美文网首页
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作者: 冷兰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03:57 被阅读0次

——记一次关于“名著阅读”的家庭辅导

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七年级的“名著阅读”题:《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各题:

(1)略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孩子看着这个问题,咬着笔杆,冥思苦想。

问这句话之前写了什么,她说是父亲临死时“我”叫“父亲”。问这之前还写了什么呢,她说是衍太太喊“我”叫父亲。再之前呢?说是衍太太给父亲换衣服,烧什么经……还觉得衍太太很坏。情节基本能够讲述出来,可这问题——就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答不出来!

所以,这种粗糙的情节式的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还是有很大问题的。

阅读,若只是在乎情节,不如一个人读了讲给大家听,这样更神速。但为什么还必须“阅读”呢?这是因为,阅读是细化的过程,是触摸文字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而阅读“独抒性灵”的散文,尤其如此。

于是“违反”题目要求,把书拿出来一起触摸文字,细细地阅读一遍。

从“父亲的喘气颇长久”开始。

问:“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想父亲快一点死。

问:这样表达合适不呢?有没有觉得作者很不孝?换一种表达呢。

答:想让父亲快一点离去。(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意味情感会不一样)

问:作者说“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紧接着又说“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这是很矛盾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说是正当的?

答:因为“我很爱我的父亲”。

问:爱父亲,却希望父亲早一点离去,这不是不合情理吗?

答:因为“我”觉得父亲活着很难受,不想让父亲痛苦。

问:怎么知道的?

答:“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

问:“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现在”点明了这篇文章是回忆性文章,“这样”是哪样呢?

答:想父亲快一点离去。

问:这一句“插入语”有什么作用呢?

答:……(可以稍微缓一下,也许等会儿会明白)

问:记得你开始说衍太太很坏,可作者写“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精通礼节”是什么意思?

答:“精通”是个褒义词,就是在某方面很厉害的意思。

问:那你怎么觉得衍太太坏呢?

答:……(仅凭自己的感觉,就容易臆断!)

问:继续往下读吧。你怎么看“我就叫起来”?

答:就是我叫父亲呀。

问:那么,我们把这句换成“‘父亲!父亲!’我叫起来”怎么样?你来读一下去掉“就”字后的句子。

(读:“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叫起来。)

加上“就”再读:“哎呀……”……“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问:觉出区别来没有?

答:“就”字感觉与上文有紧密的联系:衍太太让我叫,我就叫。(嗯,“就”字强调了叫父亲这一行为并非我主动,并非我发自内心,是被迫的。生活中我们也常这样表达,例如:你叫我做作业,我就做作业;你叫我弹钢琴,我就谈钢琴。)

问:有感情地读一读下面的“父亲!!!父亲!!!”,看看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读得大声而且急促)

答:感叹号用得更多,声音应该更大更急。

问: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呢?

答:因为衍太太在催我、责怪我“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问:文中并没有写“催”写“责怪”哦?

答:从衍太太的话语里读出的,还有标点符号。(不错,鲁迅是一个用标点符号的高手!)

问:“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为什么有这一变化?父亲“紧张”什么?

答:因为“我”那么大声那么急切地喊他。父亲“紧张”可能是怕自己死后“我”成为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受人欺负。

(有道理!如果说之前父亲更多的是身体的难受,现在又增添了一份牵挂,一份不安心,一份精神的苦痛)

问:“仿佛有一些苦痛”,“仿佛”一词怎么理解?

答:就是“好像”。(等于没说哦)

问:这里的“仿佛”是比喻吗?

答:不是。比喻一定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而这里不是。(这里的“仿佛”是“大约”“或许”的意思,表揣测)

问:可否删去?

答:可以。(除非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揣测别人的内心、感受时,通常用“仿佛”“似乎”等表揣测的词,例如“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

问:“‘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这句中的“还”有什么意味?

答:……

(不知道就读,重读“还”字!)

问:读出来没?如果我说你“都初一了,还总想着玩!”什么意味?

答:责怪。

问:这是我说你,是我责怪你。文中是作者回忆说自己,那是?

答:责怪自己。(也就是“自责”)

问:责怪自己什么呢?

答:不该在父亲临死时大声叫父亲。

问:那么题目中说的“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指的什么呢?

答:就是在父亲临死时对父亲的呼喊。

问:现在来说说为什么作者觉得这呼喊是“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没有让父亲平静地离去,让他走得不安心,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自责、后悔,以及对父亲的爱。

(“后悔”可以改为“悔恨”,这个错犯得实在是太大了,无法弥补。正因为爱父亲,所以才会对自己对于父亲犯下的错感到自责和悔恨。)

总结: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美学观点,即“有意味的形式”。可见的形式通过特殊的组合,激发起审美主体对“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而中国文艺理论称之为“隐迹立形”,即“韵味”“韵致”的表现,时常是隐形的,暗示的,并非和盘托出。而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言语作为一种可见的“形式”,又是怎样特殊的组合在一起的呢?“意味”又是怎样蕴藏其中的呢?根据上面“细读”的片段,至少可以发现以下一些方法:

(1)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文本前后言语的矛盾,也有可能是文本言语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2)虚词。虚词不能独立地表达完整的意思,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实词。

(3)个别实词。实词,顾名思义,大多表意比较实;但有个别的实词,作者会“新”用,如鲁迅比较喜欢的“褒词贬用”“大词小用”等,这样的实词便不再只有“意思”,而是有“意味”了。

(4)留白。这是中国美学的精粹。善于从极简的富有意味的言语中读出丰富的“意味”来,这是比较高级的审美了。

(5)标点。标点很重要,对于句子的逻辑结构、语气语调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言语的“意味”也时常通过标点传递出来。

【补充】1.衍太太是不是个“坏人”呢?主观上并不是,却因为愚昧而成了客观上的“坏人”。

2.作者回忆起来,确乎有怪罪衍太太的意思,所以“精通礼节”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这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特色——褒词贬用以表讽刺。

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相关文章

  • 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记一次关于“名著阅读”的家庭辅导 七年级的“名著阅读”题:《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

  • 觸摸春天

    和煦明亮的阳光灿烂,烘焙的发面感受着温暖,渐渐膨胀起来。 网购花木营养土到家,母亲不顾年岁陪我一起理花换盆,阳光哂...

  • 觸摸春天

    花課人員爆滿,花木禪房小炕桌兩人一張,春花照映每張喜花人的面,如花燦爛。 桃花主枝姿態各異,花器各式各樣,玻璃花器...

  • 世間最美的情郎

    觸摸你的文字,我聞到格桑花的芬芳; 誦讀你的詩篇,我聽到愛河靜靜流淌; 你走向了布達拉宮,穿著紅色的衣裳; 你又一...

  • 【十佳读本】

    那些 你 已讀 沒讀 易讀 難讀 怕讀 樂讀 想讀 應讀 速讀 細讀 的書 其實 都是好書 -

  • 錢柳詩箋讀感一

    錢柳詩箋讀感一 細細品味陳公《柳如是別傳》,先生的意...

  • 拥有百分之一的诗魂的我

    我躺在會流淌的音樂裡 我觸摸著磁性而細膩的聲線 撕裂了我的身體 鑽進了我的內心 我的眼睛是混沌的黑 我的下體是血色...

  • 心大且細——讀通札記(955)

    讀文白對照本《讀通鑒論》之《卷五》,感:1、心大且細。通覽歷史,俯瞰古今,既要心大,更要心細,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 讀書長久——讀通札記(179)

    讀《讀通鑑論》,感:1、讀書長久。讀書,如吃飯,善食可治飢愚,不可一日不食,也不可暴飲暴食,而須細水長流,更長久!...

  • 20200622讀«聖經»不是信仰而是想學看名著與思想

    晚安!覓兒: 問:為什麼你在讀«聖經»? 答:想多多了解世界、也蠻喜歡西方文化。在接觸一些紀錄,形式如文字、繪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觸摸文字,細讀文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hj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