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针对那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被更改的样子,逐字逐句的进行了自己反思式批注。
在这之前,我的稿子已经自己改了4遍。
虽然在很多写文人的经历来说,可能还不算多。但是,这的改的几乎快吐,不想再动一个字。似乎改文比写文可怕好几倍。
但是,写的还是太啰嗦。
针对被老师改过的文字,我一句句比对,发现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得到了很多写作思维上的发散。
才发现,反思式的学习,深入细致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内化一样知识。
蓝色字是自己写的;黑色字是老师改过的成品。灰色阴影是自己比对反思的批注。只有在这样回头对照看自己伤痕累累的稿子,才能看出来,哪里写的不好,为什么不好。
对于写新媒体文,有这几点,值得以后注意:
1,语言的口语化很重要。
最起码通俗易懂,不要自以为是的用很多自己觉得有内涵的,显文采的词语。特殊地方需要的则除外。
只有适合读者的阅读语言习惯,才可能达到顺畅的交流。
所以,在精简之上,语气的通俗易懂,加上一点网感,则是最好的。
2、段落的连接,承上启下。
写的时候,不能只管自己写的顺畅,写的爽。还需要照顾读者。因为他不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
他是一个从0到1的接受过程。你需要用自己的技巧,把上下文衔接起来,像一个个钩子,把各个部分有机的巧妙的串联起来。
这样读来舒服,不会有割裂感。
有的时候,可以不“承上”又“启下”,单单“启下”也可以的。
比如,上面说,他的演员经历,下面说他是畅销书作家。可以说“做一个好的演员之外,他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这样就前后连起来了。
别看我们似乎很小的时候就学了,但是真正写的时候,能够用上,并不容易。
3、句式的节奏。
有些叙述的时候需要讲究连贯性,一段话慢慢的说完。
但有些地方,比如罗列成绩,写身世历程、发展脉络等的时候。其实可以用短句(而非一个个独立的句子),形成排列之势。
来自公众号 我是艾小羊这极大的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所以,这样的地方,节奏比逻辑、语法和完整性,更重要。
4、关于语法。
小时候的教育一直让我们关注语法。
可是,针对写文的具体环境,却可以灵活运用。甚至要适当的反抗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关于“语法”的教育。
有时候,语法伤害了语言的速度:但丁神曲中,有这样一句话
“箭,中了目标,离了弦”
语法会伤害语言的情绪:比如,
“他现在沉浸在巨大的悲伤。” 如果换成 “ 巨大的悲伤。” 承接前面故事的铺垫。
单独的短语成句,强调悲伤本身。这样反而更容易表达情绪。
语法会伤害你语言中的共鸣:
来自公众号 我是艾小羊“就,真的很羡慕啊。”
这句,甚至没有主语。如果换成“这真是令人羡慕”。味道是不是淡了很多?
这句话的优势是,特别像是读者嘴里发出来的一句感叹。作者在替读者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而不是作者自己的话。
富兰克林学写作的时候,是这样来利用对标学习的法则的。
他先找到对标的文章,自己仿写。仿写了以后对着原文反复比对,看到底哪里不如他的。
慢慢的一点点模仿,学习,最后写作一次次的提升达到了后来的高度。
多看名人传记也会很有启发。
这四个小锦囊,口语化,承上启下,节奏感和语法的反抗,希望对你也有用。
今天就聊到这里了,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