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丽肌肤,从认识皮肤开始。(全)

美丽肌肤,从认识皮肤开始。(全)

作者: 2c475ca17d7f | 来源:发表于2017-06-29 14:49 被阅读131次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经里的一段话,寥寥数句,却将一位女子的美描述的淋漓尽致,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的倾城之容,倾国之貌?美,一直都在流传,美,也一直被我们渴望。时代发展到今天,美有了更为丰富的诠释,美,也有了更多元化的表达,但,肌肤的美一直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究竟如何才能让肌肤美丽呢?就让我们从认识皮肤开始吧。

    一、皮肤的基本概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纹理:皮肤的表面可看见有许多小的凹凸, 凹的部份叫做皮沟, 凸的部份叫做皮丘;皮沟和皮丘在皮肤表面构成错综复杂的情形,有菱形、三角形、多角形等紋路,这些总称起來就是皮肤的纹理。

    重量: 约4kg,占体重的5~8%

    面积: 1.5-2㎡,占全血1/3的血液在皮肤中流动。

    厚度: 0.5-4mm,手掌和脚底的皮肤最厚,约1-3mm,眼睑处皮肤最薄约0.5mm。

    含水量: 70%(占人体总含水量) 。

    PH值: 面部皮肤为PH值5.5(弱酸性)左右,到达皮肤深层逐渐变为中性,接近于体液的pH值7.4。

    肤色:肤色一般说来是有遗传基因确定的,但与阳光、气候、健康状况和年龄等有关。人类肤色常见黑、红、黄、白四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人皮肤为深黑色,印第安人的皮肤由淡棕色到深咖啡色,东方人的皮肤为黄色,北欧人的皮肤为白色。

    二、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在皮肤最外面还一层皮脂膜,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1、皮脂膜:皮肤表面有一层肉眼看不见的膜,它是由从皮脂腺里分泌的皮脂、角质细胞产生的脂质及从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相互乳化组合而成。皮脂膜PH值在4.5-6.5呈弱酸性的状态,以保持皮肤的健康。

    皮脂膜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屏障作用:皮脂膜能够防治皮肤水分的过渡蒸发,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其结果是皮肤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状态。

    润泽皮肤: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分乳化而成,皮脂膜中的脂肪酸、固醇类、中性脂肪等脂质可使皮肤柔韧、滑润、富有光泽;皮脂膜中的游离氨基酸、乳酸盐、尿酸和尿素等天然保湿因子(NMF)可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润,防止干裂。

    抗感染作用:皮脂膜中的一些游离脂肪酸能够仰致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对皮肤有自我净化作用。

    皮脂膜的厚薄、性质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环境和洗涤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青年男性皮脂膜较厚,老年人皮脂膜明显减少;冬季皮脂膜较夏季薄,因此冬季皮肤较干燥,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

    2、表皮层:

    是皮肤的最外层,平均厚度为0.07-2.0毫米,表皮内无血管,划伤表皮后不会出血,但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表皮与真皮之间以波浪结构连接,表皮伸入真皮中的部分称表皮突,真皮伸入表皮中的部分称真皮乳头体。

    表皮的基本结构 (由外向内):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层。

    ①角质层:由20~30层鳞片状的角质化细胞构成(无细胞核、无生物活性),排练紧密。

    作用:角质层是表皮层最重要的屏障。

    a.保湿性:角质层通常含水量保持在15%-20%之间,低于10%就会感觉干燥;到了表皮层深部水分增多,在表皮下部可达到70%。

    b.屏障保护:细胞间重叠形成比较坚韧而有弹性的板层结构,可以相对地抵抗摩擦核阻止体液外渗与化学物质的内渗。

    c.经皮吸收:护肤成分等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

    (知识拓展)

    经皮吸收:物质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经过两种途径。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这是物质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角质层细胞间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物质的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中的药物浓度之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行转运。

    物质通过角质层经皮吸收的全过程有:

    ①制剂中物质向角质层转移;②物质在角质层扩散;③由角质层向下层组织转移;④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⑤被真皮上部的毛细血管吸收;⑥向体循环转移。

    在整个渗透过程中含有类脂质的角质层起主要的屏障作用,因此,物质的脂溶性越高越易透过皮肤。

    2、经皮吸收过程除了经角质层由表皮至真皮的透过吸收途径以外,也可以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官吸收。

    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总面积小于皮肤总表面积的1%,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物质在吸收初期首先通过皮肤附属器官吸收,当物质通过角质层途径到达血液循环,物质的经皮吸收达稳态水平时,附属器官途径的作用可以被忽略;对中性物质来说,主要是在毛孔和汗腺之间的角质层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但对于离子型物质及水溶性大分子,由于在角质层中的透过速率很慢,难以通过含有类脂质的角质层,因此对这些物质来说附属器官是主要的吸收途径。

    总之,物质的经皮吸收除了受皮肤生理结构的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受物质和基质的理化性质、物质分子大小、极性、与水的相互作用、脂溶性等的影响,且在吸收初期主要受附属器官的影响。

    ②透明层:由2~3层透明、无色、无核扁平细胞组成,只存在于手掌、脚底。

    作用:双向防止水分、化学物质及电解质通过,起到屏障作用。

    ③颗粒层(过渡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退化,呈明显颗粒状,是下层细胞向角质层转化的过渡层。

    作用:皮肤的光泽度与通透感由此层来体现。

    a.保湿:可以减少皮肤水分的挥发,储存水分,对化妆品的有效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b.屏障:此层可以由外部吸收物质,并有防水渗透等屏障作用。

    c.反射紫外线:有晶样角质(含有一种透明角质的颗粒),具有抵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

    ④有棘层:此层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间隙流着淋巴液,连着真皮淋巴管。

    作用:

    a.供给皮肤一定的营养和水分(淋巴液中有丰富的HA、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b.细胞分裂功能(靠近基底层的细胞有分裂功能)

    ⑤基底层(种子层、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里层,由单层的立方形至圆柱形角朊细胞构成,还有少部分的黑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作用: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肤色深浅受到此层的影响。

    a.分裂、再生、增殖功能:当皮肤受外伤时,如果基底细胞未遭破坏,经一段时间,皮肤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且不会留疤痕。

    b.保护功能: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保护细胞不受紫外线伤害。

    c.免疫功能:郎格罕细胞参与免疫监督,消除表皮肿瘤细胞,阻止皮肤病毒感染的扩散。

    d.感知功能:梅克尔细胞与神经末梢相连,具感知功能。

    (知识拓展)

    表皮的角化过程(新陈代谢):基底细胞分裂 > 棘层 > 颗粒层 > 新的角质层形成,

    由基底层的基底母细胞开始分裂,逐渐层层向上推移生长,不断的改变其形状和性质,最后到达角质层,形成无核角化细胞,并自然脱落的过程称表皮的角化(也称为表皮的新陈代谢过程),一般为28天。

    3、真皮层:

    体现皮肤弹性和韧性,对皮肤的保湿和营养也有重大的影响。

    ①真皮的厚度是表皮的10倍,由结缔组织与无构造不定形的基质所构成。

    a.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组成。

    胶原纤维约占真皮结缔组织的95%,它韧性大,拉力强,但弹力差,由胶原蛋白组成。

    网状纤维是纤细的胶原纤维,柔软、精细、能屈曲、多分支,并互相连接成网。

    弹力纤维常围绕着胶原纤维,呈波状,由弹性蛋白组成。

    b.基质:基质是一种纤维母细胞分泌出的粘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它是一种无定形的均质凝胶状物质;分为非硫酸粘多糖(主要是HA/透明质酸)、硫酸粘多糖(主要含硫酸软骨素,对电解质的通过有影响)和中性粘多糖。

    ②真皮层由上向下分为两层,乳头层和网状层。

    a.乳头层: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此层有球状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伸入表皮层),故与表皮的营养供给及体温的调节有很大关系;毛细血管中血流量的多少决定脸部呈红或苍白;所有的炎症,均侵犯乳头层。

    b.网状层:由较厚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此层内部有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还有汗腺、毛囊、皮脂腺和色素颗粒的色素细胞,有较多的神经及神经末梢。

    4、皮下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小动脉、小静脉、淋巴管、神经网;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和健康状态等有明显差异。

    作用:

    ①对外来冲击起缓冲作用,以降低冲击对身体的伤害。

    ②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储藏热能量,以防寒和保温。

    ③高能量物质合成、储存和供应的场所,参与脂肪的代谢。

    ④塑造形体曲线,美丽肌体。

    5、皮肤附属器:包括皮脂腺、汗腺、毛发、指甲等。

    三、皮肤的作用

    1、屏蔽(保护):防止化学物质侵入(角质层)

    防止微生物侵入(皮脂膜:PH值5.5左右,弱酸性)

    防止紫外线伤害(基底层)

    对低压电流损伤的防护(角质层)

    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皮下脂肪、角质层、真皮层)

    保湿,防止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皮脂膜、表皮层、真皮层)

    2、分泌&排泄:分泌和排泄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

    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毒素、代替肾脏部分的功能。

    皮脂具有形成皮脂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3、吸收:经皮吸收

    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渗透(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官吸收(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

    4、代谢:皮肤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比如水的代谢、糖的代谢、蛋白质的代谢、脂肪代谢、电解质代谢,以及皮肤的更新和修复。

    5、调温: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散热,辐射散热 、蒸发散热 、对流散热 、传导散热,每蒸发1ml汗液,大约可带走2100焦耳(500卡)热量 。

    6、免疫:湿疹、荨麻疹、蚊虫叮咬(如何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一样,过敏其实也是肌肤免疫功能的一种体现)。

    7、感觉: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第一感觉)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还有复合感觉,如干、湿、光、糙、硬、软等。

    8、呼吸:与肺的呼吸相比较,大约有1%的呼吸作用。

    四、皮肤的类型

    皮肤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较为常见的有以下2种。

    1、按皮肤水油比例划分:中性皮肤(正常皮肤)、油性皮肤、干性皮肤、混合性皮肤4种不同类型。

    ①油性皮肤:此类皮肤肤色较深,毛孔粗大,肌肤抚摸起来有粗糙感,皮脂分泌旺盛,皮肤油腻不容易产生皱纹,容易长粉刺,痤疮,其PH值在5.5~6.5之间。

    ②干性皮肤:皮脂分泌量少,没有油腻感,毛孔细小,容易长细小皱纹,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皮肤干燥容易皱裂,用香皂洗后皮肤感到刺痛,可分为缺水和缺油两种,缺水多见于35岁以上及老年人,缺油多见于年轻人,其PH值约为4.5~5之间;

    ③中性皮肤:就是正常的皮肤,其PH值在5~5.5之间,它是健康的理想皮肤,不油腻不干燥富有弹性,不见毛孔,红润有光泽,不容易老化。

    ④混合性皮肤:占比最大的皮肤类型;介于干性和油性皮肤之间,多表现在T区显油腻,皮孔粗大而在眼部和其它地方则显干性皮肤。

    2、按肌肤的衰老状况划分:(肤龄)

    年轻肌肤(25岁以下)、轻熟龄肌肤(25~35岁)、熟龄肌肤(35~45岁)、衰老肌肤(45岁以上)

    括号里的生理年龄只是作为一般的参考,肤龄和生理年龄并不一定相符合;如,25岁的人由于不注意皮肤护理,疾病、外界的伤害等,导致其实际的肤龄是熟龄甚至衰老肌肤都有可能。

    还有一些别的皮肤类型的称呼,如过敏性皮肤(容易敏感的肌肤)、问题性皮肤(凡出现问题,有症状的皮肤 )等。

    3、对于皮肤类型我们还需要知道:

    ①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季节、地域等的变化,同一个人的皮肤情况也会发生改变。

    ②皮肤类型需要多角度综合性考量,不能简单地按照单一的标准进行判断;如,一个人的皮肤类型可能是:熟龄的干性肌肤,也可能同时是过敏性的皮肤。

    ③皮肤护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皮肤当下的真实状况予以针对性的保养;同属于干性肌肤的人在不同的肤龄状态下,其护理的方法和产品就需要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丽肌肤,从认识皮肤开始。(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bm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