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吧,运用吧~~
学的要义在于“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
学,就是模仿,就是“模仿律”,也就是把模仿当成了一项规律、法则。
婴儿学说话的过程,就是“模仿”,模仿的父母、周围的人;
每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模仿”,模仿的他周围的人、他感兴趣的方式、别人指导他的(告诉他的、被他吸收的)方式;
作家的写作,一开始也是模仿的自己喜欢的作家的写作方法,然后在模仿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书法家们写字,何尝不是模仿呢?模仿的是楷书、草书、篆书、隶书等等;
我们写字,何尝不是模仿呢?模仿的是楷书,这么写板正,清爽,好看;等楷书写的不错了,再慢慢地,所写的字就有了自己的性格了,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我们唱歌,何尝不是模仿呢?一般是模仿的原唱,再一个其实模仿的是那个旋律、那个音调的起伏;
我们做学问,何尝不是模仿呢?牛顿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站上肩膀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前人的过程,经过思考、实践然后掌握了,然后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了;
再往后,就说到这个“习”了。
“习”就是练习、实践、去用、去验证、去体验、去使用。
所有看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你若真的喜欢、认同,觉得正确,你得去用,去用了,证明行之有效了,这才算是学到手了,这才是你自己的。
否则,看再多的书,基本是没什么的大的用处的。
看书的时候,必须要树立“应用”(运用、使用)的思想和方向,看就是为了“用”,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在现实中处理各项事务。
注:
以上说的多是站在“为己、为人、处世”之类的方面说的。
若说学生的“知识学习”,它的要义也在于“掌握”(“运用”)。
“掌握”就是掌握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运用”,这里更多的是指最好能把课本知识和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英语就是个交流工具”,是一类人的交流工具,本质上和狗或者猫之间的语言、或者任何其他人类语言、动物语言等声音或者“手语、摩斯密码等形象”是一样的,都是个符号,是个“意义的代称”,掌握了这个符号,就懂得了这个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