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201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我还没有看完,这篇笔记就放一点我觉得有感触的语句。
有两种学习方法:从外部学习和从内部学习。前者通常被认为是最好的,或者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因此人们常常是通过旅行、观察、上大学、听课来进行学习-他们依赖哪些发生在他们身外的事物学习。人是愚蠢的生物,所以必须学习。于是人就像贴金似的往自己身上粘贴知识,像蜜蜂似的收集知识,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于是便能运用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但是在内里,在那“愚蠢的”需要学习的地方,却没有发生改变。
人终其一生去外部获取知识,却很少反思自己内心底里的真实。这可能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推崇冥想吧,找到内心的真实。
他原以为,朝北去的大路肯定会把他送到什么地方。但他后来产生了疑虑,便向东走,同时相信森林最终定会在东边结束。可当他走到东边,疑虑又控制了他。他神不守舍地站住来,对方向没有了把握。于是他便改变了计划,决定往南走。但是走在通向南方的路上,他又迟疑了,立刻折向西。走着走着,他发现原来自己回到了先前出发的地点-大森林的正中心。第四天,他对世界的方向丧失了信息。第五天,他不再相信自己的理智。第六天,他忘记了自己来自何处,为什么要走进森林。第七天,他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我们一开始都带有理想,但在到达理想的路上,迷失在各种疑虑、沮丧的情绪里,迷失在以为都是世界于自己作对的幻觉中,每走错一步都祈祷能找到另外对的方向,最后被困在原地打转。要有坚持带着理想走下去的勇气,也许只差几步就能走出森林,而且即使走错,也要有走错的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