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通鉴小故事,今天读《韩信破赵》。公元前204年冬,“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韩信统率的是新招募的三万人马,以三万新兵对敌二十万,一个上午就战而胜之,来看看兵仙的神操作吧。
起初,有广武君李左车劝说陈馀:韩信远征,军队供给困难,井陉路窄,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队伍必然拉的很长,辎重就会掉在后面。你给我三万人为奇兵,抄小路断对方粮草。而你在正面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那么韩信他们将战无可战,退无可退,野外还没什么东西可吃,用不了十天,韩信张耳的头颅就会献到你的帐前。但陈馀却不屑用此计,觉得韩信兵少又远途来征,不正面击破,显不出自己的威风来。好嘛,在通鉴里,不听劝的人都没好下场。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得知陈馀不用李左车之计,异常高兴。大胆率军到了井陉口三十里安营扎寨。半夜十分,挑选两千骑兵,每人发一面旗子,从小道上山隐蔽起来。并告诫:赵军见到我军退却,必将倾巢出动来追赶,你们就抓住时机,快速冲入赵营,“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还让副将给他们送一些食物,并对他们说:“待今日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人都不相信,只假意应承。韩信说:“赵军抢占了有利地形,没看见我们大军出击,是不会攻打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怕我到了险要地方遇阻就会撤回去。”
随后,韩信命一万人打先锋,出井陉口,背靠河水列阵,赵军瞧见了都哈哈大笑,认为汉军背水列阵,不留退路是兵法大忌,。
天刚亮,韩信便大张旗鼓全军进攻,赵军开营迎敌,激战很久后,韩信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阵营,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强汉军旗鼓,追逐汉军到河边阵地。汉军背水一战,拼死奋战。这时,之前派出的二千名汉军骑兵看见赵营的人都跑出去抢战利品了,便快速冲进赵营,换掉了旗帜。
赵军久攻汉营不下,就想退回自己营地。却看见满营插遍汉旗,顿时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军将领都擒获了,于是士兵大乱,纷纷逃跑,赵将杀人也止不住溃败之势。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
诸将庆贺胜利之时,问韩信,为何背水布阵,还说破赵会食,当时我们都是不信的,没想到最后竟然胜了。韩信回答说,这就是“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我们的士兵都不是训练有素的将士,都是新兵,只有把他们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了生存而战。如果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那里还会奋勇杀敌,诸将听后无不佩服。
战后,韩信悬赏千金找到了广武君李左车,东乡坐,师事之。并以“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为例,成功说服李左车为自己献言建策,安抚赵国百姓,威服燕国等。
故事最后,把伐赵之役,韩信军于泜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睢水之上,士卒皆赴入睢水而楚兵大胜,做了一番对比分析,认为,赵军进攻时,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想跑,没有拼死一搏的打算。而韩信的军队孤立无援,背水作战,不战便死,所以不怀二心,抱定决一死战的信念。这是韩信能获胜的原因。而刘邦在彭城,摆酒设宴,士兵们安逸快乐,求战心理不稳。楚军则义愤填膺,急于挽救败局,个个无惧死亡以决胜败。这是汉军所以失败的原因。韩信挑选精兵守阵地,赵军却用瞻前顾后的士兵去攻打。项羽精兵发动进攻,刘邦却用散漫的将士迎战。所以所做的事情相同,结果却不相同。
故曰: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所以说,应对事物的权变是不可预先设计好的,事态的变化也是不能事先谋划定的,而是要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动,应事物的发展而变化,这才是制订策略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