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学的历史书或语文书上就知道《天工开物》这本书,也大概了解这本书是讲古代的科学技术的。但对于中学的我,书籍是很遥远的,更何况我也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
工作多年后,我才开始阅读传统文化,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机缘巧合开始看传统文化的,也许是心理学看多了,逐渐看到文言文的表达是多么富有内涵与优美,也是高于心理学的哲学内容。总之,我看的书中,几乎最喜欢传统文化了。
我不知在哪里看到过《天工开物》里关于制盐的内容,当时就觉得语言很精炼,也并不难懂,它与现代制盐方式大体相仿。这就引发我的兴趣,于是这本书就一直在我的当当购物车里了,等我看完手头的传统文化,它自己就呈现在我面前了。你看,一个人对一些书的爱好,是那么复杂曲折,也是那么自然流动。我以前也不看书,但不影响我现在看书,而且还是看经典的书籍啊!所以说,孩子看书,真的不能逼的,只能引导。
当然,我也是草马观花式地看完这本书,甚至是一目五行,只有遇到某些感兴趣的、能引发思考地才会停下来细细读、细细品。因为对于我,我没有必要研究性阅读,它对我现在的专业、修养以及人生境界没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对我专业、修养及境界影响比较大的,我才会慢慢读,慢慢感受。但到底是读了,我有什么感受呢?
首先是具体了解了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几乎包含了所有古代科技应用的书籍,如各种农作物、工具、工艺、物品的生产制作等。这是一本科技的汇总,这在当时来讲,是非常难得的。
然后是再次认识到传统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虽然是一本科技的书籍,但从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古人的智慧哲学,这是所有传统文化书籍都倡导的主题思想。
最后是再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你未必能看懂,未必对你发生实际的作用,但古雅的文风、古朴的文字,如春风拂面,让人感觉亲切,也让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精深,甚至升起一种为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是以记之,与读者分享点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