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6年。现在的观点不一定还与以前相同,搬运存档而已)
从“小”开始游戏也没玩出什么名堂来,而且N多没通关烂在手里的所以还是不要说了……而文字类的游戏是近期才接触的,并且好像只玩过国产~~(╯﹏╰)~~所以貌似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第一次正式开始玩galgame是出于情怀和好奇的《红楼梦》,然后一年以后悬疑题材的“独立游戏神作”《刻痕》,相比之下名气略小的《虹色旋律》,灵活性超强的养成《高考恋爱一百天》,包括背负质疑的《Once’》
首先说——《红楼梦》带来的是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以及承载了原著特有的魅力,之前看到许多喜欢原著的玩家也对游戏给予了赞赏,内容比较正经严肃,没有改到人神共愤、惊动红学家的地步。而且当时国内的galgame玩家不多吧,大多数都是武侠单机游戏、古风游戏过来的,想多面讨好,就得足够跨界。
而接下来这些原创游戏,先提一下包含了玩家制作梦想的《刻痕》。俺们国家的文字类游戏的成名大多始于同人和独立。刻痕系列虽然代表超出现实的另一个世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找出自己,那是一个自然之外的、处于幻想状态的自己,通过画面的带入和音乐的渲染,自己便更容易进入与幻想合一的状态。至于后三个就与现实生活贴近多了,虹色旋律、高恋一百天和once分别诞生于14、14、16年,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虹旋里性格各异的四位女主以及各线经历的事情,都能带来或多或少的感动……尤其是真女主的路线,倒叙的剧情,一个个谜团逐渐解开,倒有种九九归一的感觉。而高恋,则是我接触到的比较轻松搞笑的游戏,就像高考的前半小时蹲在校门口喝了一大口冰咖啡;压力缓解不少,可是心底依旧胡思乱想五味杂陈。第一个一百天是结局A,多半不满意和好奇的玩家会重来开启结局B…应该经历过高考的群体会有最多共鸣吧,一次次读档就好像真的被给予机会重新选择人生一样。只是我没想到给我最多共鸣的是单结局、全篇都好像在自述的Once。游戏里讲述的一次体育加试都跟现实中的那么像,中二男主一次次黑化的念头,又一遍遍付诸了实践;他最深的伤疤,应该就是由于爱带来的无法避免的亏欠…他手动中止亏欠,却使幻想中美好的结果成了once(曾经),我刚看到这个结局简直想拍桌,不过细想,这就是在严格甚至残酷的升学制度下过晚接受挽救的必然结果吧……
作为一个伪文艺,我不太看小说,但是对有画面有音乐的这种“有声小说”也就是这类游戏毫无抗拒。游戏营造的直观的画面感,辅以音乐的衬托,都给人感官上的享受,而且带有配音的作品,就好像有人在耳边读着一个故事,带给人们免去斟酌字句的轻松感……至于为什么只玩过了国产,除去宣传渠道和“支持国产”这一份情怀之外,应该就是对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吧,那种未经过翻译、与自身经历相似的认同感……
最后用十几个字推销一下自己:口味奇怪,但不重,有时宁愿思考的方式简单点。
2023年后记:2023年的我还是只能玩《红楼梦》。有一阵图新鲜把高恋下了回来,发现根本玩不下去了,也许这就叫“没代入感”吧,庆幸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就打出了大部分结局。国外的文字类游戏后来玩过We Are*(爱在2026)与Lucy-the Eternity She Wished For;第一个就是买到便宜正版所以随便打打,第二个剧情还不错。
大部分动漫我也已经看不下去了,感觉现在大火的动漫都只适合22岁以下的我。原来喜欢几个国产gal,可能也只是源于对校园生活的代入感。只有《红楼梦》,由于原著的加持以及超出学生的视角,到现在还深得我心;它可能不是galgame,因为那时国内都没有这个词。
当然不喜欢恋爱校园番和galgame,不等于不玩所有文字类游戏。《隐形守护者》YYD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