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

作者: 原疯不动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00:08 被阅读270次
    主宰

    这次去樟木头上课,买了一套《白话史记》。这套国学经典是由台湾十四所院校的六十位教授联合译制,可谓工程浩大,博采众长。非常敬佩台湾学者的治学精神,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有一种集体之风气,有一种为往圣而继绝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学习国学经典,去年我还在当当网上买了一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经典丛书也是集台湾众多教授学者的心血重新编译,内地学者余秋雨专门作序推荐。我最近在看的《四书道贯》,更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毕生精力的结晶。

    以前不看书,不知道文化传承对一个人,甚至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惑之年早已远去之时,我才幡然醒悟,而此时全民已悄然掀起一股读书热,主流媒体更是大张旗鼓开展诸如《汉字大会》、《诗词大赛》、《朗读者》之类的文化节目。尽管这些举措不免有“大道废,有仁义”之嫌,但也足以证明社会主流已经意识到读书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现在拼了命来补课,既不失迎合潮流,也不啻于亡羊补牢。

    补课就必须从源头补起,《史记》遂成为不二之选。正所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所以,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国学经典里,《史记》必将是一座不可回避的雄伟大山。然而,为了爬这座山,我屡试屡败,光是开篇的《五帝本纪》就不知看过多少回都无法看下去,原因只有一个——古文太难!即使有现代汉语解释,但解释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害得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搬出永青堂藏书中的二十四史,看了几页就头痛欲裂,又匆忙放回原位。

    而这套《白话史记》正好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之所以读《史记》,除了给自己定学习任务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史为鉴。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通过史学巨匠的笔端窥视几千年前发生的故事,试图在源头上探寻如今的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又有哪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为什么难以改变。

    特别是当我看到虞舜的故事之后,我仿佛找到了一丝线索。

    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舜是五帝的最后一位。舜的身世非常悲惨,生存状况可谓极其恶劣。虽然舜是颛顼的七世孙,但他生活在尧帝那个时代却是个平民,要命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不可理喻的家庭。他的父亲瞽叟(盲人)是个心怀不善之人,弟弟倨傲无礼,最为歹毒的是父亲和弟弟居然联手想杀害舜。一次,舜在修补粮仓的屋顶,父亲瞽叟却在下面放火焚烧仓廪,幸亏舜用两个斗笠护住身体跳了下来,逃过一劫。还有一次,瞽叟又借口要挖水井,企图谋害舜。幸亏舜早有防备之心,在挖井的时候在井壁处开凿了一条密道。正当舜再次下井,瞽叟和舜的弟弟便合力往井中填埋泥土。二人都以为舜已死,准备瓜分舜的妻女和财产之时,舜却回来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和不可理解的,舜明知家人暗害他,他却仍然孝顺瞽叟,友爱弟弟。乃至后来登上帝位,对父亲依然恭恭敬敬,对弟弟也是加封为诸侯。

    我们大可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甚至说其乃一传说罢了。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这个故事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华夏文明倡导的慈善、友爱、宽容、隐忍,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如果说舜的故事只不过是司马迁理想主义的想象,那么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该不是瞎编的吧?管仲和魏征曾经都是他们主子的死敌,管仲曾用箭射杀过公子小白,魏征曾劝李建民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然而齐桓公和李世民却不计前嫌,任人唯贤,分别换来了春秋霸主和贞观之治的盛世伟业。

    这就是文化对一个人,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统治阶级为了治理国家之需要,更是一个民族的智慧,使我们得以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的现存者和延续者。所以,当我们自卑曾经的贫穷和落后,不惜向外族卑躬屈膝之时,别忘了那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当我们忍辱负重求同存异,换来得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之时,也请不要忘了那是几千年智慧基因的传承。不必自哎自叹,更不必怨声载道,书中自有我们曾经不屑一顾却不可或缺的主宰,无论我们承不承认,它却一直主宰着我们,也必将引领我们主宰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j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