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括:
小傻蛋儿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他五岁时,妈妈桂花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离家出走。从此,小小的他天天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看从公交车上上下下的人,希望妈妈哪一天也能坐车回来。他喜欢和爸爸肩并肩坐在门槛两边吃饭,瘦瘦的小人儿弓着腰背,黑黢黢的,像个黑黑的干豆荚。
小傻蛋儿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几年后,他爸爸外出务工,在工地因病去世。傻蛋儿从火车站接回爸爸的骨灰,和年迈多病的爷爷一起生活15天后,爷爷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撒手人寰。傻蛋儿不愿意和叔叔一起进城,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傻人有傻福,全村人都对他不薄,给他衣服穿,轮流给他送饭,在村口给他集资建棚让他等妈妈。他天天去爸爸坟前,在坟周围种倭瓜。傻蛋儿长大一点儿,村里人又寻思着让他学习一门糊口的手艺,几经周折,从邻村请来一位八十多的孤老太太,手把手教他编制……
村民们给傻蛋儿取名倭瓜,他的编制铺在村民帮助下终于开业,并且声名远扬,作品还参加了县民间文化馆的展览。后来乡里修路,倭瓜以命守护草房子,仁义村民帮助倭瓜给镇长说情,留下了草房子。两年后,韩五奶奶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让三水用驴车送回家,倭瓜抱着从爸爸坟头摘的倭瓜,送了一程又一程。
二、写作特点
1、口语化的写作语言,朴实有趣。如:写他不乐意,说“他嘴巴噘老高,能挂个秤砣”;写过年时大家看见傻蛋孤单黑瘦的影子时,说大家“心窝子像吃了一碟子醋,酸唧唧的”;说村民们议论:“大家呛呛来,又呛呛去,也没有个答案”。
2、温暖有爱的主题,让人回味无穷。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展现了云南人民的温暖有爱、民族团结、和谐美好,让我们重新审视云南的儿童文学。 3、作品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吸引大家阅读兴趣。作品设置了一个悲剧式的开头,小傻蛋儿的出生,妈妈的离家出走,爸爸和爷爷的先后去世,都给故事增加了悲剧色彩,故事后半部分,作者笔锋慢慢发生逆转,最后以温暖有爱结束全文,阅读下去,有扣人心弦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