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一词,经常被人挂在嘴边,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不同语境各有含义。
360搜索,其解释有两种:一是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二是以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都是想象,一个无依据,是空想,一个有依据,最终可能会变为现实。
也就是说,有的幻想是乌托邦,只能存在于大脑中、虚空中;有的幻想是愿景,实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两种幻想都会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只不过最终的结局,一个是竹篮打水,一个是得偿所愿。
实际上,幻想无处不在。
先说日常生活。闻着香味,脑子会出现一盘美味让自己垂涎欲滴;健身房挥汗如雨,游泳池中奋力前行,瑜伽馆中努力拉伸,只求以后身材的优美与身体健康;画大饼更是常见,望梅止渴也是如此,刺激着每个人脚步匆匆……
小说情节构建往往缘于作者的想象。特别是前些年,网络充斥架空小说、玄幻文学,作者的思想天马行空、文字任意驰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内容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不重要,只要能自圆其说大家就爱读。穿越也好、身怀异能也罢,修仙弑神、位面穿梭,满足了大部分人的一种隐藏的幻想,那就是要挣脱种种束缚,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我是比较早的网络小说读者,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猫腻、月关等作家的作品大部分都看过,花费了大量时间,通宵阅读不止一次,痴迷上瘾,与沉溺于网络游戏不相上下。当时看那些故事情节是热血沸腾,但是现在回想,大部分已经不记得了。作品所描绘的世界离奇古怪,很理想化,现实不可能存在,与自身也无联接,忘却很正常。后来幸亏及时刹车,觉得消遣可以,不能太过度,实际上是读得太多快要吐了。现在更已经过了热血年纪,回归理性,很少再去关注此类作品。
但科幻不一样。有科学依据的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幻想,不论科幻小说还是科幻电影,我仍然兴趣不减。刘慈欣的《三体》我读的比较早,大体是2013或者2014年吧,那时身边好多人对其不感冒,尤其到后两部,评价并不高,但我喜欢。后来又看了他写的短篇《流浪地球》《混沌蝴蝶》《天使时代》《镜子》《山》等。电影尤其喜欢美国的星球大战、星际穿越、X战警、黑客帝国、终结者等系列影片,还有《阿凡达》《盗梦空间》等等,场景之宏大让人叹服,看着过瘾,还长见识。中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和二也不逊色,让人脑洞大开。电视剧《三体》没看,但评价很好。据说很多电影中描绘的情节,特别是人脑与网络连接已然实现,人的意识可以与肉体分离存在于虚拟,不远的将来人的永生可以成为现实,让我对未来既有期盼又有畏惧。
幻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从一张图纸可以看到未来一幢建筑的拔地而起,从描绘的蓝图可以预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布置工作时,可以想象一下下属的完成情况;请示报告问题时,会考虑上司有什么反应,现在种下因,就可以想象出未来的果,不管是好还是坏,这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身体本能。因此幻想一直都在,它会给人以希望与憧憬,也会让人沮丧和消极。
幻想也会束缚手脚。经常有人说,应该这样想,不应该那样做,应当如何如何,所谓的应该、应当也是一种幻想,拿着过去的或者自己的经验和传统去指点人生,希望自己或别人照做。此类幻想经常会阻止创新,有时会实现,继续因循守旧,但破灭的可能性也更大。
再说说人际关系里边的幻想。武志红老师认为,独立的人格至少包含两部分:第一是幻想的权利;第二是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保护层。
幻想的权利是什么呢?每段亲密关系无论多靠近,都要留有想象空间,那种感觉是“我与你的一部分在一起,另一部分是我的想象。”幻想丰盈了真实。自己喜欢一个人,绝不仅仅是现实中的这个人,还有想象中的他,或特质或言行或思想,它们支撑着自己的喜欢。也许现实中这人与自己的想象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并不重要。幻想,本就是爱与亲密的一部分,别人无权剥夺这种幻想,更不管别人理解与否。
有幻想才有希望与勇气。如果对所爱之人不再抱有幻想,心也就死了,这段亲密关系也就慢慢消融,最后成为路人,见都不想见,提都不愿提。
不只是爱恋的关系,父母对于儿女的祝福,员工对于老板的期盼,老师对于学生的期待……都是一种幻想,一种有根据的有基础的理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所以,不提倡做黄粱美梦,空欢喜。但请不要鄙视幻想、抛弃幻想,经常给自己编织一下未来、美化一下心目中的他未尝不可,一切可追忆、可设想、可具象、更可实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52279/c24ec881bcf40fc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