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话都有它的来历。
今天,我要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因为我实在忍不住了,这种表达的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下班回家就急忙打开电脑,写。这是我对废寝忘食的真切感受。
如果有什么地方冒犯了一些人,那可能是诸君交友不慎了,批,可以,但如果删,我自己倒有点舍不得,情困。俗话说,点赞的不一定了解,不赞的未必不懂。
一、时代截面
公平街道,昌平路上,老人背扛废物,身体前倾,步履稳健,散发生的气息。我与她擦身而过。随即与一位骑车少年目光相接,他的眼神中包含了时下的人特有的犹疑、无奈和因害怕误解引发的不满。我们彼此遭遇,彼此沉默。我本能地移开双眼,茫然地望向别处。等待他从我身旁掠过。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我的眼睛,失焦了。
这是我们的共同经历。
二、摇篮曲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成功学。
我是在初二,在教室外的走廊,信息闭塞的我们,虔诚的聆听班主任的布告,当时,我们自觉与教室内埋头自习的同学不一样。没过多久,我们知道了安利,后来才知道安利来自于美国,而班主任是在跟我们推销,借成功的名义。再后来,我听到了现实学、厚黑学,但从来没有取代过成功学曾经带给我的震惊,它真的很美——人人都可以追求而且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很难客观地评价成功学,因为它曾带给我如此多的快乐,我自由地遨游在幻想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腰缠万贯,拥有房产无数、女伴成群......,圆满。它曾一度让我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愚蠢的,我期待震撼别人,就像曾经发生在教室外走廊那一幕,于是,我有了一项崇高的任务——布道,因为我手握真理,就连远在重洋的表哥也没幸免,“看书没有?”“要多看书啊”“多学习”......,我所谓的看书学习不过是陈安之、卡耐基,当然少不了《最伟大的推销员》、《没有任何借口》、《致加西亚的信》。当时,他一定觉得我幼稚。直到这两年,我见到了更有学问的人,读了所谓“文艺”书籍,才慢慢正常一点,因为感受到了博大。更可笑的是,有天看到报道,《没有任何借口》这些脍炙人口的励志经典,竟然是中国人生造的,西点军校从来都没出过这本书。励志,成了一种需求,一门生意。而在生活中,励志成了一门诱惑的艺术,最好配上一辆豪车、毫不经意露出的名表、可以展示优越的生活方式,这一切看似经过苦难后的结果,渗透着一丝腐败。我们该庆幸自己的不富有。
最终,就连快乐也被染指了。现在,自我填充式的愉悦,自娱自乐被夸大为幸福。
我还记得观看《洛奇》时,洛奇在拳击擂台上惜败,却得到人群的欢呼,但他丝毫不顾,勉强睁着痛眼,身体摇摇晃晃,口中声声叫着女友的名字“艾黛丽安,艾黛丽安”,女友冲破人群,两人紧紧相拥的情景。他失败了,但快乐,原来快乐的味道也可以是苦涩的,因为泪水。就像现在的我,外婆看着我,也打湿了眼圈,她什么都不知道,我被自己感动,她是心痛我。
快乐,成了行走世间的态度。而乐观,被放置一旁,乐观承认苦痛,而快乐,漠视苦痛......讲究姿态,成了展示个性的工具。
慢慢地,“只要尽力就好”,观念稍微正常了一些,但总是习惯性的加个“凡是”,仍然没有脱离追求“绝对”的习惯,人们仍然希望什么都是绝对的。开车尽力会超速,唱歌尽力会哑嗓,吃饭尽力会......
近两年,尽力变成了只管认真,“强迫症”被滥用,如果他真的得过强迫症,怎么会不痛恨强迫呢,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痛苦?
可是啊,人人都可以追求成功,凡是尽力就好,只管认真,仍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我们要做的这个事情本身呢?
高考填志愿,害怕考不起川师,选了西华,直到大二,我才知道,我的分数远超川师录取线,如果当时......,儿孙满堂。在面对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时,我当然绝对仍然是茫然的,包括读什么专业,我也不相信所谓的专家指导会对我起作用,他们安排了我们的教材,我们应该接受的思想(就是没有思想),现在还想插手我们的未来,如今在逐渐意识到他们要为我们何以至此负上绝大部分责任后,我突然想到他们不就是安利销售员吗,他们不是因袭了上一代销售员的教诲吗?
这是一群不知道成功的人在推销成功,一群不知道选择的人在教人选择,荒谬。
我本能的拒绝。我还记得选择西华的一个参考标准竟然是学费比川师便宜,交完志愿,宣告我要开始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哪儿懂什么责任。荒谬。他们说我们选择的专业,决定了我未来的就业方向,人生轨迹,选专业不就是赌吗?
大学第一堂课,选班干部,我上去直接唱了首陈奕迅的《七百年后》,说我要做“文娱委员”,因为我根本不会介绍自己,我不知道铺垫,我认为只要唱得好就行,虽然我“顺利”当选,那是因为大家都不感兴趣。当我想对世界说什么时,除了“成功学”,什么都没有。
虽然我对来到城市有过心理准备,但是这次,是确确实实要在城市里面生活,信息多了无法选择,观点多了无法判断,人多了,我的眼睛开始失焦了。带着青少年的自以为是,赶上偶像崇拜热潮,加上自身荷尔蒙的生理影响,举目望去,人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关注,人人都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这种感觉第一次大面积出现,我们用沉默来面对,如此压抑。这是否是这个时代截面的病灶,受现代传媒影响的生活方式的后遗症,而我们还没有找到面对的方式?如果我整日见到的都是这样的截面,我很怀疑,大家是否过得真的开心。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失焦,是好事。
没有了成功学,我剩下的只有少的可怜,等待挖掘的“经验”。在出道的几年里,在工作的流动中,我不断经历失焦和聚焦,聚焦往往来自旁边的推手,失焦,却是我主动的选择。这怎么能称为是悲伤呢?每一次失焦,都会带来更加丰富的认识,也会带了恐惧,因为时间总在滴滴答答地提醒我,你还没有证书,你还没女朋友,你还没有钱,你总是孤独......
我相信,我所说的绝不是幽篁独唱,并非只有明月来相照。(时间关系,就此结尾)
吃饭。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