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大家把连续六天120小时的聊天记录,整理成合集,让各位一次读完。阅读需要大约1小时。请合理安排专门补课时间。欢迎留言探讨。
想必区块链所有参与者和关注者都被这个叫“3点钟不眠区块链”的群内马拉松讨论带得兴奋至极,又疲惫不堪——大佬太多,干货太多,各个群都激辩热烈,恨不能一次看尽。
这是总群主@玉红 在大年初一深夜的无心为之,他在朋友圈喊道:有没有人没睡?结果响应者云集,并在短短几日之内,席卷整个全球华人届。
历史总是选中忽发奇想的人,完成一些使命。3点群将注定载入区块链史册。2018年春节也将注定成为区块链新世界历史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每日群主
初二:量子链创始人 帅初:谈论技术的趋势;
初三:著名编剧\制片人 于正:基于区块链的泛娱乐;
初四:蔡文胜:区块链是什么?比特币是什么?
初五:国金投资詹川,容铭投资 Hui:明星项目如何落地?
初六:好扑创始人马昊伯,FBG创始人周硕基:区块链行业机会。
初二,第一场,Qtum量子链
@帅初:区块链25问——从技术、估值到区块链的未来
提问1:Stellar最近在硅谷风头很猛,你认为对eth的威胁大吗?
帅初:ETH 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其最大的风险来之与自己生态内部的风险,外部的风险反而没有那么大,除非有10倍于以太坊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才有机会取代以太坊,否则是很大形成本质威胁的,但是不和以太坊正面竞争,在其他领域 (ICO之外)发力,还是有无穷多的创业和投资的机会的。
提问2:对eos号称的百万TPS怎么看?
帅初:区块链不是为 TPS的而生的,如果我们需要更快的TPS,现有的银行系统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另外 去中心化的程度和TPS 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TPS的取代是以牺牲网络 去中心化的程度来获得,我个人觉得,单纯为了追求更高的TPS,反而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当网络如果只有几十个大的全节点之后 (这个不就是银行的早期阶段吗?),再高的TPS,很多时候意义也不大。
TPS对具体的事物是有意义的,但和加密货币背后的理念需要一个折中和平衡。 因为传统IT技术对分布式系统,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所有基于BFT和各种变种的算法,都可以获得很高的TPS,但是其中心化程度都比较高,普通人在网络中是无法获得对等的权利的。 如果无法参与网络的监督和验证,其实使用现有金融服务也绰绰有余了。
提问3:Qtum量子链的初期设计核心三点是什么?量子如何搭建自己生态?量子全球化不错,连韩国人都挺喜欢量子,帅初对于全球不同州的落地策略和方法怎么看?
帅初:一、安全,对加密货币系统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的根基和成熟的软件作为支撑,后面发展很难;二、兼容,量子链基本上兼容了比特币的UTXO和所有的BIPs,另外也兼容EVM和基于EVM的生态;三、灵活,量子链最大的创新是基于比特币的交易模型,支持了智能合约的实现,让以太坊的虚拟机可以跑在比特币的网络上,另外目前Qtum网络已经是POS阶段,全球大概3000个全节点。POS对商业应用更友好。通过技术支持、开发工具、社区路演、投资孵化,在不断构建量子链的生态。落地比较重要的还是依靠当地的社区开发者和当地项目开发者来实现本地化,国际化的团队也会助力很多。
提问4: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帅初: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我研究的不多,谈几个具体的案例,最早出现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统是 基于mastercoin和counterparty的colorcoin对colorcoin 的交易对,后面出现了基于NXT和BTS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统,再后面出现了 etherdelta (基于智能合约的交易系统),从体验上面来说,几个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的体验差不多,比起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的 高频 深度 流动性,差距很大。 关于去中心化交易系统中 订单的撮合和订单的同步,这个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开发者,咨询一下。
提问5:ipfs真的能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web和app么?而不简简单单是一个通证?去中心化app会有什么意义?
帅初:IPFS具体的技术实现没有深入研究,但是看过其设计理念,另外项目本身也提了好几年,去中心化的web和app 应该是 serverless的服务,对开发者而言,只要知道接口,而不用在乎背后的服务有谁来提供。是不是一个简单的token,取决于背后的生态,比特币本质上也只是比特币网络中一段数据而已,去中心化的app还是有意义的,但是目前很多Dapp确实只是 app+区块链作为结算层。 但是区块链的未来和Dapp的未来,会有超越加密货币的存在,而会成为一个 社会的基础服务设施: 信任。 Dapp有很多不错的方向:游戏(道具 渠道)、内容(电影 音乐 文字)、物联网、ID 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c64cf34b530561ea.jpg)
提问6:大家一直说去中心化和强体验高要求的Dapp一定程度的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btc作为灰产货币和eth只作为发币待涨的阶段,区块链要发展,必须发展Dapps解决用户需求,也就是说势必要在纯粹去中心化的乌托邦和用户应用世界取得平衡,目前来看Dpos是个解决方案,你怎么看?如何来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度?
帅初:确实目前很多Dapp都是伪概念,但是加密货币本身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地方了。我对未来区块链系统的考虑是,底层足够的去中心化话,应用层可以中性化,我们需要一个 trustless的底层 加上一个 需要trust的应用层,一方面 获得trustless的溢价 (信任成本最低)+ 中心化的溢价(集中处理的高效), 未来Dapp还是有很多看到的方向的,比如 游戏领域(虚拟资产和渠道变革)数字内容领域(电影 音乐 文字) 物联网安全和管理、数字身份领域 普惠金融领域(保险 自治金融 微金融服务 等)。 目前很多Dapp只是利用的区块链的一个特征,就是token的发行和清结算,区块链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需要挖掘和发现。
提问7:对于跨链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你怎么看,自己目前你看好这方面项目,另外链外数据上链如何确保上链环节安全可信问题?
帅初:我个人感觉 目前跨链领域 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网络都具备有限的处理能力,并且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 跨链 这一块还不够成熟,而且从解决刚需的角度来看,是否跨链 至少在现阶段 并不是一种刚需。
关于Oracle方面,这是一个需求,尤其在智能合约大规模普及的时候,我们需要区块链可以接入外部的系统,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区块链是一套 算法驱动的自洽的封闭系统,其逻辑都是预先设置好的。通过Oracle我们可以引入外在的数据源,触发合约的执行。 关于如何解决 数据源的可信问题,有很多方向,一个是 中心化的处理方式,比如由审计公司和政府部门来提供 数据源,另外一种去中心的方式,可以引入 博弈和抵押的方式,惩罚欺诈和奖励诚实的数据源,建立一个择优的正反馈机制。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解决方式,这方面社区有很多研究,微软也有一个cryptolet的项目。
提问8:关于目前区块链+分布式计算的问题,我觉得未来如果dapp市场真的能做大必少不了基于区块链方案解决计算,存储,节点加速等问题。目前我看到几个关于分布式计算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建设的,在性能上都堪忧,你怎么看?
帅初:分布式计算我研究不多,但是其最初的项目应该来自于 MaidSafe ,一个做了接近10年的项目, 本质上都是Proof of Resource, 另外很多计算类型其实并不大适合分布式处理,要求串行处理数据的,基本上无法通过分布式来实现计算的加速,分布式计算也许可以处理类似游戏渲染和图像渲染的需求,但是我不知道这一块的市场有多大,另外分布式计算中,如何采用通用的编程语言,描述待计算的 计算任务(task),并准确提交给 计算节点,也是一个问题。这一块可以咨询一些分布式计算项目的负责人。
提问9:比分析一下以下几个底层链的特点和优劣:BTC/QTUM/ETH/EOS/NEO/ELASTOS?
帅初:BTC:神学叙事,社区共识,完成了从马车到汽车的跃迁,属于加密货币的属性,也只想做好加密货币的属性,UTXO和POW和一些标准的交易类型,保证了作为一个安全 稳定 可靠 的加密货币系统,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但是这个反而是 人类最狂野的想象力,又有什么比创造货币 还有想象力的事情呢?
ETH:智能合约和Dapp平台,在2017年3月份,ICO兴起之前,以太坊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优势,智能合约也没有任何大规模落地的征兆,一个人人天使的时代,促进了以太坊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合约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仍然遥远,但是智能合约应该是除了加密货币,另外一个有想象力的地方,还需要时间检验,技术上以太坊本质上是一个全球的账户状态机,通过合约,对账户的资金和数据进行操作,相比比特币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目前也面临各种技术挑战。
Qtum量子链:底层基于BTC的UTXO模型(安全 稳定 可靠)通过账户抽象层,可以支持各种各样的虚拟机 (以太坊EVM+Qtum自己研发的X86),未来支持各种编程语言(C C++ Rust)来写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个分层设计,兼顾安全和灵活性。另外底层已经是POS,并且有超过3500个全节点。
EOS 和NEO 都是朝着高TPS的路径上演进,但是这个时候,我个人感觉如果是定位于公有链 还是需要平衡 TPS和去中心化的程度。如果是面向企业服务是不需要的。ELASTOS 是基于NXT的底层,来实现一个分布式计算,最近没有太多关注,但是NXT作为最早实现的一套POS的,基于账户的区块链系统,对后面很多系统都很有帮助(NEM 等),NXT从技术上来说,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疏于管理和经营,早期token持有者太集中。
提问10:目前更多讨论是公链和基础协议,未来应用技术会如何发展,哪些应用场景比较快能落地?
帅初:目前整个区块链技术的演进还处于早期阶段,站在20年前的互联网时代,当时我们很难想象出今天可以通过手机叫一个uber, 技术的发展给大家更更丰富的多样性,可能性就是未来。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行业,确实处于应用的早期阶段, 加密货币相对于区块链,类似于Email相对于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后面的发展,远远超越为信息交换而生的Email, 那么区块链未来的发展,肯定不会 止步于 为价值交换而生的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只是一个开端, 从场景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技术保证了一个 trustless Platform (免信任平台),这样的免信任平台,降低了所有商业交易的成本。
提问11:先自己抛出几个问题:区块链最大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帅初:基于加密货币所带来的变革和颠覆性,相比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其财富创造的速度更快,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 我个人感觉有几个不错的方向: 1、基础公有链 中的加密货币(加密货币和token),这个基本上成了行业指数; 2、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紧密的并且有具体应用场景的token; 3、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处于早期阶段);4、加密资产服务入口(钱包 交易所 IM);5、细分各个行业的场景落地 (游戏、娱乐、物联网、ID、医疗领域、供应链 );6、组织架构变革研究、经济学研究、智库、深度媒体。
提问12: 加密货币是否会大规模普及?
帅初:技术的发展具备跳跃性,而且很难回撤,有了汽车之后,汽车就再也不会消失掉了,虽然马车还继续存在了几百年时间。加密货币的出现不适偶然,而是伴随着互联网各种基础设施的成熟和Cyber punk movement理念的启蒙,属于技术与思想的融合,而不是单单的技术创新,我个人觉得加密货币不大可能会消失掉,能否大规模普及,取决于加密货币系统的应用性,包括解决了哪些刚性需求,目前来看最大的用途,是为全世界的人 提供一种可选项:一种流动性很好的透明、可信、安全的全球资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bf2fbea13366db07.jpg)
提问13: 如何建立区块链平台的估值模型?
帅初:这个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目前这是行业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并没有一套估值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预警和评估,一个项目的估值取决于哪些要素?之前写过一点东西 供大家参考。http://www.gongxiangcj.com/posts/3895 《全节点数量和加密货币的估值模型》。
提问14: 中本聪是谁?
帅初:从我得知的消息,中本聪是一个具备理想主义情怀的实干家,应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了这个事情。2011年和2012年在IRC channel中,有许多匿名的技术大牛,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中本聪的身影。另外从BTC的诞生来说,和一位华人也有一些关系,Wei Dai, Wei Dai 之前撰写了Bmoney的paper,中本聪和 WeiDai 也有过一些邮件,并向Wei Dai 提到 他实现了 Bmoney 中关于 cryptoCurrency的部分设想,但是在Bmoney 的第二部分,其实也有关于合约的设想,大家可以参考 Wei Dai 的论文: http://www.weidai.com/bmoney.txt ,很早之前有Qtum的想法的时候和Wei Dai 有过一些简单的邮件交流,但是Wei Dai 的兴趣已经不在加密货币这个圈子里面了。
提问15: 所有的币里,活的最长的会是哪个?
帅初:单纯看加密货币,BTC 完成了历史性的跳跃,也是从0到1的突破,后面很多加密货币都是1到1.1 和 1.1到1.2 的变革,十亿美金以上体量的加密货币彻底消失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社区的驱动和治理,即使开发者不维护了,社区也会维护。但是确实有很多加密货币会被淘汰掉,95%的项目在3年后,应该都不在了。
提问16: 区块链涉及的所有的行业里,哪个行业的总盘子会最大?
帅初:加密货币本身 目前看来应该是最大的,其他的我感觉,游戏行业和数字内容(视频 音频 文字)和 金融服务和 物联网领域等 都有很多机会。
提问17:想听公链与公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大佬如何评论?
帅初:去年行业的增长,本质上我们还在吃 BTC 所营造出来的技术和理念结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物种的溢价,BTC的实现有其历史意义。其带来的突破性的理念,逐步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BTC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目前确实解决了其定位。技术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是否符合需求。BTC的技术,就符合其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定位和需求。 我们不要期待在BTC上面搭建无穷的应用,这个是不可能的。公有链确实是一个开放的试验田和一个社区驱动演化的利益共同体,其生命力也非常强大,但是目前一个问题是,我们确实还需要技术进展,进而促进场景落地。如果只是从加密货币的角度来看,对一个用户来说,BTC LTC DogeCoin ,本质是体验都是一样的,和以太坊的体验也没有太大差异。不一样的是,BTC和美金的使用体验就非常不一样。我个人感觉,区块链行业是一个生态,不论是服务于区块链里面的哪一个领域,最终是一起构建了区块链的生命体,本质上是协同进化,构建更强大的共识机制,多样性为共识的选择方向提供了基础,如果只有一个技术方向,那么技术的演进反而变得缓慢了。另外这只是技术因素,但是区块链系统不单单是技术这么简单,背后还有社区的利益共同体。
提问18: 评估一个区块链项目的价值时,有哪些维度是最重要的?有哪些因素是可以一票否决的?
帅初:加密货币估值模型的核心要素(我发一段我之前写的一些思路)比特币作为第一个真正成功的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行业中,成为了价值的锚,也是目前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网络,比特币的设计是一个电子货币的设计,足够的安全 稳定 可靠,并且早期有非常低的参与门槛。正是早期人人可以参与,并且成为一个全节点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比特币的客户端,早期在自己的电脑上挖矿,这样其实实现了低门槛的金融服务体系,人人可以自由的加入和退出,借助于此,比特币客户端早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如果客户端就是一个游戏的话,比特币客户端的分发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游戏。
在点对点对等(P2P)网络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就是 full node (全节点),一个P2P网络中,全节点的数量基本上决定了这个网络的技术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传统的数据库领域和分布式系统中,我们对数据的一致性的研究,已经有非常多,各个大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解决方法,但是很少有公司的分布式系统有上万个节点需要同步,所以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更适合做一些企业解决解决方案,比如1990年由Leslie Lamport提出的Paxos算法,可以实现基于消息传递的高度容错的需求,后面该算法也被广泛的应用于google的Chubby lock中,而Chubby lock后面被广泛的应用于google的核心设计 Bigtable中,bigtable更是支撑着很多google的核心业务。
比特币网络的实现是一种技术和人性的融合。在传统的分布式网络中,一个大公司的网络中,各个节点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网络的原因,掉线或者发送错误消息,而不是因为贪图利益,故意伪造信息。比特币的实现面临着更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但是更复杂的网络环境,还是更复杂的人性的博弈。在传统的分布式网络中,不会有人考虑引入利益的激励让节点维护数据的一致性,中本聪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并且通过一种无法被独占的资源(hash函数计算能力)来保证记账权利的有效分配,从而避免对特定记账节点的单点ddos 攻击。
比特币网络把分布式网络中每个时刻,每个时间切片的一致性,变成了时间区间的一致性,如果是全局视角去看待比特币网络,你会发现每一个时间切片和时刻,不同的矿工在计算不同的链条,其实是一个时时刻刻分叉的网络,但是在一个10分钟的时间区间里面,数据被串改的概率是一个泊松分布,攻击者成功的概率q,随着区块的增长指数型的下降。当区块链有6个确认以后,攻击者成功的概率基本上趋向于0。
如果你是比特币网络中的全节点,那么你就拥有这个网络最大的也是对等的权利,你不用再需要信任第三方,也不用让渡自己的权利给他人。目前很多其他的加密货币都有中心化的趋势,很多共识机制实现快速的交易处理速度,其本质是剥夺参与者的对等权力,让网络又重新回到了一个中心化的网络。但是如果我们真的需要在区块链网络中让渡自己的权利,也许银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很多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526d6edc63b4be57.jpg)
目前比特币网络中大概有13000个全节点,由于p2p网络的特性,是很难精确统计出网络中的全节点数量的,这13000个全节点承当着货币的分发和交易的记账,也是比特币的根基。相比支付宝,比特币绝对是一个更加分布式的清结算网络,并且与支付宝不同,支付宝只是一个服务于人民币体系的一个支付工具,比特币的全球清结算网络还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比特币。相比银行,开一个比特币“网点”,其实只需要一台电脑跑一个全节点,因此比特币最终的服务边界是没有边界的,银行和支付宝的服务对象有边界的。
比特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了,完成了马车到汽车的跃迁(蒸汽机),其实后面出现的加密货币,其实我们都是在中本聪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确实,我们已经不再乘坐马车了,本质上所有的加密货币都在汽车上了。
如果我们按照软件科学的视角去看待比特币,而不是货币的视角,那么后面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加密货币,本质上都是基于比特币开源软件的改进和提升,其实很多团队做的改进和提升,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不论是改一个挖矿算法,还是增加一些总量,很多分叉做的是从1到1.001的实验,比特币实现的从纸质货币到电子货币从0到1的跃迁和裂变。
比特币发展到今天,有最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最响亮的品牌效应,技术迭代虽然非常非常慢,但是陆陆续续还是有一些进展,但是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其并不是不可以超越的,但是不论其是否会被超越,比特币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也一定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分布式清结算网络和内置的货币体系,以及区块链平行金融世界里面的价值的锚点以及疯狂的人性的助推,我们很预测其未来的高点在哪里,但是抛开其他的因素不谈,加密货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市值应该会超越上一波的互联网时代。
提问19: 区块链未来是否被要求需要申请牌照做?
帅初:从未来加密货币的发展来看,这个是一个必然。
提问20: 区块链在IP领域的未来?
帅初:这个还是需要解决 链上和链下的问题,以及与现有法律体系的融合问题。但是纯粹虚拟的资产,可能不需要,例如游戏道具和电子设计的艺术和电子格式保存的音视频。不过不论是哪一个行业,我们都要思考,除了token给我们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区块链真的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
提问21: 现在的区块链项目产生真实消耗的并不多,为什么不等项目落地,再投?像现在买腾讯也不晚。种子轮估值上亿合理吗?
帅初:革命性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夹杂着人性的投机和贪婪。
提问22: 想知道帅老板是怎么看待EOS Q1公测?
帅初:具体的进展没有关注太多细节,每个项目都有其定位,只要解决某一方面或者通用需求,我个人觉得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看待项目的时间长度也在给我们自己定位,如果衡量的时间是一天,那是trader,如果是一个月,那是短期投机者,如果是1年,在区块链行业算是长期投资者,如果是3年到5年或者10年,那是价值发现者和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提问23: 区块链能对现今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下降的情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在什么时候产生影响?
帅初:这个我不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4b1d4b0371edcfe2.jpg)
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写的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支付协议,比特币的目标是让全世界没有银行的地方使用银行的所有服务。当时帖子下面还举例说明swift转账需要2-3天,平均每笔转账需要80人民币电报费和不菲的转账手续费。在比特币之前,互联网可以发送除了价值以外的任意东西,因为信息可以复制粘贴,但价值不能。
比特币可以直接点对点的发送价值,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全世界只要有网络地方都可以使用。但是正如互联网早期碰到的问题那样,比特币也面临着效率底下,缺少杀手级应用等问题。
互联网诞生的时候,速度非常慢(这和现在的比特币网络类似)打开网页也需要很长时间,更不要说播放视频和打游戏了,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互联网没用,但是,当电子邮件发明以后,一切改变了,电子邮件能够直接点对点的就行传输,不需要第三方(邮局)。最早电子邮件发明的时候,各个邮件商是不通的,yahoo只能向yahoo的用户发送,163也只能接受163的邮件。这和现在的区块链很像,比特币只能向比特币发送,以太坊也只能向以太坊发送。当SMTP发明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Yahoo可以和163互相发送了,任意邮箱可以和任意邮箱发送和接收邮件。
但是正如互联网早期碰到的问题那样,比特币也面临着效率低下,缺少杀手级应用等问题。由于自身底层设计逻辑问题,比特币每秒只能转账7-8比,这和VISA(顶峰40万币)支付宝(顶峰60万比)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就相当于256K拨号上网想要运行网络游戏一样,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问题,社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core团队的闪电网络和矿机生产厂商的扩容方案为主。
闪电网络这种offchain的解决方案,其实和银行没啥区别,最后必然会形成中心化的垄断节点,也必然迎来强监管,比特币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其去中心化,闪电网络违背了这一理念,更何况专利还控制在一家私有公司手里,在社区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码霸就要霸王硬上弓,强行运行隔离验证,而所有持币者对此却无可奈何,因为代码掌握在他们手里。
矿机生产厂商也分叉了比特币,表面了为了解决比特币效率问题,但是这种方案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夺的是比特币的转账手续费,扩容的方案虽是onchain的,也部分解决了容量问题,但是但靠增加区块大小就想解决比特币的问题,这在逻辑上行不通,我们假设,比特现金想要达成VISA处理速度,每个区块大小需要增加到17G,这在现在和未来我们所能见到的很长时间都没法达到。
比特币的命运不掌握在持币者手里,矿机厂商利用自己的算力优势进行作恶,而码霸也利用自己掌握了代码而进行独裁式管理,现在我们面临从两个坏人中选择一个好人的艰难抉择。
目前比特币只能发送比特币,以太坊也只能发送以太坊 ,且要付出昂贵的手续费,中本聪的理性是通过比特币发送和接收,都能实时到账,交易费仅仅为了防止DDOS,用户可以选择发送任意货币,接收方也可以选择其想要接受的货币。
目前比特币只能发送比特币,以太坊只能发送以太坊,且要付出昂贵的手续费,中本聪的理性是通过比特币发送和接收,都能实时到账,交易费仅仅为了防止DDOS,用户可以选择发送任意货币,接收方也可以选择其想要接受的货币。
让收发价值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容易,可以让全世界没有银行的地方使用银行的所有服务o点付大头比特币开启了一个新的未来,开启了互联网的下半场,一个全新的,你想要的,可以发送价值的互联网。
总结下,我认为未来比特币就是一个类似SMTP的协议,可以让任意价值和任意价值互相发送,实时同步免手续费费,让收发价值就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容易。
就像你的163邮箱可以向QQ邮箱发送一样容易。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51dd2c5c88c84d2f.jpg)
昨天和今天谈完了,接下来是未来。
Lightning Bitcoin(LBTC)是为了解决Bitcoin存在的矿工中心化和网络拥堵的问题,由Lightning团队硬分叉Bitcoin而成的一条基于DPOS共识机制的区块链;LBTC是比特币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Decentralization——共识机制使用DPoS,将投票权和记帐权分开,使代币不再被任一方绑架,用户不用专业矿机也能够参与,达到真正的去中心化。
Rapidity——区块间隔 3秒&区块大小2M,彻底解决比特币广为诟病的网络拥堵问题,增大实用价值。
Fair
Distribution——原来持有比特币的都能一比一分到LBTC,剩下的以挖矿方式收敛性释出,出块奖励与比特币一样四年减半一次。
Low
Fees——LBTC挖矿的进入门槛低,无需专业矿机;交易速度也快,所以能够直接影响交易成本,使手续费保持合理低廉。
Smart
Contract——有了智能合约,我们就可以在链上发行资产,建立应用,使得LBTC成为集价值与实用于一身的代币。
闪电比特币的设计目标就是无缝传输任何形式的价值,让收发价值像收发邮件一样容易,IOV协议类似SMTP一样,SMTP收发邮件,IOV协议收发价值。
闪电比特币与Bitcoin的相同点。
1、闪电比特币和比特币一样总量一样,都是开源的,通过P2P传播网络,可以在账户与账户之间转移,不需要任何第三方软件。闪电比特币前499999个区块产生的虚拟货币分配给原比特币持有者,后面的比特币分配给矿工,闪电比特币每年产量和比特币一样,每四年减半。
2、闪电比特币和比特币一样都是通过互联网发送,交易是不可逆转的,都提供数字货币独有的防伪证明,闪电比特币和比特币一样,没有预挖,分配上更公平。
3、闪电比特币使用了和比特币一样的底层加密技术。
4、闪电比特币支持多重签名
与Bitcoind的不同
1、闪电比特币网络可以发送任何货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
2、闪电比特币网络可以自动交换货币
3、闪电比特币交易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
4、闪电比特币支持给账户添加自定义昵称
5、交易费用极低,仅仅为了防止DDOS
6、任何人都可以投票成为记账节点进行挖矿
7、闪电比特币没有兑付风险,人们可以兑换他们任何想要的法定货币。
8、 闪电比特币不试图说服商户和企业级用户切换货币,闪电比特币针对的群体是人民想要发送法币,以便让其更方便支付。
交易费用低:不同法币之间的交易,通常会收取百分之几,再加上交易费用。闪电比特币的任何交易都低于0.00001$
匿名:闪电比特币网络不需要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名字,或其他任何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隐私。
安全:发送闪电比特币就像发送现金一样,接收完毕后,没有任何其他费用,用信用卡和支票付款,付款人必须提供个人信息,这样可能会导致欺诈。
可靠:由于闪电比特币交易不可逆,商户可以同任何人进行交易,而不用担心反悔。
在闪电比特币网络中,您可以用任何货币,接送买入和卖出其他货币。交叉货币支付让你付出比特币给商户,而商户可以收到他们自己想要的货币。闪电比特币网络的跨桥梁作用,让你可以随时向任何比特币地址发送比特币,也可以向以太坊地址发送。你的闪电比特币付款到比特币地址时,闪电比特币协议会自动转换成比特币,也可以自动转换成以太坊。
闪电比特币协议(IOV)网络中流通的货币
闪电比特币有其自己的内部流通货币,成为LBTC,LBTC可以被发送到其他任何闪电比特币账户。
回到刚刚的问题:现在挖矿的激励机制是奖励比特币和手续费,等到2140年比特币挖光了,只能靠手续费,如果手续费也取消了,矿工挖矿的动力何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808ab715dce9fca5.jpg)
以下是下午的主题:区块链的估值模型与投资逻辑。
一、区块链投资的三个门槛
大家知道,我去年投了一个项目叫IPFS,angelist对于投资者进行了合格投资者认证,而我很幸运通过了该认证。这个项目很幸运,但是之前在硅谷的另外一个项目,我很看好,当我想投的时候,他们需要合格投资者认证,他们只接受机构投资者,虽然我和创始人聊的很开心,他也很认可我,但是我却没发进入他们的天使轮。后来这项目一发不可收拾,我虽然还是参与了ICO,但是成本高出不少。所以区块链的投资第一个门槛就是身份。
我之前在小密圈推荐了几个ICO项目,虽然市场不太好,但是收益却也很客观。之前还推荐了IOTA,最早参与小姨的ICO,也参与了XEM ICO,这类例子也很多。但是,现在我发现,大部分ICO项目价值不高,甚至没有意义,而且会归零。下面的一些观点可能有些人不太喜欢,如果不喜欢看可以忽略。小姨天使轮ICO的时候,我知道小姨团队了很多风投,那些机构普遍都不看好,最后只有一个机构投了。天使轮的小姨,收益最高大概是2万倍,现在的ICO项目点评,公众号,说实话,逻辑和观点,还有评分规则,说句不好听的,完全错误。跟着上面评分去投资,收益会很惨。大部分好项目,普通投资者是没办法鉴别的,传统机构的判断力更差。所以区块链的第二个门槛就是认知。
区块链的第三个门槛是能力,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有些人计算很牛逼,但是不懂商业,有些人会看白皮书,但不懂技术。我的每笔投资,白皮书我都会反复认证,代码也会交让相应的技术人员帮我看代码,所以我们基金投委会会有很厉害的技术人员加入,也有可能会聘请技术顾问。做这个基金就是要群策群力,这个基金是领投基金,只要我们这个基金投资,其他两个基金也会跟投,这更加增大了话语权。
我当年投资IOTA的时候,50几页白皮书,40几页数学公式,这些都是我能力范围之外的。投资tezos的时候,为了研究形式化验证,特地跑到军工企业去询问相关专家,以后这种项目还有很多。
二、回看过去
过去我们进行ICO投资,比如我投资的新经币,收益1600倍,这项目是在bitcointalk上众筹的,人人可以参与;NXT和IOTA也是在论坛上发起的,大家进入门槛都一样。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很多ICO项目方为了合规,做了结构,规定了要合格投资人,限制了天使投资人所投最高比例,所以使自己机构化变得迫在眉睫。我之前一直都是个人投资,但是有个很好的项目,之前在硅谷,看好了不能投,很痛苦,不能投又涨了很多倍,更痛苦。这让我不得不改变和反思。我在美国3个礼拜,看到很多区块链平台和项目都在走合规路线,这有必要使我自己做出改变,只有合理合法合规才能做大做强。
三、未来
区块链现在起早期,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互联网早期你是投不到Google,腾讯这样的公司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赛道铺好,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在好项目上铺赛道。目前还处于萌芽期,机会很大,现在coinmarketcap上除了比特币以外的前10资产,未来都有可能会更改,我们该怎么办?这也提出了挑战。我们chainfunder要做的就是区块链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我们的投资很简单,看的对,投的早,拿得住。但是,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面对新事物(虚拟货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预测,二是学习。这两种模式互相干扰,以我的观点,学习比预测更重要,更靠谱,可大部分人还是进行了主观预测,因此措施了机会。不要看中预测,因为预测的可靠性本身就不是很可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受制于自我认知,也会被很多假分析蒙蔽。
趋势比逻辑更重要,趋势是未来,就是必然发生的事。逻辑是对现前事实的预判,是主关。有一句话说得好,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跟随,不YY。预判逻辑不是不重要,逻辑有成功率,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逻辑是选择的过滤器,逻辑可以让你选择买入虚拟货币,也可以让你抛售虚拟货币。但是,只有认准大趋势,把趋势变成信仰,才能让抓住趋势。
投资虚拟货币也已经6年了,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有时候会问我自己,什么事情最难?我觉得最难的一是认知自己,而是知行合一!不断的学习再学习,频繁的交易,带着欲望去交易,其实是不好的。人非圣贤,怎么可能完全摒弃内心的那些贪婪,欲望等比较之心呢?对于修行,若是能一边学习倾听,一边觉知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内在的扰动或许能止息下来。
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行情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要你坚持自己的,坚持不断学习,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的:勘破,放下,自在!
稍有风吹草动立即被抛出,格局太小啦。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看对了行业,没踏上风口。
逻辑的背后是局限,因为逻辑总是滞后的,我们都习惯用逻辑思考判断再行动,一旦养成就停不下来。
只有信仰才能跨越逻辑的局限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大趋势来临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站稳风口。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现在这个ICO市场,是考验眼力,魄力,和判断力的时候,想要赚钱就要从10个垃圾项目从挑选一个好项目,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难的。
估值模型
我们把虚拟货币估值系统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档:技术有革命性突破,而且可靠。代表品种:比特币,以太。市值参考范围50亿CNY+
第二档:技术可靠,有突破,有创新,但不够重大突破。代表品种:ARDR NXT DASH XRP 之类的。市值范围 5亿~50亿CNY。
第三档:技术可靠,没什么创新。代表品种,LTC,DOGE之类
还有一档:以某个行业的应用为重点开发对象的,比如DGD,REP之类的
从历史经验看百倍牛币能诞生于第一档,也能诞生与第二档,也有可能是第三档,关键看估值了,至于第四档,就是所谓的很多ICO币,代表行业的tokens,我之前一直说牛市不要ICO,除了市场因素而言,还有一点比较容易得罪人,我一般不去圈子以外去说,就是发现现在市场上第四档太多,而且估值普遍都太高,收益不是很大,碰到运气差的还会大亏。当然也不是说一点机会没有,毕竟市场是变化的,比如bnktofuture上bitstamp股份的ICO我就很看好,当然这是后话。后面我会用实际案例来论证我逻辑。
这个估值模型是我们2年前的,现在仍然使用。
现在谈下我们基金(千方)的一些投资逻辑和项目回顾
我们千方基金在去年9月成立,目前收益几十倍,投中了项目有150倍的也有几十倍的。
我们的口号是看得准,投的早,拿的久。我们认为真正的好项目是可以跨越牛熊的,NEO,XEM都是最最熊市的时候投的项目。千方基金的合规结构过完年就会做完,是一个可以接受美元,虚拟货币投资的合规基金。到时候欢迎各位传统精英大佬合作,LP,FOF,互投都可以。
具体投资逻辑
我们认为国外的技术+国内的market=success,因此我们不断在寻找一些国外优质项目,比如ripple,中文名是我取的瑞波币,还有NXT和ARDR,我们认为没有技术的区块链是无源之水,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闪电比特币上,闪电比特币是由海外lightningbitcoin团队开发的一个项目,团队来自DASH,LISK,NXT社区,比特股教父,bitcointalk联合创始人,Core团队核心开发者都参与了。
我们看到很多国外项目,产品做完了,东西再给银行用了,融资额度只有3万以太,比如ripple CTO也间接参与的某个项目,帮ripple开发ILP协议的团队,融资额度硬顶3万。
这也是我们把经历放在国外的原因之一,国外项目可以直接测试产品,期待与大家多多进行线下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b5bdac178d98750e.jpg)
提问1: 您为什么看好区块链?
蔡文胜:我算比较早了解比特币,大概2011年就知道,在2014年投资okcoin,也买了第一块比特币,但可惜一直没有深入的投入。到2017年中,薛蛮子老师给我电话,要我投资区块链,我还劝蛮子说ICO有风险,不要太多参与。真正理解是2017年底,我见了很多区块链牛人,肖风、元道、吴忌寒、火星人等等,包括几个拥有数万比特币的人,和他们深入交流,更加理解区块链,也坚定认为区块链是未来。
提问2: 区块链是场变革,为什么主流精英很少参与?
蔡文胜:一个大的变革到来,都是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觉干起来,大部分人都没有感觉。然后慢慢更多人都知道了,却看不清楚而不敢参与。最后大家都明白了,形成共识也就是全民运动了。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联想、海尔、中移动都是巨头,一样看不起互联网的变革,所以他们会错过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巨头一样也会忽略区块链的力量,虽然他们也会关注也会做区块链技术,但不会彻底革命,这给了后来者的机会。
提问3:区块链是泡沫吗?
蔡文胜:区块链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区域性,区块链通过互联网传播变为全球性的一个投机行为。但泡沫刚刚开始,要知道你身边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比特币没有进入区块链,很多人想买币根本找不到门道。泡沫也是推动技术革命的催化剂,比如,从19世纪20年代电力发展带动汽车工业革命引发1929经济大萧条,1995年互联网带动IT行业快速扩张引发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但每次泡沫过后,这些行业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发展。我们只能拥抱泡沫,不参与才是最大风险。
提问4:比特币现在价格这么高,现在进来会被当韭菜吗?
蔡文胜:很多人担心现在才进入比特币区块链会被当韭菜割了。现在全球玩数字货币的人不超过3000万,经常交易的不超过1000万,90%的人群还在观望,现在进入你还是先行者,最后观望者进场才是韭菜。那这么多链这么多币,那个最有价值?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只能寻找那些最多人使用,最多人能形成共识的链与币,最好时机是等泡沫破灭,那时候能留下来的成功概率最高,一切需要时间来选择。
提问5:比特币现在价格这么高,现在进来会被当韭菜吗?
蔡文胜:很多人担心现在才进入比特币区块链会被当韭菜割了。现在全球玩数字货币的人不超过3000万,经常交易的不超过1000万,90%的人群还在观望,现在进入你还是先行者,最后观望者进场才是韭菜。那这么多链这么多币,那个最有价值?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只能寻找那些最多人使用,最多人能形成共识的链与币,最好时机是等泡沫破灭,那时候能留下来的成功概率最高,一切需要时间来选择。
提问6:政策监管会如何?
蔡文胜:中国政策是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各地政府都出台支持区块链发展的政策。但政府不鼓励发token,严禁ICO募资。所以用区块链重构商业模式,用区块链设置产品的应用场景,用区块链技术改善用户体验都没有问题的。但暂时不可以直接发token,也不要ICO募资。如果是海外项目,团队也在海外,用户发展也是海外,我想这属于海外管辖的问题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不允许做生意买卖的,所以沿海民众只能出海到香港东南亚去做生意,最后还是当作爱国华侨请回来大陆投资创业。我相信将来监管是一定会放开的,因为区块链技术一定能得到共识,如同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是一样的,但可能会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区块链。
提问7: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这句话很流行,请问该如何理解?
蔡文胜:这句话本来说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其它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因为交易所是24小时在交易,可能一天就上涨几倍变富翁,也可能一觉醒来下跌90%变穷人。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所以有个口号,未来的一年里,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提问8:如何理解比特币的分叉?
蔡文胜:比特币诞生9年之后,已经聚集起了相当高的人气。随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加入“挖矿”和“买币”的群体,比特币交易开始不堪负荷。如果将一次比特币交易视作从一条公路的A点到达B点,那么这条公路已经发生了拥堵。2017年8月,经过比特币社群的投票,比特币发生了第一次“分叉”(fork),从原有公路上分流出了一条更为宽阔的公路。从此,比特币持有者可以选择用“比特币现金”币BCH交易。后来又连续分叉出比特币黄金BTG,比特币钻石等分叉币,但目前只有第一个分叉币BCH是比较成功的,其它分叉价值不大了。
我更愿意这样来比喻:旧约圣经记载人类诞生以来的发展历史,区块链将会记载人类所有的交易账本,圣经前期靠口口相传再到羊皮书记录再到印刷过程,花费了几千年,中间还可能被篡改,如果当时有区块链,我们看到的圣经可能不是这样的。区块链如同旧约圣经,圣经后来分叉出犹太教,又分叉出基督教和穆斯林,基督教还分叉出东正教、新教圣公会,也分叉出摩门教邪门教……比特币同样也会分叉出比特现金BCH,再分叉出以太币ETH、EOS、QTUM,未来一定继续分叉更多链,但很多分叉得不到共识认同还是归零,最终只会几个大的主链存留下来。主要公链会成为基础货币,但未来更多应用数字货币不会比基础货币价值低,特别是拥有数亿用户的应用链。
提问9: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这句话很流行,请问该如何理解?
蔡文胜:这句话本来说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其它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因为交易所是24小时在交易,可能一天就上涨几倍变富翁,也可能一觉醒来下跌90%变穷人。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所以有个口号,未来的一年里,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提问10:区块链未来如何演变?
蔡文胜:任何重大技术的革命都不会一帆风顺,而且需要经历痛苦的低潮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区块链和互联网不会简单重复,但发展路线可以参考:先从基础设施、工具软件、游戏娱乐、通信社交、电子商务、衣食住行开始,最后和传统行业结合。
目前比较能够实现的应用是标准化产品和数字资产。金融会是第一个被变革的,非标化应用还需要时间。最重要的区块链社交平台的核心,就是把使用者和得益者合为一体,这样密不可分,每个人都是用户也是拥有者。区块链没有地域国界之分,这是一次全人类自发组织的变革,甚至会让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组织制度、金融经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发生变化并让人重新认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7707181e95b12255.jpg)
重量级投资人&从业者纵论区块链(观点整理):
蔡文胜:其实分叉是必然的,一条链就是一个信仰,但某个阶段会很难获得所有人认同,自然需要新的理念和规则去发展。没有计算机不会诞生互联网,没有互联网不会诞生区块链,但不能说互联网就是计算机,也不能说区块链是互联网升级版。现阶段我发现大部分还是更多讨论公链和基础算法。2000年那时候的互联网,大家也是更多关注门户,下载软件和工具,却错过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2018会是很多主流互联网公司进入,但到2019才是真正爆发的时代。
蔡文胜:用传统上市公司的股东计算,一般一万股东以下股东市值是十亿人民币,五万股东市值是百亿人民币,十万股东市值是五百亿,三十万股市值可以到千亿人民币,腾讯的股东是百万级别。股东买公司股票就是价值共识,一个币有多少人共识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蔡文胜:是要币才能发挥价值,只是不一定自己发币,可以用基础币。币有时候可以作为营销工具,但也要看自己的资源和用户数量。接下来发展社群更多是发展对项目的认同,而不是发展韭菜。
蔡文胜:token是比股票更高一级的权证!
蔡文胜:有人认为,在区块链世界,代码即法律,代码即信任,怎么看?因为代码上链不能修改,所以就是法律效应,而这个法律大家都遵守自然就可信任。
蔡文胜:虽然区块链已经起来,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也才五千亿美元,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比实在太少。
林嘉鹏:我觉得核心还是共识问题。还有就是社区支持,加上技术的进步。
蔡文胜对话刘峻:区块链未来会先改变那些方面?如何改变?
刘峻:有个现象,读哲学的人,最容易理解比特币,如吴忌寒,喜欢自由的更理解比特币——同意,去中心化本身就是哲学理念,不是从区块链开始,也不是从十年前的web2.0开始,而是从几百年前的英国保守主义传统开始的,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里德曼一系之所以是经济学家中之最容易接受区块链理念的,就是因为这些思想流派和区块链在范式上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蔡文胜:是的,这次区块链革命不是美国人来主导,更多是自由主义者发起的。
刘峻:是,尤其在国外。哈耶克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数字货币之父。
蔡文胜:人类一直都在追求自由之路努力,但得到自由的权利以后,又想把自己观点强加给群体,又变为中心化思想。
刘峻:所以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如果真正普及了,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冲击和影响会是史无前例的。长远来说,平行和共存的难度很大,因为本质上不兼容。
蔡文胜:刘峻你多多讲一下,区块链未来会先改变哪些方面,如何改变?
刘峻:首先是生产关系,包括组织结构,譬如传统vc、企业的形态都会变化,制度经济学里讲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这是交易成本最低化的一种组织结构,区块链时代这点有可能会变了。
蔡文胜:我也认为企业现有形态不符合社会发展了。
刘峻:传统vc受区块链的冲击可能会很大,其实咱们做这行的,很多都或多或少意识到传统vc的体制问题了,譬如好不容易投出一个百倍项目,结果自己只能分20%,八成都得分出去。譬如到期就得清盘,不能长期持有,结果这么多年下来,投资中国互联网挣钱最多的是msh、软银和雅虎,vc挣的钱只有战略投资人的几分之一都不到。
蔡文胜:现在已经不少数字货币基金出现,规则也变化。传统vc不改变很难适应区块链。发token做基金也让lp随时可以套现走人。
刘峻:金融机构肯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其实是互联网巨头,无论谷歌、亚马逊、fb还是bat,都是严重中心化的,甚至超过传统行业,他们要革自己的命会非常困难。搞不好就会成为区块链时代的诺基亚和柯达、联想。
刘峻:再往后,宗教、政党、工会、黑帮……这些传统组织都会逐步受到影响,国家的逐步衰败和消亡理论上也是可能出现的。当然没有区块链,国家也会衰落,上次你看过的我那篇文章已经在讨论这点了,不过现在看那篇文章又有点过时了。其中一些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企业、组织和XX受到的影响会尤其明显,互联网时代遮遮掩掩勉强糊弄过去的一些问题,到区块链时代恐怕不可调和。而且区块链时代会有一个特征:理念的重要性会变得极其重要,远超过互联网时代。真正持有去中心化理念的,彻底、坚决,是在最终的长跑中胜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眼下的一个例子就是近几个月的交易所排名变化,一心等着被招安的宋江,结局远不如去海外自立为王的混江龙李俊。
蔡文胜:是的,交易所还会变化,变革开始都山头林立,要运气加勇气加谋略才能走到最后。一个巨大技术创新来临,前面领跑的往往难走到最后,而是在用户爆发时期能够发力形成规模,才是最后胜者。
2000年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对今天区块链有何帮助?
刘峻:我赞同易理华说的“去年挣的都是趋势红利”的观点,但是80%的项目会死可能还是保守了点,我觉得可能会到95%,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项目,死亡率至少在95%以上。当时一位互联网大佬叫叶克勇,资金实力在当时的互联网圈要比现在币圈所任何一位大佬都强得多,他融的钱比当时的三巨头(相当于现在的BAT)新浪网易搜狐的市值加起来都高,现在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没几个了。
互联网和区块链两个行业确实不能完全类比,说实话我觉得互联网行业其实背叛了当初的理想,目前行业的中心化和垄断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时代的托拉斯。但是在死亡率这点上,我觉得区块链(至少ICO项目)会超过互联网,20年前那一拨创业者里,投机成分没现在多。
蔡文胜:叶克勇就是China.Com中华网。重读2000年那波互联网发展历史对今天区块链很有帮助。
赵东:我现在对于ico项目的建议是,不要着急公募、上交易所。项目落地前只拿私募,私募投资人承担时间风险和项目落不了地的风险,项目落地后再搞公募,上交易所。不要让散户投资人投资尚属于空气阶段的项目。公平的逻辑是:散户投资人承担有限风险,有限收益,机构投资人承担高风险,才享受潜在的较高回报。否则,机构投资人散户化,有何存在意义?
蔡文胜:上交易所可以作为营销的一部分,但作为核心就完蛋了。
常拜不败:我的意见是ICO团队自己买自己的币。开发团队作为投资者,公平参与ICO。
蔡文胜:给常拜的“如果一个项目,一开始就上涨,一定是错的!”点赞。
刘峻:钱的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对创业团队甚至往往是负面因素,凡是一开始就拿了大钱、资源很多的公司,譬如中华网、飞信、曾经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lycos等等,后期没有一个能发展好的。能成功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几个小伙子一穷二白,从零干起来的。钱一多,机制也会出问题。凡是在创业阶段飞快地拿了很多钱的公司,后面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滴滴、OFO的原罪。
蔡文胜:所以整个区块链需要来一次更大低潮,才能筛除那些投机行为
帅初:这个事情2014年发生过一次
蔡文胜:那次规模不够大,还只是小范围,需要更大级别的地震。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1165e3490a09730c.jpg)
关于币本位的探讨:
赵东:我有一个新逻辑,以前投资逻辑是以“卖出”为退出,如果你相信token是未来,那么“买入”就是退出,退出法币世界,进入数字世界。
这个逻辑是李笑来当时给我讲比特币时用的:2013年我也曾经很天真的问过了笑来:比特币涨到多少你会卖掉套现?笑来说:为啥要套现,比特币就是现金啊!
Roy厉:东叔的LP都是币本位的,法币基金就有这问题
怀阳:我不是不认可东叔,何况币本位至少个人数字资产上亿,没有几亿资产,谈币本位都是不太现实。
蔡文胜:但有一点要记住,现阶段法币基金还是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区块链已经起来,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也才五千亿美元,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比实在太少
Roy厉:token 投资这块不一定哦,而且有可能会加速发展,也许币本位就是入行必须接受的思想
蔡文胜:整个市场还是差距很大,需要引导二级市场资金进来。
怀旧:这个时代对于我们这些人最大的价值是,曾经想蔡总,吴世春总这些大咖都是我们的偶像,但是今天却可以合作,在一个群里聊天甚至成为合伙人,我很感恩。
蔡文胜:哈哈,如果我们不跟上,很快你们就不理我们啦。
Roy厉:这里问题来了,到底是币圈迎合主流资本市场,还是主流资本市场入乡随俗?
蔡文胜:币圈不用去迎合主流,但如果合适交流,双方都得益。
常拜不败:只有一个稳定贬值的货币,才能安心开发程序,即应用超过母链。
蔡文胜:我同意未来应用会超过母链。
蔡文胜:谁知道ripple起来的原因?
Justin:其实是这样的,ripple好歹也是个2012年的老币,比99.99%本群的人做的区块链都早。把当时的人熬死了,自然就涨起来了,我觉得如果到今天没有100亿美金以上才奇怪。
蔡文胜:我觉得管理团队占比很大,流通盘小也有关系。
林嘉鹏:这个我不同意,V神持有不到5%
蔡文胜:V神如果持有更多,ETH不是这个价格。
蔡文胜:BTC和ETH都是去中心化的典型代表,ripple其实是带中心化发展,包括基金会股东控制比例,这是很有意思的。
Justin:ripple应该是只有公司的,股东只有股份,应该是没有币的。
蔡文胜:所以说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股份公司结构也可以很好的发展区块链。
蔡文胜:区块链如何改变证券行业?现在的交易所已经改变交易方式,未来如果大部分都是币,原来的证券公司只好改做数字货币。
蔡文胜:希望这个群的讨论能够继续这样氛围,我们的讨论或许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区块链,包括能对政策监管机构有参考意义,那大家都很有价值啦!
蔡文胜:打击传销每个人都支持的,我们群里的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常拜不败:人类的经济就是一场危机,从开始就注定的了,比特币区块链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可能是这场危机的开启者同是也是解救者。有些人是不可能看到这些的。
蔡文胜:如果不努力让他们看到是我们的责任,看到没有变化那是运道。
刘峻:现在好多人希望得到政府理解。我的逻辑上,如果要得到政府理解才能生存,说明数字资产没有存在的价值——完全同意。抱有幻想的,最后很可能是半吊子区块链,参考我前面说的宋江和混江龙李俊的故事。不过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传统是和区块链比较那个的,这方面兼容性最好的是英国,从《大宪章》开始,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判例法),都是和区块链兼容性相对最好的
蔡文胜:对于个人来讲,哪里都可以发展,区块链没有地域国界限制。但是希望我们国家能相得益彰。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因为有政策限制,巨头一时无法进入,给予区块链创业者机会。
蔡文胜:人类发明无数东西,但又不断推翻原来的发明,为什么无法跳过前面发明而直接创造最佳的文明方式?
陈伟星:因为技术没成熟
蔡文胜:道理好像这样,但或许真有神存在,让人类多走弯路。
蔡文胜:工业革命以前,要发现一个新技术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偶然才得到发明。
蔡文胜:是演化越来越加快,也可能真到末法时代,每个物种疯狂成长拉高以后就是下跌消失。人类越来越机械化,机器越来越人性化。
蔡文胜:我说过,区块链的最高级别是神学。
蔡文胜:最后的讨论话题:区块链如何理解?区块链的底层架构是数学逻辑,中层思想是哲学思考,最高层是神学信仰。
蔡文胜:数字是人类最原始的认知,也是最简单易懂的认知。区块链底层都是关于数学逻辑,不管是技术架构,还是哈希算法,还是拜占庭密码学,都是数学组成。区块链发展起来,会改变原有组织制度,改变原有商业模式,改变原有的权益思维。如果没有真正的认识是无法接受这个改变,具有哲学思考才能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区块链发展出第一个比特币,虽然很多不足,实用性不好,交易慢,手续费高,没有任何国家主权背书,也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做支撑,完全就是信仰。而且这个信仰类似对基督对佛陀的信仰,那就是神学!每一个币都是一种信仰!
蔡文胜:物质到达一定高度,数据就变比物质重要,而数据可以交易就是数字货币。
蔡文胜:很多技术创新被认同都会比夸张价值,慢慢回归价值增速。
蔡文胜:最后建议大家阅读几本通俗的书本:KK的《失控》《必然》,《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喜欢投资币币可以看《伟大的博弈》。KK在《失控》里讲的很多内容都会在区块链社会里兑现,特别提到人类社会结构可以像蜂巢那样。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可以帮你开拓区块链的哲学思维。
04 初五
第四场,主群&分群公论区块链:项目如何落地
今天,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在群内发表观点称,大家关心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怎样赚更多的钱”。而是,如果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参与更恰当?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进群后表示,每天看着群雄激辩,仿佛在和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对话。
随着区块链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娱乐vc投资机构以及传统互联网大佬所认可,大势所趋,未来,已至。
一、分舵也来搞事情
今天,著名区块链社群“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分舵—— 三点钟区块链文化娱乐大群,在群主TFboys及吴亦凡的幕后推手、音悦Tai创始人张斗的发起下,针对Token发行的过程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1、 一花一世界,一个Token就是一个生态,你发行的到底是不是Token?
2、万物竞生,同类Token的竞争未来也会异常的惨烈,你的Token凭什么能活下来?
3、 发行Token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的重生和再造。你真正准备好了吗?
张斗认为,Token绝对不是ICO圈钱的工具,而且从今往后圈钱的ICO绝大部分会胎死腹中。
而针对第二个问题,张斗认为应落地生根、早下手广积粮。设计Token的逻辑和生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要执行更主要是看团队和资源。
曾庆荣认为,想要活下来应考虑业务逻辑与技术架构是否清晰合理,产品开发进度,是否与项目深度耦合,业务拓展线是否合理,市场口碑,参与者数量及活跃,还有团队和资源等等。
二、大佬探讨: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投身趋势?
暨量子链创始人,著名区块链技术专家帅出、金牌编剧于正、知名投资人隆领资本蔡文胜的干货分享,三点钟群今天的联合群主为詹川、Hui。
詹川,国金投资合伙人。Hui,容铭投资的创始合伙人。
今天Hui邀请了容铭投资深度参与的四个项目创始人就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展路径、国际金融监管合规️下的区块链发展、医疗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的落地等问题展开探讨。
今天首先出场的是ArcBlock创始人@RobertMao - 老冒与容铭投资合伙人@西门柳上@容铭投资。
@RobertMao - 老冒,ArcBlock创始人。曾获得网易丁磊站台。
丁磊曾称非常看好其引领区块链3.0 推动技术落地的前景,决定参与早期投资并亲自担任ArcBlock 项目顾问,以自己的经验和专长来推动ArcBlock 的成长。
@RobertMao - 老冒:一开始我的目标是完全从应用角度来出发的,因此考虑的是一个在区块链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一个应用。
当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要开发一个区块链的应用,我们面对的是还相当不完善的底层,各种各样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自己也是眼花缭乱。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94一刀切的消息就出来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坏事,相反这是一次挤泡沫的过程,是对认真做事,做大事的团队的奖励,可以真正的以终局思维来思考全局的问题。
@RobertMao - 老冒:作为我的一贯习惯,既然底层还不太完善,那么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始,因此为了做应用,我们自己先做了个自己的基础框架起来。
作为框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因此我和几个同行去讨论取经,结果,大家第一感觉说-- 你这东西我们也太需要了~
原来这些问题和困惑并不只是我们自己遇到,而是几乎每一个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团队,都会经历这个从兴奋、到迷惑,到茫然的过程。
区块链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一点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10月份回国的时候,老冒跟各种新老朋友密集交流,收集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问题。而爱西欧的事情也在整个过程中同步推进,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的都基于如何建立强大的共识这个最高策略。
@RobertMao - 老冒:2013年,硅谷开始流行谈Blockchain,我参加讨论学习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比特币里的数据结构,可以拿来做更多应用。说实话,我也没有能一下子理解。
在几次讨论会上,我都以挖过币的老手自居泼冷水。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软同事Flavien,现在我的熟悉科学家,从微软离职去搞染色币,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
Flavien是我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过去团队的明星程序员。当看到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如此重视一个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技术,我觉得必须要警惕,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我们一起总结了一个好的区块链爱西欧项目,要从这三个方面看:技术支撑面(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愿景想象面(核心之一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后将会如何?)、架构逻辑面(核心之一是token经济学),至少要有2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后面就是围绕三个方面不断扩大共识以及夯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3485685c38995ae3.jpg)
@RobertMao - 老冒:这些认知的提高,是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在各位朋友同行们的支持之下,逐渐提高的。
对新生事物,例如区块链和爱西欧,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区块链时代,需要所以的人都有创新精神,打破常规,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也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共识。创业者需要创新,投资者也需要创新。
在我们决定采用爱西欧方式来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正好是我国打击爱西欧的时候。
当时另一个关键消息是美国的SEC出台了一篇针对DAO调查的结论性文章,这对美国的公司是个关键节点。
在此之前,爱西欧合法性非常模糊,在此之后,律师们至少知道哪些不能做了。
因为我们理解的爱西欧,不是一种圈钱和融资工具,而是对tokenize后的数字产品进行众筹(crowdsale)的方式。
我过去对区块链的理解,觉得区块链有两个最主要的价值:1、大幅度降低了验证的成本;这更容易带来信任,这个大家今天可能都认同了,算是共识了,我就不展开了。2、降低了网络效应形成的成本。
而爱西欧,恰恰能体现的就是区块链能降低网络效应形成成本这个特性。
@RobertMao - 老冒:以Bitcoin为例,中本聪给出了白皮书和一个版本的软件,正是让一群好奇的人去参与挖矿,才形成了最初的算力网络,才能逐渐成长到今天。
成功的区块链项目,都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生态,让一群人一起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力量。
这就是在早期就开始培育社区,就开始形成网络效应,反而产品是后行的。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爱西欧本身就是一个把广大用户纳入生态的过程,越多人加入后续项目运转才越有活力。很多最优质的项目都是全公募无折扣的。如果项目不够优秀,早期给私募投资人的折扣就是贷款利息,是需要后续真正的用户来还的。从咱们投资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判断下,一般折扣越大,项目越虚。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国内项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完全不考虑代币经济模型的设置,从募资折扣募资对象就没想清楚,到代币经济激励机制不在乎(比如作为medium ofexchange的代币是有可能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上涨的),未来跑路还好说,如果真想把项目做下去,早期没认真考虑的这笔债是要整个生态来还的。
但通过这个爱西欧的过程,我通过实践证实和加强了这个认知。比较有趣的是,我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一直还非常技术化,至今还写些代码的,这两个价值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也常常是从技术维度看区块链和爱西欧非常容易忽视的。
@RobertMao - 老冒:我个人觉得,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要尽量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去公幕,而不是思慕一下完事。
而在思慕和公幕的过程中,去中心化程度,能否不贪婪,是考验团队的重要指标。
36氪记者小明问:帅初多次提到去中心化和高TPS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又提到游戏等场景是非常合适的应用场景,大部分都是高并发的。你怎么看待去中心化和高TPS之间的矛盾?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还在发展早期,链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没完善,那么早发现跨链等中间件没有太大意义,你怎么看?
@RobertMao - 老冒:这个问题很好,是的,中心化和高TPS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又一个著名的CAP定理,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
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针对其需求作出一个trade off,选择放弃一些来获得另外一些。
比如DPOS就通过少数代理人来获得较高的TPS,但毫无疑问其去中心化程度就有所减少。
区块链还在发展早期,链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没完善,那么早发现跨链等中间件没有太大意义” 其实是不对的,只要应用有跨链的需求,就有开发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dc6bbce54e63f689.jpg)
我认为未来区块链是不太可能统一在少数几个链之上的,即使未来区块链的协议能得到较大的统一,实际一个应用运行的链很大可能是多个。因此应用能支持多个链,可能是基本需求。
李想—共识资本:我们看到从17年爆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token 诞生了开始看不懂的“空气” 后来渐渐走出来的底层公链很多观点都认为18年是机构年公链不会多数量庞大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的项目越来越多从您的经历来看,18的区块链项目存活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们排除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必要条件)。
36氦:未来DAPP或者APP的底层技术形态是怎么样的?不同的应用和场景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同,有的只用到了不可篡改,有的用到了代币激励机制,有的只需要私有链,不同需求对应用的深度不同。你尝试过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吗?你认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哪个市场最大,并且分别适用于哪些不同的场景?
@RobertMao - 老冒:我个人怀疑私有链有没有价值,联盟链和公链都有其场景而有价值,公链无疑是最有潜力的。
蔡文胜:现阶段是公链为基础,以后私有链会是很好补充,同样有价值,而且是具备长尾价值的。@老冒
如果区块链只有公链真的狭窄而限制发展,公链最具有价值,但私有链也很多应用场景,特别以后一样有个人企业的隐私保护问题。不会全部开源公有化。
Robert_Mao老冒:我们看到从17年爆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token 诞生了开始看不懂的“空气” 后来渐渐走出来的底层公链很多观点都认为18年是机构年公链不会多数量庞大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的项目越来越多从您的经历来看,18的区块链项目存活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其实我觉得18年是对各个区块链项目严峻考验的一年,很多项目都需要今年落地。要能在接受考验而不是沦为空气,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初六
3点主群与3点文娱群:什么才是好项目?区块链未来在哪里?
周愚人:代币是区块链运行的核心机制之一,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和技术实现方式。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东西去中心化就是不好的。
问:比特币规模很大,流通量不大,但每天波动超过10%,这样很难作为只顾,也不是一个有效的“数字货币”,是这样的吗?
马昊伯: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支付,只要转账方便,流动性好。之所以大家不用西瓜换大米,是因为不方便嘛。数字货币之所以能做支付,是因为二级市场有价格吧。没人用股票支付因为流动性不如token好,比如阿里巴巴股票只能在纳斯达克交易,中国人想买还得换美金。
其实行业里面的好多老朋友,真的对比价波动,也就念叨念叨,不会去换法币。特别是最近交易所的法币渠道不健全的情况下。
问:大家都说去区块链是经济体,那么是不是可以测算这个体的体量最大可以多大?比如就说对标黄金,或对标美元m1+m2,或对标VASA结算,或对标全球正版音乐/游戏/图书版税市场容量,是不是做一个测算,来定token的量,再从用户感知层面来设计token的量,包括爱西欧价格等等,是不是可以给用户更确定的感觉,至少让人感觉是在玩真的。
马昊伯:区块链的世界已经这样了,pos的系统就是把腾讯股票跟q币融合了,我觉得存在即合理。我觉得任何去中心化的系统,必须能够自我激励能够盈利。
问:怎样把账本公开透明真正从用户体验层面解决了?现在项目也好,基金也好,个人投资者也好,天天吹牛,动辄号称百倍千倍万倍,如果要对外募资,能不能把账本理顺一下,公开一下,体验最好一点让人看?如果要做业务,资产隐私和税务问题都是次要问题。
点付大头:你今天去工商银行存100,工商银行给你100 IOU,原来是写在你的银行卡里,现在写在区块链里,你的区块链账户,那不是一样的么?这100IOU通过区块链传播。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2bef986e6e26f600.jpg)
区块链未来的行业发展有哪些?
刘飞:我能想到的几个有需求点:1、区块链基础设施(公有链、矿机等);2、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可以调用,流动性好,廉价);3、IM+钱包+投资(合规前提)有刚需,入口级应用,imtoken起来也是靠投资但没解决社交需求;4、自媒体,大多数人不愿意研究太多,需要大v指引(说的不是群里各位);5、中心化交易所(每个大的投资机构都想有自己的交易所,钱不多技术门槛不高。现阶段入口级应用)5、区块链创业咨询公司。
游戏这种离钱进的项目,真的可能是最早落地好的项目。如果未来细分有可能。但对于大型综合类的确实难转变。可能细分是后进入的交易所的机会。为了一次性的兑换,要去再找个网站——注册——充值——交易——提现——等到账,这游戏还怎么玩。所以这个一定是兑换点来做的,像机场那些兑换处一样。手续费贵是贵点,但是给大家剩了时间和精力,贵有贵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的兑换会占非常大的比例(对比外汇兑换和外汇交易),我觉得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开放接入DAPP一定是应用使用的方向。区块链是个底层技术,要做的是让用户没有感知的使用就好了。
点付大头:资产上链必须要合理合法合规,trustline 不是通过技术互联的,而是通过Gateway,通过trust本身。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现在缺少的是价值中介(oracle和数字身份)。所以不必讨论trust问题,问题本质是价值中介上链。石油币可以看作一个典型的金融资产,也可以看作是oracle上链发行的资产。未来这个是主流,我感觉好多一群玩金融的人怎么进入极客的怪圈了,反而自己看不清了。未来肯定资产上链是主流,房地产资本上链也可以,只要有中介愿意上链发行,合理合法合规就可以。
Roy 厉:我最近还看过一个项目只是在密码学上有一些改进,对Fp有限域模运算和欧几里德算式上运行更经济,一看就是做芯片安全的人搞的。虽然我不支持这也拿出来做个链,但确实有于群主说的基础设施缺失,但龙头机构并没有实现技术的马太效应。
DoveryWan:这个我们可以分成一个spectrum来看,一端的是blockchain native(原生区块链),另外一端的是blockchain enable(区块链赋能)。原生区块链有四个方向:scalability,programmability, eco friendly, and anonymity。区块链赋能需要寻找符合三种属性 1)需要产生一定范围的共识2)需要花费高成本进行信息真实性验证 3)有大范围 data network effect的。
Roy 厉:总结:以太坊eip的混乱和不作为,给了aelf这样的后来者很大的机会,如果aelf主链出来后执行合约效率更高,那很可能会吃掉一部分本来属于eth的增量市场,因为未来吃螃蟹的那一批dapp还是会做技术评估,对公链执行效率有要求。
Jone:区块链的趋势已经确立,不以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为转移。目前,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的热情与日俱增,但对数字货币则有着不同的态度。普遍而言,大国的态度是不动不拒,让本国的企业参与;小国则热情程度高得多。依个人愚见,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加速器,其价值载体的地位已经获得普遍承认。在2018年,大量传统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将融入区块链。可以预见,我们将像迎接“互联网+”那样迎来“区块链+”时代。
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Jone:个人愚见,好的项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流+钱流+共享利益链。
1),足够的社区人流;
2),产生正向的现金流;
3),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共享利益链。
先圈人,后社区,最后需要足够的共识。18年以前,现金流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只有要圈人就可以。18年以后,圈人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token 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共识的达成。没有共识的达成,token的价值则失去了依据。所以,社区共识的达成是token价值的本质。举个例子,当年程序员用1万btc换披萨的时候,共识是两个人达成的,那时候btc的价值无疑是很低的,目前,btc的共识在千万量级的社群中达成的,价值为数万人民币一枚,待到btc的共识将来在亿万量级的社群达成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btc的价值应该是百万人民币一枚以上了。所以,个人认为,大家不要一直停留在数字货币初期的思路去构想未来社群共识的达成。未来社群的共识一定会借助金融的力量加速达成。
目前大家只理解一个层面的社区自治的问题:不是中心化,就是去中心化。事实上,可以是“中心化+去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中心化”。甚至更复杂的嵌套。如果项目本身已经有千万级的活跃用户,社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我们文创类自带流量的项目前段时间那么火的原因。用项目的潜在价值的概念可能更合适点。需要从团队、项目已有的价值、项目未来的前景三方面来评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4440e951452636e4.jpg)
张悦:我觉得好项目具备以下三个标准:1、通过区块链和Token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真正重构产业关系的项目。解决的问题越根本越底层,价值越大!2、不只是生态逻辑设计的好,能真正掌握资源、真正实现并竞争胜出的团队!因为重构生产关系一定会动到其他人的蛋糕,能扛得住的才是好项目!3、规模够大!当然做到1、2两项,一般来说只要行业够大,项目自然规模不会小。
问:一个token 的价值到底如何衡量? 技术商业 用户 流动性 分别占比多少?是否能建个模型?
尚洁怡:token的价值是一个坑,当我们计算token价值时,token就成了货币,而不是token,不以价值建模,以流动性。
Jone:用项目的潜在价值的概念可能更合适点。需要从团队、项目已有的价值、项目未来的前景三方面来评估。token分配和流通因项目而异,如btc表现为货币支付和大额储值,以太坊则侧重其融资属性。
问:创业者如何拥抱区块链?
曾庆荣:广积粮,多拿钱。高筑墙,加大内功修炼,形成壁垒。缓称王,多务实,少务虚。筑高城墙,就意味着具有强大的社区做后盾。还有研发技术积累,经济模型,应用模型等都是。
尚洁怡:多拿钱,多思考,熬到最后,千万不要腼腆,钱很重要。
Jone:EOS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EOS在近一年募资期里,将积累巨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将被用于资助EOS生态下的项目,未来在EOS网络上转账都是免费的。筑高城墙,就意味着具有强大的社区做后盾。
问:技术很重要吗?技术红利期有多久?
Jone:我们检测一些基础链的代码迭代速度,有些项目根本没有代码供我们检测。我个人认为,就单纯区块链技术而言,门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但代码的有效迭代率和市场营销是很重要的,国内有的基础链通过渲染技术多牛多牛来拉客户,我们运行其代码,无效提交一大堆(大量应付差事的提交)。代码也很凌乱。这样的项目,我们要果断清仓。未来企业级的区块链项目甚至不需要自己的技术团队,就像目前的网站和APP,成为企业的必备神器。垂直应用的企业专注做好社区服务就可以了。
相韶华:1, 技术当然重要。好的技术可以迅速解决用户疼点,形成竞争壁垒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2,这个领域,纯靠技术支撑的红利期不会超过7个月。好的技术平台,必须迅速聚集众多使用者,形成社区;3, 有了社区,就可以产生ecosystem, 就有机会形成互助生态链;4, 链的形成,会带来社区价值的指数增长。
问:分布式资本如何在这场饕殄盛宴中分得自己的一碗肉?
齐宪威:这个问题好,我认为好的项目必须满足五个能力:1,币圈能力;2,社区能力;3,区块链能力;4,矿工能力;5,高效的资本和运营能力。当前绝大多数项目只有1-2个能力,所以大家担心是肯定有的。
马昊伯:底层靠谱,在未来,也就是个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真正带来价值的一定是上层的应用。
问:原来的创新分几个层次,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材料创新,科学创新,带来的内生价值逐渐递增。系统的创新,在哪一层呢?或者使用这个体系吗?
Patrick:在互联网的IP交换时代,协议层和应用层分得非常明确,协议层因为涉及到物理设备,有种种障碍,所以TCP, UPD, SMTP什么的都有单独的应用场景和独特的需求,所以协议层很重,应用层比较轻。但区块链时代不同了。数字平行世界中,互联网已经把设备大大简化了,协议层和应用层会更加垂直整合,这种整合在第一天就会发生,同时发生。狭义地说,公链就是协议层。应用层带着场景和用户,就像当年社交游戏卷着社交网络,LBS和摇一摇带着微信一样,风卷残云一般就在数字世界中流行并垄断了。应该说,协议层更薄,应用层更厚。
问:对未来消费的判断?
陈伟星:我觉得未来会有两个特点:1.投资是最大的消费;2.库存是可流转的钱。导致由于劳动力相对价格变高的通货膨胀会是持续的,钱容易赚了,美女就去谈真爱了,帅哥就去秀肌肉了,钱没法控制别人,只能温柔的正向激励别人。
劳动者和创造者可以为平台方创造流动性,就必须被平台方尊重,使得垄断者没办法控制劳动和创造的机会,马们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马昊伯:@陈伟星同意库存是可以流转的钱,月饼券流动性好就是钱呀,iPhone券更是硬通货。
问:关于领糖果的思考?
高阳:对 candy 系统可以增加一些交易验证和成本设定考察,如果是社交维度进来的如haobo所说可以看他以前的数据互动。
马昊伯:新人钱包里面的糖果,就是一个价格展示器,我不认为沉默糖果对新人没有作用,当你发现你领的糖果升值的时候,实实在在在你手里的时候。又因为转移糖果需要gas所以erc20都是在帮ether做生态。
谢朝晔:我上一个创业项目,把薅羊毛的群体中的一部分人,成功转化成项目的KOL,他们其实对项目都非常仍可。
![](https://img.haomeiwen.com/i1860246/12ac0053432ffdfc.jpg)
群成员不完全名录:了得资本易理华、泛城集团陈伟星、导演田羽生、分布式资本沈波、玉红,徐小平老师、ArcBlock老冒、丹华资本张首晟教授、薛蛮子、林嘉喜、游族网络林奇、朱怀阳、高晓松、周鸿祎、吴世春、Dfund发起人赵东、李笑来、演员韩庚、徐明星、大空翼、魏建国、音乐人海泉、慕岩、马昊伯、比特大陆吴忌寒、王峰、网络文学大神耳根、天神网络朱烨、恺英网络王悦、暴风冯鑫、刘峻、世纪华通邵恒、火币李林、孙泽宇、星女郎林允、周硕基、刘勇、掌阅成湘君、晨兴刘芹、何一、常拜不败、演员秦岚、点付大头、达鸿飞、Sky、BeeChat Flash、林嘉鹏、演员佟丽娅、成为资本李世默、元道、西门柳上、苏亮、演员赵奕欢、娱乐工场张巍、三七互娱李逸飞,还有很多区块链领域、投资界、娱乐界的人士,以及很多匿名大佬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这是昨天的一场,@马昊伯 为群主,来自美国的Jeffrey Wernick 博士是嘉宾。
目前,“Token经济是区块链时代最重要的东西”这个概念已基本成为共识,那么Token时代还需要股权吗?
这个主题暂时仍然不会有答案,实际上,邦女郎认为,新旧经济模式交替的阶段,共存和两种模式各有进退才是普遍发展规律。
来看大佬们对此的激辩。
01 要股权还是要Token
问:公司股权跟区块链token的关系,投token还是投股权?
马昊伯:我觉得投股权,是跟团队绑定。投token是看好一个产品未来的发展。拿linux基金会举例子,会有好多公司参与开发,红包、ubuntu,每家公司都有股权。一家公司可能不只做一条链,比如腾讯家大业大,做好几个产品有好几个token,但是可能这家公司只能持有一部分token。我现在的策略是公司持有token,可以让好扑这家公司股权也有价值体现。股东们退出还是可以传统方式退出,卖点老股啥的,当然不知道能不能上市。
蔡文胜:如果之前就有投资了股权,应该同时投资token,如果是全新结构之前没有股权,是可以直接投资token,完全基金会模式运作。有些项目需要实体公司运营,可以在基金会名下设立实体,如实验室来运作。
李安嶙:股权和区块链Token的差别,一,股权是中心化组织的经济行为的产物,股份大小是差异,有话语权、控制器、利益分配等表现;token,目前还是区块链经济体的产物,相对去中心化。另外,token拥有的数量大小,并不意外着话语权的大小,以及对项目的控制权。二、股权的主体是公司,有限公司,盈利机构;区块链的token,主体是基金会,非盈利的机构;
问:如果是平台token呢?股东和token是什么关系?比如ht,bnb
马昊伯:ht bnb应该是初始阶段公司持有所有的token,然后卖出之后算公司收益吧。股权的话可以分红?当然也可以按照重大资产分配分token。其实bnb ht,是公司盈利,然后又根据ht比例分。而区块链应该是区块链这个网络自己盈利,然后根据token分。平台币可能跟 btc/eth这样的纯去中心化网络,是有区别的。
问:平台卖bnb的收入怎么记账,缴税吗?
马昊伯:所以公司利润再按照token分就比较复杂,税呀啥的。区块链系统本身的利润就是token,我觉得股权价值跟token价值不该变成二选一。当然了,帮主当初跟我说,要啥公司,全部社区,搞个基金会。这么也行,但是怎么让资本在背后长期支持,也是个问题。
问:之前是股权结构的项目本身就有各类资方,还是用交易所举例,你的业务模式是手续费盈利,这时候你团队发型token了,交易手续费一半返给token持有人,投资人利益应该如何保障?
yi@odyssey:Token 分security token asset token和utility token 大家现在大部分讨论的都是utility token, token本身不对应资产和股权 所以只有使用价值,来评估价值只能拿货币属性来评估。宏观经济学看货币很重要指标都是跟流动性挂钩的 就是伟星说的 分三种流动性,一种是“消耗”的流动性,往往铆钉了商品与服务的部分价值;第二是使用的流动性,往往是被相信的或者被规定的;第三是投资的流动性,被很多人预期相对价格波动。pos token上不了交易所就是因为pos代币被认定为security。我觉得投资token核心先要想清楚投资的是哪类token,然后再看不同类别来看不同的基本面。Utility token如果没有很强大的使用场景,其实真正核心的指标就是给的价格和能不能上top5交易所,因为流动性可能都是交易所来的。
问:做个假设,要发生关联:公司股份总数与token数量,对锚。1币=1股,在二级市场流通,模拟股市。那么问题来了,这区块链项目的形态到底是什么?公司是中心化,项目是分布式,持股是公司股东,和社区。这样的话,token的意义是?
马昊伯:股份跟token没有关联,token是这个去中心化产品的,股份是公司的。
问:目前,中国不让做ICO,与发币行为,目前,很多国内区块链创业者,采用国际基金会的形式+海外ICO,或者机构间私募的形式,筹集资金,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这些创业者是否未来面临司法风险? 正确的形式应该是怎么样呢?
Maggie:理论上讲中国成立的组织和个人在去年9月七部门公告出来后就都不能发代币融资了。现在主要还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发行主体的方式规避管辖权。有没有司法管辖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发币主体,融资渠道,投资人国籍等。所以实际操作上还是通过技术手段避开。监管大框架各国都有,但现在token属性存在争议,另外发币也良莠不齐所以监管收紧是必然的。各国在缺乏判例和具体适用成文法的情况下也很难说没有风险,因为还有行政命令和其他监管手段。监管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个人觉得美国和香港的焦点目前在币的性质上,如果是证券就要接受强监管。是不是证券就有一些判例和标准或者说test,这个相信有牛人已经提到了。这两个地方还是鼓励创新。同时立法者和业界也保持着沟通。谈不上有什么唯一或正确的方法,要个案分析,看实际的业务,商业逻辑,token权益的约定。相信监管机构也是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02 要股权还是要Token
“3点区块链群”特意邀请了来自美国的jeffrey wernick 博士,他对比特币的发展很熟悉,分享了美国关于比特币的政策问题。
问:比特币在美国受到监管吗?
Jeffrey Wernick:比特币已经被定义为资产所以自然受到保护,并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没有执法权。资本本身是受到保护并且不能监管的,但是交易会受到美国国家税务局(IRS)的监管,因为买卖有增值税问题。ICO项目受到SEC的检查,不受其欢迎。 我认为在美国关键是交易所。如果有信任的投资者,注册更像是私募,更广泛是就是IPO,交易所就取决于多大的分布了。SEC就开始学习去中心化交易所和自我监管的框架,希望对ICO的制度有创新,他们鼓励创新,他们不想模仿私募和IPO现有的规则。
问:IRS现在对比特币征税了吗?
Jeffrey Wernick:销售时才会征税,IRS从Coinbase那要交易记录,但是他们对实际交易的位置并不熟悉。如果被视为货币,就会有更多的监管和管理自由裁量权。但是没有财政收益,会使它合法化为金钱,就免税。现在它是受保护的财产,征税是由于销售时获得了收益。许多参议员和国会议员对比特币问题都很小心。因为他们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有比特币,他们要避免家庭冲突。
问:如果美国纳税者在非美国交易所交易比特币,IRS能监管吗?
Jeffrey Wernick:不能。
问:能在美国发行security token吗?很难实现吗?需要花费多少?
Jeffrey Wernick:这就是我现在做的事,在两个星期内我就能给你预算。
Maggie:在美国当然可以发security token,现在已经有专业机构在做了。关于难度问题,很难一言盖之。你觉得发个IPO难吗?我觉得ICO不比IPO难啊。如果主动申报注册成为证券,有证券属性,SEC现有的监管框架就足够了。问题是ICO风险比IPO高多了,发不见得难多少,但后续应对诉讼风险可高多了。相对难度高、风险高,基本上还是要绕着走。其实这个和公司上市地选择一个道理。 去A股港股还是美股?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具体公司,行业,投资人偏好,监管合规成本等。除了禁止了的国家,美国监管成本肯定相比之下较高,所以大家还都尽量避免。
问:香港呢,目前是不是更好操作?
Maggie:香港目前的监管态度从监管机构发文可以看出首先是不禁止但也没说欢迎,反复提示风险。但这届港府金融创新还是要搞的。还是一案一议,具体看token的属性,不是证券就比较好办。基本上认定是众筹,要依赖业界专业人士的判断。
网友评论
以太坊imToken查询 https://etherscan.io/token/0xeb6ad0905839a12153be20408c2cc2049192c852
注册地址:
https://sycpec.vip/#/register?code=MTY3Mz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