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江东去(小说9)

大江东去(小说9)

作者: pipi1999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08:02 被阅读0次

这天下午《申晚报》刊登了一条悬赏,找一个叫张绍奇的人,留了个电话号码,悬赏的钱不少,五百大洋。这广告是赵昌明和顾太太发的。看了赵梓慧尸体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来摁电铃。是个旅馆的茶房送了封信来。顾太太打开信一看,是女儿赵梓慧的笔迹。“亲爱的爸爸、妈妈,要是你们此刻在看这封信,女儿应该遇到不测了……”赵梓慧留了封遗书,说了他和张绍奇的事儿。赵梓慧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危险,写了这信给了茶房信和一些钱,说要是她出去两天没会旅馆就把信交给她父母。赵昌明和顾太太看得目瞪口呆,先前他们还以为女儿的死和康锦安有关系,现在看不是。顾太太说:“梓慧怎么会和革命党搞在一起?”赵昌明说:“这事儿千万不要和谁说。”顾太太哭泣道:“女儿都死了,害怕谁不成?”

男人理性的成分多。赵昌明怕女儿有这种经历,一旦传出去,警署和军统找不说,她所在的组织也会找,要是他们担心赵梓慧和家里人说了很多,家里人就不安全了。之后他们刊登了个单纯找人的启示。哈姬兰订的报纸里就有《申晚报》,这启事到没吸引她,吸引哈姬兰的是电话号码,那是赵梓慧家的号码。哈姬兰赶忙打电话问问是怎么回事儿。顾太太在电话里不好说太多。这种电话说什么事儿电话局都能听见。第二天两人见面喝茶哈姬兰才知道发生了的事儿。哈姬兰差点儿把天津炸工厂她找赵梓慧的事儿说了,到了嘴边又没说。哈姬兰说:“革命党还真厉害,把梓慧这些年轻人都鼓动去了。”顾太太说:“昌明眼下就想找到这个姓张的给梓慧报仇。”哈姬兰说:“能确定是他吗?”哈姬兰是担心姓张的为了自保,不叫她把事儿反映上去推测的。哈姬兰本来是想提醒一下,顾太太不这么看,要不是姓张的欺负赵梓慧,这些事儿都不会发生。姓张怎么都是罪魁祸首。这么说有道理,哈姬兰也没说什么。顾太太说了句:“锦安还没消息吗?”哈姬兰也忧心这事儿,说道:“没有。”

“梓慧后天下葬。要是锦安在就好了。那丫头喜欢他。”顾太太说到伤心处哭了。

葬礼那天康泽琪和哈姬兰去了。赵梓慧小时候受过洗礼,葬礼在教堂举行的,墓穴在不远处的教堂墓地。参加的都是亲戚朋友,人不多不少。哈姬兰无意间回头时看见了一个人,感觉像是康锦安。再想看清楚时看不到了。回去的路上哈姬兰和康泽琪说起这事儿,康泽琪说道:“你是想子心切了。”不是没这可能,只是哈姬兰老觉得她看见的那个人就是锦安。

哈姬兰其实没看错,那人真是康锦安,他在南京,与一个叫宋嘉怡的女子假扮夫妻。康锦安和宋嘉怡都会武功。平时没事儿经营一家小书店,都是小人书,去看书的孩子比大人多。康锦安看似内向话少,杀伐决断。魂拳康泽琪没教给孩子多少。进入民国,康泽琪不觉得“东亚病夫”和练武有什么关系。这话被有人演绎曲解了,这话最初是中国人说中国人精神上不思进取,后来打洋人,打日本就按到了他们身上。老虎再厉害,不过还是动物,康泽琪不教授孩子练武。家里有拳谱,小孩们当成小人书看。看看就看看,康泽琪叫他们爱惜,别弄坏了。康锦安最初是照着拳谱学的魂拳。孩子喜欢,康泽琪就点拨了一些,仅此而已。发展康锦安的地下党员知道他武功好,就给推荐了。这次到上海清除一个叛徒后组织要在南京建立一个据点,康锦安和宋嘉怡假扮夫妻留下来了。宋嘉怡的父母家人被日本人扔的炸弹炸死,宋嘉怡就参加了革命。最先宋嘉怡是参加的国家正规部队,在国军特务排当兵。执行任务时受伤被八路军俘虏了,人家对她不错,就参加了八路军。宋嘉怡年纪不大打起仗来枪法准,被组织发现了。没事儿康泽琪和宋嘉怡就经营小人书店,有任务时联系人老钱把要除掉的目标人物的资料给他俩。本次任务是除掉一个叫张绍奇的人。组织很注重思想教育,老钱总会把目标的罪恶简单说一下。老钱一说“杀害了同机关的赵梓慧同志”,康泽琪血液凝固了,说道:“老钱,赵梓慧?你跟我仔细说说。”一般情况下老钱不说的很具体。在敌后活动,随时可能被捕,被捕后是杀身成仁还是叛变投敌,谁也不敢保证。这种事儿发生的多了,组织有自己的原则。看见康锦安激动,老钱说:“怎么,你认识?”康锦安把和赵梓慧的事儿说了。康锦安说道:“我未婚妻就叫这名字,今年二十四岁,我不确定是不是她。”等把赵梓慧从天津来的一说,康锦安脸煞白了。

杀张绍奇不容易,只知道他在上海活动的大致区域。去上海书店不能关门,三天两头关门容易叫人起疑,做生意哪有这样的?国府的人也不是吃素的。每次出门,都找个临时雇员给照应。有个小小红的女孩经常来看小人书,康锦安和宋嘉怡外出就找她看门,名义上去进小人书。

到了上海两人找了处房子住下。旅馆他们也住,不过大多数是找房子,带着枪和炸药,住旅馆不安全,藏东西不好藏,警署有点儿风吹草动,旅馆必查。

参加赵梓慧的葬礼是康锦安到上海第二天的事儿。康锦安向老钱要了赵家的地址。其实赵家地址不难找。鸿运铁厂的老板家,很多人知道。康锦安晚上潜进赵家听到了赵梓慧明天下葬的消息就去了。康锦安不知道自己父母也到上海了,哈姬兰鬼使神差的一回头,吓的康锦安赶紧闪了。做地下工作,康锦安觉不会和家人联系,一旦出事儿会波及家人。

找了张绍奇几天,宋嘉怡发现他了。上海那么老大,知道大致区域找人也不好找。宋嘉怡买了辆二手自行车,骑着满街转悠。有段路是小上坡,宋嘉怡一用劲儿,车链子脱扣了,前边不远处有个维修厂,宋嘉怡过去找人家给修一下链子。人家是修机动车的。宋嘉怡就说:“师傅帮帮忙吧。”宋嘉怡是那种英气的姑娘,带有男孩味儿,看上去是另一种漂亮。一个人从车下钻出来,说道:“怎么了,哪儿不好?”宋嘉怡一看见他说不出多高兴。这人干活儿干得脸上有些油污,宋嘉怡还是一眼就认出他就是找了几天的张绍奇。宋嘉怡说:“车链子不知道怎么地了。”张绍奇看了看,拿了工具来,一会儿就弄好了。宋嘉怡问多少钱。这是帮忙的事儿,张绍奇说不用给钱。谢了他,宋嘉怡骑车走了。和修车厂斜对个有个馄饨馆宋嘉怡进去要了碗馄饨边吃边监视修车厂那边儿。吃馄饨,站大门洞,挨了五个小时,张绍奇出来下班了。自行车不敢骑了,宋嘉怡搁到路边上跟着张绍奇。宋嘉怡拿了份报纸边走边停下看看。张绍奇很警觉身后,路上回了两次头,宋嘉怡躲过去了。拐到大陆上,张绍奇招手上了辆黄包车。宋嘉怡也想找辆黄包车跟上他,周边没车了。宋嘉怡小跑着跟着黄包车走,又把黄包车的车号记下来。跑了两条街,张绍奇下来,上了电车。路上人多,电车跑不快。宋嘉怡或快或慢跟着电车,又不敢太近了,怕张绍奇从车上往下看能看见她。跟了两站地张绍奇下车了,拐进一个岔道,进了一个门洞。宋嘉怡怕张绍奇发现他躲在门洞里,也不急于跟过去。等了会儿再过去,宋嘉怡傻眼了,门洞内是个大杂院。进也不敢进,这时出来个后生,宋嘉怡上前和人家打听,说道:“先生,这院子有后门吗?”后生看看她,说道:“你要干什么?”地下工作干久了,话说来就来。“一个骗了我们家钱的人进了这院子了。”那人看着宋嘉怡:“没后门,骗了你多少?叫什么?我给你打听。”宋嘉怡不敢说张绍奇的名字,就说道:“叫赵三。”那人寻思了会儿说:“没叫这个的。”宋嘉怡拿出小照片来给这人看,照片是张绍奇。那人还真认识,说道:“他不叫赵三吧?来了没几天,住二楼头上那家。”宋嘉怡掏出块银元来给这个人说:“哥,我父母家人在南京,他们最快也得明天赶过来。你别告诉赵三行吗?”那人收了银元,眼睛闪闪发光,说:“放心妹子,就冲这银元我也不会说。放心。”

处决张绍奇选择傍晚。康锦安和宋嘉怡摸入张绍奇住处,屋里灯亮着。康锦安敲门,没回应,逐推门而入。屋内没人。没人是不在还是走了确定不了。看物品都在。康锦安说等等。张绍奇去厕所了。这种地方屋内没有卫生间,解手去公共厕所。张绍奇一进去被躲在一侧的康锦安用枪抵住了。知道坏事儿了,张绍奇脸色煞白,说道:“你们是什么人?”康锦安和宋嘉怡杀人不多话,说多了会影响下手。再者真的假的谁给你判断?宋嘉怡把条手绢狠塞进张绍奇嘴里,脖子上勒住麻绳,和康锦安用力一勒,张绍奇拼命挣扎。康锦安点了他几个穴位,片刻张绍奇腿一蹬,舌头出来了。怕张绍奇缓醒,又勒了会儿,心跳呼吸都没了。两人搜查了下屋内的东西。枕头下有把手枪,口袋里有些钱。把钱和枪拿了,两人关了灯,打开门走了。

康锦安和宋嘉怡出了院子。他俩不知道一扇窗户后头有个人认出宋嘉怡来了,就是宋嘉怡打听张绍奇说找“赵三”的那个人。这人叫冯九,是纺织厂的工人。自打宋嘉怡打听张绍奇,牵扯欠债,冯九没事儿站在自己窗前往斜对个张绍奇家看。冯九没目的,想看看要钱打仗的。这天吃了饭冯九站在窗前抽烟,正看见宋嘉怡和一个男的出现在张绍奇门口。本来想看打架的,结果一会儿宋嘉怡和那个男的走了。也许给他们钱了。挺没意思的,冯九不看外头了。第二天一早包租婆喊叫起来,冯九出去看怎么回事儿,才知道张绍奇被害了。冯九听得心跳。一会儿警署的人来了。高探长冯九认识,冯九抽空问高探长有悬赏没有。高探长说:“悬什么赏?”说完了又看冯九,说道:“你知道什么吗?”冯九笑笑不说。高探长不高兴。高探长和冯九只是认识,并没什么交往。高探长顿时一本正经地说了通维系治安匹夫有责的话,又说知情不报等同于犯罪。冯九时常放浪不羁,到不是恶人,就把宋嘉怡打听张绍奇的事儿说了。高探长说:“索债?”冯九说:“她是这么说的,真假我就不知道了。”高探长回去就悬赏了,说了宋嘉怡的年纪,大致的样貌。康锦安看见报纸时吓一跳,回去和宋嘉怡说了。宋嘉怡想到了冯九,说道:“一准是他。”康锦安说:“他认识你,这人得除了。你这两天少出去。我解决他。”

转天宋嘉怡和康锦安一大早去了大杂院外头。冯九上班,七点多出来了。宋嘉怡说:“就是他。”

康锦安叫宋嘉怡回去,自己跟着冯九上了有轨电车。冯九下车后进了纺织厂。等看见厂明康锦安吓一跳:康氏纺织厂。是他家的厂子。康锦安怕熟练看见,赶紧离开了。晚上下班点康锦安化了妆到了康氏纱厂的一侧等冯九出来。冬天天黑得早。厂子里赶活加班。外头太冷,康锦安到饭馆要了吃的,看窗户坐着边吃边盯着外头。八点时分冯九出来,直奔饭馆来了。厂里有加班饭,冯九那会儿不饿,想把活儿干完出来喝酒就没吃,下班时饿了,跑饭馆来了。民国时纺织厂的员工收入都不低,很多工种收入比警察高。冯九要了一菜一汤,一壶酒吃喝起来。康锦安不敢老在饭馆里,推了碗出来等。九点半,酒饱饭足,冯九出来往家走。拐进巷道,冯九去坐有轨电车。见巷道没人,康锦安快步上去用铁锤狠击了冯九的后脑勺,后脑被打了个窟窿。冯九死的路段靠近租界,又不在租界区,高探长又出警了,认出是冯九,高探长直觉这小子是被人灭口了。这种案子不好破。管区内的命案不算太多,最近接二连三的出,高探长也没法子。昨天赵昌明的老婆顾太太给他打电话,说她上午接了个电话,一个人说害赵梓慧的凶手已经毙命了。那人说话时伪装了声音,顾太太听不出是谁来。高探长说:“口音是哪儿的?”顾太太寻思了下说:“普通话,听不出来乡音。”

转过天康锦安和宋嘉怡回南京小人书店了。赵梓慧过了“五七”后赵昌明和顾太太请康泽琪和哈姬兰去家里吃了顿饭。喝酒时赵昌明说:“泽琪,梓慧出事儿时我还怀疑过锦安,实在对不住。”康泽琪说:“这不怪你,换成是我,我也会这么想。”两人喝了杯酒。顾太太把陌生人打电话的事儿说了。哈姬兰说:“你没问问警署这几天有没有死人的事儿?要是有会不会有电话里那个说的那个害梓慧的人?”顾太太被提醒了,觉得是呢,第二天去警署找了高探长。高探长一听顾太太说的,似乎不是没道理,就带她去看了张绍奇和冯九的尸体。顾太太战战兢兢。太平间这地方叫谁都紧张。先看的冯九,顾太太不认识。看见张绍奇时,他舌头伸在外头,把顾太太吓得不轻。顾太太有眼熟感。稳了稳神,凑近些看,顾太太把张绍奇认出来了。那时还在天津,有一天顾太太在街上碰见赵梓慧和一个男的在一起。顾太太想到是不是女儿的男友,打招呼时特意多看了张绍奇两眼。顾太太表情异样,高探长说:“顾太太,认识这人?”顾太太点头:“在天津的街上这个人和我女儿在一起,我见过。他下巴上有颗痣。”高探长看看张绍奇的尸体,真有颗痣。回到办公室高探长说:“你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吗?”那天晚上顾太太问赵梓慧白天的男子是不是她男朋友,赵梓慧嫌弃顾太太胡乱猜,说是他们学校的校工。“燕大,燕京大学。”

顾太太回去了。高探长这边去北京去不了。铁路都叫军队占用了,运输兵员和军火。高探长打了北京同仁的电话,麻烦人家去北大给了解下情况。人家接受了,高探长把张绍奇的样貌、大致年纪说了。过了两天北京警署给高探长回了电话,说高探长说的这个人叫张绍奇,校方怀疑他是共产党的人,在学校煽动学生反对政府。“他离开学校有两年了。基本就这些。”确定了这些,高探长不好管了,地下党的事儿属于军统、中统。高探长叫手下把案卷整理了下送给上海军统局了。

淮海会战要结束时康泽琪家来了不速之客。哈姬兰一出来就认出了那人,胡适博士。许多年没见了,哈姬兰第一次见胡适时是在一个沙龙里。哈姬兰赶紧招呼康泽琪。康泽琪出来了。那年胡适去宫里拜见溥仪皇帝,康泽琪正在侍卫。一个侍卫,这种时候没说话的机会。临别时胡适说他在练习太极拳,有个姿势老不正规,叫康泽琪给纠正下。太极康泽琪不练,胡适做了个脱手的姿势,哪儿不标准康泽琪知道给指点了下。胡适老了。风流倜傥的那个人老了。他们都老了。岁月流失记忆闪存,叫人感慨。进了屋里,泡了茶,胡适说:“康先生和太太去过日本?”房子是日本式样的,屋内的格子拉门,叫人会这么想。康泽琪说:“哪里,买了日本人时的房子。”胡适是来劝康泽琪去台湾的。战事不佳,淮海会战刘峙打得不好,共军,现在改叫解放军会长驱直入江南。半年前商会和市党部动员企业迁台。台湾那地方康泽琪和哈姬兰不想去,赵昌明和顾太太报名了。赵梓慧一死,他们再也不想掺和事儿了。康泽琪和哈姬兰两个儿子都在大陆,又没消息,哪儿都不想去。胡适说:“迁往台湾实是不得已之下的万全之策。到了台湾,这边战局稳住,江南江北各具一方,再回来也可。要是他们占了中国,就走不了了。”哈姬兰说:“胡博士,眼下时局不稳,我们这些太太们都吃不准。他们真有那么可怕吗?”胡适说:“我现在这么说,大家恐也不信,等信了怕也晚了。总统希望各界去台湾,也是为大家好。”康泽琪说:“不瞒胡先生,我们俩确实是犹豫,我们两个儿子找不着多年了,都在大陆,我们走了,孩子没找着心里不踏实。”

胡适要了康锦里、康锦安的名字给查找一下就告辞了。到了门口胡适说:“泽琪兄要是不去台湾,我们再想穿国产卡其布都难喽。”康泽琪说:“不会不会,到时候我给胡先生邮寄到台湾去。”胡适说:“胡先生胡太太我信,别的不好说了。”

送走胡适,康泽琪夫妻俩回屋喝茶。哈姬兰每天去妇女会。哈姬兰说:“要是咱们不得不离开,咱们还是去香港好。”

舍家弃业去那些地方,康泽琪下不了决心,说道:“等等看吧。”

过了两天又有不速之客来了,这次不认识,是个五十几岁的男子,面容谦和,见了面,递上封信,康泽琪打开一看,是康锦里的信,赶紧把来客请到屋里。上了茶,哈姬兰也把信看了一遍,说道:“先生,那锦里眼下干什么事儿,在哪儿呵?”这位自称姓朱的人说:“康锦里眼下是解放军陈毅司令麾下的师长,正往上海这边来呢。”这太吓人了,几年没动静,一有动静成师长了。老朱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到时候你们就能团聚了。老朱和胡适差不多,来做说客的,胡适是鼓励康泽琪去港台,老朱要他留下。老朱说:“新中国就要建立了,民生民计都离不开咱们企业家。毛主席和党中央很希望企业家,有识之士都留下来,其乐融融,建设一个伟大的新中国。”胡适说共产党很会说,天花乱坠,欺骗民众。康泽琪不知道谁说的对。哈姬兰想儿子,说道:“我们会考虑留下。”老朱又说了件事儿,康泽琪夫妇就注定走不了啦。康锦里结婚了,有个儿子,五岁了。康泽琪在村里整修时认识了一个女村医,两个人结婚了。老朱说:“当时我们在江西,没法通知你们。”

四九年春天,康泽琪和哈姬兰在院子里,有人敲门。哈姬兰说:“来了。”开门一看,惊呆了,康锦里站在门外,已经成了一个体格健硕的中年男子。康锦里身边是个挺知性的女子,领着孩子,手上拿了些东西。康锦里叫道:“妈!”哈姬兰和儿子的眼泪一块儿下来了。康泽琪一听见这叫声,知道是谁来。多少年不见了,“老来得子”了,眼睛也红了。见了面,认了亲。康锦里的儿子小康立刻成了宝贝。孩子长得和康锦里小时候一个样。他妈妈林秀芬来之前教过小康宝。这孩子这会儿便叫道:“爷爷好,奶奶好。...”

上了年纪,中国人的梦想莫过子孙同堂。一家人高兴地了不得。哈姬兰叫佣人张妈做了饭菜,一起吃团员饭。吃饭时难免要说孩子,康锦华太原轰炸时,货栈落下了炸弹,店内的几个人都去世了。说到康锦安,康锦里说:“锦安是我们的人,也参加革命了,他有任务,一时怕回不来。”哈姬兰激动:“这样呵,你们兄弟见过?”一年多前见过,大家都忙,之后没在联系。康锦安说:“妈放心,到时候他就回来看您和爸了。”

这年春节新市府举行了酒会,康泽琪一家也受邀参加。陈毅过来拜见大家,看见康泽琪说道:“康先生你了不得呀,我都不知道我的属下原来是大资本家吆。我这里得谢谢你,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打起仗来厉害嗷。”康泽琪皇帝都见过,按说见一个市长不该紧张,可康泽琪就是紧张,几乎没说什么话。哈姬兰还好,说道:“欢迎陈市长去我们家做客。”陈毅说:“好嘛,我可是真去吆。哈姬兰,姓哈,王爷的女儿嘛,我是要去地。”

离开酒会回家,康泽琪没特别高兴,心事重重。哈姬兰看见了说:“泽琪,你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康泽琪也说不好。陈市长很随和,谈笑风生,只是陈市长那双眼睛很有煞气。康泽琪没高兴起来,许是工商界早先的很多朋友都没看见,那些人要么去了香港,要么去了台湾,康泽琪心里不见老友有些失落。

元旦过后,眼见到春节了,按照传统习惯,厂子里要给大家发红利。康泽琪不抠门,一来生意好,二来这是老传统了。这天上班财务主管老姜来了。康泽琪说:“眼见春节了今天把钱给大家发下去,好过年了。”老姜就是为这事儿来的。昨天快下班时工人代表老傅找了老姜,意思是工人们觉得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希望把今年的红利捐献给政府。“怎么办,厂长?”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儿,康泽琪听了有些不悦。康泽琪说:“工人们辛苦了一年,红利是应得的。给政府算是什么事儿?政府有自己的税收。我问你,你问过工人了,都同意?”

十一

相关文章

  • 大江东去,不曾停歇

    《大江东去》作者:阿耐。 《大江东去》是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经...

  • 微小说:大江东去

    他艰难地睁开眼睛。老伴,儿子,儿媳。挨个看过去,唯独不见孙子。 小宝呢?他闭上眼睛,终于攒够了说话的力气。 儿子朝...

  • 《大江大河》雷东宝究竟凭什么成功?

    周末一直在看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也就是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原著小说。这部小说有点像改革开放的编年史,并以...

  • 橙瓜剧评:《大江大河》业界良心,网络文学这么拍,不高大上都难!

    10日,改编自阿耐小说的《大江大河》终于开播了。《大江大河》该剧根据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讲述了1978到...

  • 《大江大河》告诉我的一个道理

    最近看《大江大河》原著小说《大江东去》有点入迷,小说比电视好的地方在于对心理活动更能细致了解。通过这本书,对改革的...

  •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是一本读了以后很有感觉的小说,小说的内容很现实,读起来就仿佛自己身处在那种环境中。小说讲了从1978年...

  • 读张恨水小说《大江东去》

    读完张恨水的章回小说《大江东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可书中的人和事却时不时的被我忆起:那日军在南京城的肆意杀戮,那中...

  • 《金色华年》

    这是第一次尝试大时代背景的小说,前不久看了阿耐的《大江东去》,很难懂得为什么一个90后会喜欢这样的小说。小说写了改...

  • 长篇小说《大江东去》读后

    《大江东去》,来源于网络小说,是财经小说作家阿耐的成名作。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世界里,能够脱颖而出,也见证了它的不...

  • 大江大河

    #我在看什么 《大江大河》看小说前三章,作者挺幽默的,该剧根据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讲述了1978到19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江东去(小说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jp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