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华严经》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生万法,而万法归一。这与道家《周易》中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以经济学的头脑来看待问题,零代表没有,而二就一定大于一。所以斤斤计较,什么都要大的,追求一个多字。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代表了大众,而大众却从不认为这有任何问题,视为真理。
佛曰众生皆苦,可众生又苦在哪里?没饭吃饿着肚子说苦,有饭吃吃不到好的说苦,没有孩子的想要孩子说苦;有了孩子嫌孩子烦说苦;没钱得不到物质享受说苦;有钱又比不得别人有钱又说苦。怎奈这个“苦”字被众生玩坏了,一切皆由心生,心里叫苦,便得事事苦。
最好的文字,献给最好的你……一可以小,但一切又是无限大。但众人往往是看不到小的大,参不透少的多。我们的心过度复杂,摒弃了一切道理,自命不凡,只遵循经济学规律。然心好比一个容器,心有多大你眼中的世界就有多大,试问有多少人懂得一分钱和一亿元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非佛家、道家弟子,只是凡人一枚,说不出那么多的道理。但就我们自身,如若只有一个孩子,有真知、明事理、懂孝悌,便是多福多乐;多个孩子如果不教育、不学无术、不行孝悌,到头来还是孤苦无依(一)。也许这样理解并不是对的,但于我们来说更加直观简易。
一即为心,多即为念。念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便生出什么样的念。如此,心为根本,首先是明了心,才可守住念。以佛心看世界,便见世人疾苦;以道心看世界,便现阴阳两极;以凡心看世界,便知世间冷暖,善恶对立。
最好的文字,献给最好的你……不求日行一善,但求不行恶事。莫要看不起小,也不必事事贪大;多了不一定好,少了许更胜于多。人多趋利避害,但知利害皆由心起,实为人生阅历。可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道理?心巍然不动,利害皆不能扰你分毫,何苦庸人自扰,大喜大悲,实属无益......
阳明言说:“光复良知”。人心如镜,如久不擦拭,自被尘世的污垢所沾染,便看不到世间万物所蕴含的道理。心镜愈明,便事事皆明;心镜昏暗,则照出的世界无不昏暗。
佛家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热苦。不管看不看得懂,那不重要,但求自心明白为何苦而苦。
众生皆肉体凡胎,七情六欲皆与生俱全。行走世间,若无喜怒哀乐不为完全。世间压力重重,我们无心谈经论道,但也并非过一天算一天。阳明曰:世人皆圣贤。无非便是心有所染。心宽路自宽,多守住心,祛除些欲,便不会觉得苦兮兮。
早些能听进道理,便可多“自在”些时日。外界与你的心并无关系,外界是客观存在,而只有心属于你自己。拿一句话结尾:“老年人什么都相信,中年人什么都怀疑,年轻人什么都知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清楚不同阶段的自己,人有心便在悟,我不只是说说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