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题材已经很久了,因为见到网上很多关于穷富这方面的文章,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那些部份有胆识敢闯敢拼的人,大部份都成为了富人,也有一些经营不当破产的。
而现实生活中,家里没有什么资源的孩子往往比较自卑,总是向往富人的生活。而自认为富人的孩子往往又看不起穷人。
那就从我身边的人来给大家讲讲穷人与富人的生活吧。
我家在乡镇街上,家的隔壁是退休了的中学老校长,老校长为人和亲,我们是几十年的邻里关系,平时称呼老校长为舅公,因为有点远亲关系,舅奶就是老校长夫人。
老校长七十多岁,退休差不多二十年了,不过他身体还算健朗,平时在家写写画画,拉拉二胡,感觉他样样精通,他家经常聚集着一推退休了的老年朋友,平时他们就搞音乐会,唱歌。
舅奶以前是小学老师,为人和蔼可亲,平时也喜欢说说唱唱,不过这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经常吃药住院,前段时间因为肺水肿而动手术,对她来说,钱财都是尘土,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无价之宝。还好他们子女都在市里做教育工作,离他们不是很远,有事情一个电话马上就到家了。
我家对面不远处是一个包工头的家,包工头也七十岁了,平时我们称他叔公,如今也已退休了十几年。包工头早年打拼,包了很多政府的大工程,发了财,听说政府还欠了他几百万的工程款。包工头长得高大硬朗,颇有大将风范,他在镇上有多处房产,在市里也有房子和许多地皮,几年前,他把市里的几处地皮卖了,把二百多万平均分给了子女。
包工头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感觉他的子女都没他出色,平时他的子女们都是用他老爸的名声讨生活。
如今他们家都去市里生活了,镇上的房子留空着,在当地人的眼里,他们家就是富人的标杆。如此他的孙子也都长大成人,有的也工作多年,家里只有他的大孙子接了他的产业,挺着老爷子的人脉与关系,领点政府的工程,不过不温不火的,也只能混混饭吃。
而我家附近有几户都是教师家庭的,他们的子女都跟我同龄,教师家庭的子女文化不高也要大城市讨生活,他们大多处于那种在外漂的感觉,家里也没有什么资源,他们也回不来,外面房价又太贵,有的也买不起,有几个也咬牙在市里买了房子,要几十的还贷历程,有什么办法呢!家里没矿只能逼自己一把。
而镇上住的大多是本地居民,跟村上百姓一样,他们有田有地,在街上住的好处就是买什么东西方便。
如今公路都那么好,也不感觉村上跟街上有什么区别,有时觉得村上建的房子装修比街上还好。
村里的孩子跟上班族的孩子虽然家里没什么资源与人脉关系,但村里的孩子活得更加从容洒脱,他们许多人在外面打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些虽然失败了村里也会有闲话,但他们可以回头。
如今城乡互联互通,除非是大山里,广大地区已经形成城乡一体化了,城市跟乡村同是中国的一体,何必分个你我,只要敢闯敢拼,在哪生活又不美好呢!
除去大城市的拆迁户与房叔房嫂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是靠打拼出来的,只要敢闯敢拼,没有文凭也会有一个好的生活。
要是好吃懒做,就算上一代人留下金山银山,也会有吃完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