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倾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学会倾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作者: 漠漠如彦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9:59 被阅读0次
学会倾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为什么小学教室里总是“发言过剩”,而中学、高中、大学确实“静悄悄”,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不会倾听等原因所形成的“主体性”假象所致。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佐藤学把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关系生动的比喻成“抛球与接球的关系”,“教师只有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因此,师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准确地去“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倾心投球的学生产生共振。故而导致学生所投之球纷纷落地。甚至,有些教师自己没有接住球还让学生去替他捡,像这样的互动如果持续的话,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结果只有那些擅长教学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状况的学生,才会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

        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我们一味地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我们尽量坚持“一言堂”的课堂,甚至有时候感觉必要的导入都显得格外的多余;有时我们为了迎合教学内容,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是说的........意识吧。”并将之板书。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是在倾听,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学生看成思维活跃、青春活力的人,而是把他当做进行教学的工具,当做复读教材内容的工具,以此来展现所谓的课堂“主体性”,但这种“主体性”在我看来是虚假的,因为真正的主体性应该从尊重于学生的交流开始,正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友好的交流,必须在相互倾听中形成。因此,学会倾听,是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倾听学生的言语是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相隔是很大的,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交流的代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理解不了学生的语言,更参透不了语言之中的意识,这在互联网时代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必须从了解学生的言语开始。

        倾听学生“弦外之音”是关键。佐藤学在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中谈到,在理解学生的发言中,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understanding的理解方式,即理解了意思的“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方式是大多数教师所意识到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同于人与计算机信息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家里除了言语上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言语所蕴含的心情、思想等“弦外之音”,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仅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听其发言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第二种appreciation的理解方式,即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

        教师要做到不仅倾听学生的言语,还能倾听学生的弦外之音,需要教师尊重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是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言的地位,思考的地位;曾经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重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要想倾听,首先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为什么每回在听课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当学生讲的时候,有些老师总是对学生的发言一一附和、帮腔,一一评价,一一概括其意思,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教师不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因此,良好的师生倾听,对彼此的信任必不可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倾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l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