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旺是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个秋日的上午,小旺来到扶禾。这是一个高大沉静的男孩子。相处了—会儿后,小旺告诉咨询师,小旺觉得自己很无能,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又很差,这些影响了小旺的学习,所以小旺觉得很慌,很自责。
小旺从小成绩就很好,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也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带着这种学习上的荣耀,小旺考上了重点高中,与众多从各地区选拔出来的高手一起学习。一开始的时候成绩有些不稳定,通过努力,小旺的成绩稳步提高,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五。
小旺的家人也很为小旺高兴,都希望小旺可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为家族争光。所以小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带着周围人的期望踏进高三的大门,而这种期望给小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老师,小旺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不高。生活中有些小事,几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此小旺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其实,老师反映小旺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只是他自己的要求比较高。
小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偏低上,其原因是在其个性特点和“做不到最好就是无能”的错误认知上,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水平,不能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应激事件(考试成绩),适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
根据咨询谈话,发现小旺的自咨询师效能感偏低,认为自己“无能”,但自身的智力水平并没有问题,甚至学习表现良好。小旺自我要求甚高,达不到要求即会有挫败感,感觉自己“无能”。以前小旺还比较自信,由于高三开学初的几次考试小旺都未达到自己的期望,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些事件受到了老师的责备,在一连串的挫败感下小旺产生的“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
会谈过后,咨询师布置了作业,让小旺在一张纸的左面写上自己的优一6O一点,右面写上自己的缺点。一个星期后,小旺第二次来到了咨询师的办公室,并且交上了小旺的作业,但是这张白纸上的优缺点却有着明显的失衡:右面缺点处写了很多,但是左面优点处却写不出来。
根据小旺的陈述,小旺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很好。小旺的学习成绩是父母甚至是同乡人都骄傲的,又是家里弟弟妹妹的榜样,且从未让他们失望过,因此小旺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种责任让小旺有很大的压力,小旺在学习上不敢懈怠。
特别到了高三,小旺更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有失误,小旺怕父母会失望。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败连连打击了小旺的自信心,小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这种负面的想法影响了小旺的学习效率,感觉自己很无助。
在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旺一起解决问题,并和小旺一起寻找小旺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在会谈中,咨询师主要帮助小旺重新认识考试和成绩,正视考试的意义以及成绩与能力的关系,知道考试只是反映学习效果、检查学习程度的工具;帮助小旺正确地认识自己,综合地分析自己,建立正确的、健康的自咨询师意识,并且能够接纳自己;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意愿,重新衡量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提出客观合理的学习目标。
四个月后,小旺又一次踏入了咨询师的办公室,告诉咨询师小旺的近况,并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小旺在最近一次的周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小旺说:“我会继续努力的。”通过这次会谈,发现小旺已经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找到了自信,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小旺也能够合理地看待考试和成绩,在考试后能够调整好心态,通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小旺离校后两个月,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小旺正常回归了以往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中逐渐适应了学习进度,并且每天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