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时间:贤贤易色,找到属于自己内在安然

论语时间:贤贤易色,找到属于自己内在安然

作者: 当惹雍的理想国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4:23 被阅读0次

总觉得“贤贤易色”的子夏与“三省吾身”的曾子是听了老师孔子的同一节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不同的笔记,虽然遣词用句不同,但思想内核如出一辙。

1、映照世间美好

在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贤贤易色”是被宋儒误读千年的句子,他说,他们对“色”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孔子被人叫打倒,就是这样受冤的。

在先生看来,亲贤德而远离男女之色,这是违反人情的,与孔子在《礼记》中所讲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并不相符,因而绝非圣人本义。他认为,“色”是指“态度、形色”,所谓“贤贤易色”是说,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就肃然起敬,态度也随之转变。

对此,我深以为然。每个人都向往美好,在我眼中,“贤贤易色”,正是用世间美好来映照自我,这与曾子的“三省吾身”其实是同一面镜子,只是一个侧重于欣赏他人,一个侧重于反观自我,角度或有不同,发心却并无区别,表达的,都是对美好德行与修为的倾慕与校准。

2、看清自我局限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三句与曾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我看来只是肯定句与疑问句的区别。

“谋而忠”自然要“竭其力”“致其身”,但竭尽全力首先要对自己的力量有自知之明,而这也是“交而信”的前提,看清自己的局限,量力而行,才能做出合理的承诺,避免将自己的一片赤诚变成不靠谱的夸夸其谈。

当然,看清局限并不是画地为牢,而是为了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知,从而通过更多的拓展和学习来突破局限,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父母、上下和朋友的相处中,变得更有力量。

3、抵达内在丰饶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是对全文的总结,简单说来,就是如果能做到面对贤德之人肃然起敬、反观自我,对人对事竭尽全力、言而有信,即便不认识一个字,没读过一天书,我们也一定会说这个人真的有学问。

可见,学问并非外在的知识,而是内在的品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想真的成为一个自足圆满的人,就应该时常如曾子般自问,“传不习乎?”,用觉知去映照世间美好,用行动去打破自我局限,在做人做事中,抵达内在丰饶,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安然。

相关文章

  • 论语时间:贤贤易色,找到属于自己内在安然

    总觉得“贤贤易色”的子夏与“三省吾身”的曾子是听了老师孔子的同一节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不同的笔记,虽然遣词...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贤贤易色: 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文: 《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

  • 《论语》—贤贤易色:外在和内在,如何权衡?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

  • ⑦贤贤易色~《论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一个人能够...

  • 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

    上学的时候,读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只感觉到文字的清新淡雅,对于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太深的感触。 如今,在岁月的浸润...

  • 贤贤易色—《论语》6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节中子夏重...

  • 学《论语》:贤贤易色

    论语·学而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论语日记 | 贤贤易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

  • 找到属于自己的正念时间

    1、冥想和写作得到了坚持。 灵犀app是加州健康研究院(CIH)开发的冥想应用。除了音乐和中英文引导语之外,还有一...

  • 清晨的阅读

    清晨的阅读 早起,洗漱后,一杯绿茶。捧起自己喜欢的书本阅读,外界清静,内在安然。 这样的时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时间:贤贤易色,找到属于自己内在安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jb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