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吹散头脑里那团霾

吹散头脑里那团霾

作者: joyli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20:26 被阅读18次

    很庆幸在翻译海明威这个故事的时候读了一篇讲文字和肌理的文章,让我留意要在哪个地方用力,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说,要在哪些地方不用力。

    所谓肌理,最原本的意思就是触感,摸上去怎样。用在文章上,可以粗略理解为语言的粗细度丶柔韧度丶软硬度。就我的感觉而言,《花园派对》和《三天大风吹》可以算是鲜明的对比(因为阅读量太有限,绝对不敢说它们代表光谱的两极)。前者细腻柔软,如丝绢;後者硬朗坚韧,如根雕。海明威的句子仿佛都是站着的,而且站得笔挺,瘦骨嶙峋,又好像山崖,陡峭险峻。这篇虽然比《花园派对》要短,并且描述少对话多,但译起来却耗时更长更费力。起初,摆脱不了想娓娓道来一个故事的惯性,不少句子拖沓,後来觉察出不对劲,拿起斧子砍,要砍出棱角来,不过又发现,不能完全一刀切,毕竟两个人物性格作风差别明显,比尔快刀斩乱麻,尼克却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故事采用了尼克的视角,在他观察自己的时候,镜头还是需要慢一些。我在文字方面的尝试未必成功,但过程中的摸索很有趣。

    再来说说故事本身。这是个很耐嚼的小故事。去年第一次读的时候,完全没读懂,或者说,根本没兴趣读,两个男人喝酒聊天,里面涉及的无论棒球还是小说我都不了解也没听过,而後半段关於婚姻的重点探讨也让我对男人的自私丶逃避丶没担当又添了一层鄙视。

    这次再读,找了一些背景资料,忽然视野开阔了起来。放下成见後发现,如果撇开先入为主的性别视角,作者在这里呈现的是很细腻的人际关系,尝试突破的是很迫切的人生困境。英文原文中比尔对尼克的昵称就是一战时期海明威的朋友对他的昵称,作者借尼克反应了自己举棋不定的迷茫心境。尼克脑子里有一团霾,他去找朋友比尔,两个男人喝酒聊天,最後那团霾被吹散了。究竟是怎麽吹散的?三天的大风又象征什麽?

    先说两个好朋友的差别。这在他们的语言中体现得很明显。比尔活在当下,活在现实生活中,活在权衡利弊然後做出果断决定的程序中,他关注身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尼克则活在过去和未来,活在对现实的逃避中,活在感觉幻想然後被迫作出决定的无奈中,他关注心内,认为人是心情的产物。

    有趣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关键就在酒!作者似乎藉着酒倾注自己创作的匠心,然而铺排却十分巧妙,好似密码,不显匠气。把文中提到倒酒倒水的字句标注出来会发现,比尔好比威士忌,尼克好比水,对话的过程就是二者混合的过程,威士忌和水的先後多寡恰恰体现了两个人在对话过程中的角力。一开始比尔主导,威士忌比水多,尼克是被动的,两人的谈话也不疼不痒,尽是些片儿汤话,尼克顶多迎合一下,没什麽正经回应,後来比尔让尼克自己加水,尼克不仅加水,还主动提议去取水,而谈话的内容也逐渐触及核心,虽然主要都是比尔在发言,但尼克的回应变得有质量了,不仅回应感受,而且对他一直逃避的现实展开了思考,思考订婚和结婚的区别,甚至向比尔提出不同意见。到这个时候,酒的任务完成了,风刮起,霾将散。喝酒和谈话,两条线交织进行,一明一暗,体现两人关系的强弱,推动谈话的进展,这酒喝得很有水平!而吹散尼克心头阴霾的大风不是他得出任何结论了,而是这番引领他开始用脑思考的谈话,思考刮起一阵风。吊诡之处在於,他本想用酒灌醉自己,最後却被酒灌醒了。对他而言,这是个喝多了的清醒时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吹散头脑里那团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u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