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君相
你生于帝王
万千家业
却不曾有个“好”儿郎
①|五月安齐,三年定鲁
齐国的国君,是周朝“宰相”-姜子牙,鲁国的国君,是周公旦(对,就是那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的儿子伯禽。
按道理来讲,治理一个国家,疆域什么的相差又不太大,用的时间应该是差不了多少的,之所以能差这么多,应该是治理的方法上出现了不同。
而也正是如此,姜子牙大胆的去做,简化机构,一切风俗保留,这样封地的百姓,呼声就高,再加上连年征战,百姓们只不过是想安顿下来有个家,所以,就特别容易治理。
而伯禽呢,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改革风俗,再约定礼法,更推行了一个很有“孝心”的政策:三年守丧。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三年守丧的人物,应该就是孔子的弟子们为孔子守丧的故事了。
②|大树底下好乘凉,也隔绝了更多可能
在那个没什么生产能力,尤其是温饱还要指望“靠天吃饭”的时代,没有什么是比解决温饱问题更大的了,如果有,那就一定是礼法和祭祀。
姜子牙看的很明白:不能给群众解决温饱问题,一上来就摆规矩,那估计要逆反,所以,先笼络着,再一步步的套牢。(事实证明,后来姜子牙的齐国也确实这么做了)
而伯禽呢,伯禽是谁?周文王的孙子,周武王的侄子,周公旦的儿子。这皇室光环,够威风了吧?可是,也正是这样,在这样的大树下成长,反而阻挡了自己的成长……
他应该是这样想的:我要像我们的周朝一样,给你们一个完整的,可靠的制度,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家”。可是他没经历过他父亲,甚至爷爷那个无法无天的年代里做出的艰难抉择,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以为周朝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制度健全,公私分明的。
而事实上,他也这样对鲁国做了。于是,在他在位的短时间内,封地内的小地方“管”、“蔡”等小地方就一个又一个的站起来造反……
③|好家长,不应该过分的安排后代
再回头来说,周公的成就和作为,即使对历史一窍不通的人,多少也听过这个人的大名,然而,他的“创”并没有带动他的后代的“立”。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划时代的人,却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问题出在了哪里?当然出在周公自己身上。
周公在周朝的任职是什么?公。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事无大小巨细,他都一一要过问。那句“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说的就是他。
理所当然的,他在政治上这样对待国家,在生活中就会这样对待他的家人。于是,他的儿子就被培养成这样一个中规中矩,可也不会再有创新的人。
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却一定不是周公和他的儿子这样的“青”与“蓝”,而是给予后代自由和发挥的“青”与“蓝”。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你给予的尊重到底有多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