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本书,《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是金惟纯,一本非常有智慧的书。在我看来,越是有智慧的东西往往都有点抽象。这本书恰好打破了这样一个印象,人生如果只有一件事,金惟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修炼。
我们每个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你所执着的那些外在的东西,注定会让你失望。但是我们可以修到欢喜,修到开心,修到接纳,修到谦虚,修到爱自己。
在这之前,你可能会和我产生一样的疑问,金惟纯何许人也,为什么偏偏是他来谈这个话题?所以非常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金惟纯,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曾任《中国时报》专栏组主任、《中国时报》主笔、《天下杂志》主编及商周媒体集团执行长。在台湾新闻界号称“第一才子”。在长达七十年的生命过程,事业和人生也是经历过很多大风大浪,我相信他给出的答案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谈到这本书的时候,金惟纯分享了很多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修炼”故事。
他是遗腹子,他的妈妈,一个年轻女子无依无靠无资源,身处异乡,还不认识字,在18岁的时候生下了他,该如何去养大这个孩子呢?所以金惟纯的孩童时代都是在妈妈的严管严教里长大的,也是后来他在大学念心理学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妈妈完全用错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他,该犯的错全犯光。但是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并没有让他对妈妈怀恨在心,成为一个危险分子。依照金惟纯的说法他的妈妈反而是给了他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因为他的妈背后是为他做了很多事,从早到晚,吃喝拉撒的事情,全是他的妈妈在照顾,那些事情背后的起心动念都是源自爱,所以他的妈妈有资格打他,也不会把他打跑。这也是他后来修炼悟出的道理,正如金惟纯所说:如果你有资格打人家,打了人家还不跑,那你要为他付出很多,要做很多事的。这里最关键的是打的那个人的起心动念。
除了生活,金惟纯还分享了自己对于组织修炼的看法。
每一个组织有组织的动能,每一个人会带着自己的生命状态进入。组织简单点说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夫妻也是一个组织。所以组织最后的问题在于:第一没有在一起;第二没有在做这件事。
金惟纯说到组织修炼其实是个人修炼的延申,每个一人的状态都对了,组织才能对。如果只是依靠一些游戏规则,用一些组织规章去限制别人的行为,这就像是在拉橡皮筋,拉过去一放又弹回来,没完没了。真正最高的效能就是大家一起共修,内在转化,生命状态发生位移,关系敞开去做一件事。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可接受性比较强,因为里面提到的很多内容都能在佛经找到共同点。大道至简,简单到就在举手投足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