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似乎有好多个名称,什么肾气丸、八味丸、桂附地黄丸、崔氏八味丸等,感觉绕得很。不把人绕晕誓不罢休的节奏。记得几年前,有个患者来医院咨询有没有金匮肾气丸,有个同事立马回患者桂附地黄丸就是金匮肾气丸。我至今都耿耿于怀,觉得当年没有勇敢反驳而混淆了是非。
逮着周末,在电脑前整了个有关金匮肾气丸的流程图,希望对这个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因为目前所用的已非最初的金匮肾气丸,也非桂附地黄丸。流程图如下:
接下来讲讲上述所列的药物。最初的金匮肾气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但该方仅有“崔氏八味丸”与“肾气丸”两个名称,而“金匮肾气丸”的命名是后人加上去的。其原方为: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这干地黄就是生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为熟地黄。肾气丸其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故可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个人觉得可用于怕冷、肥胖、夜尿多这些典型征象。
“肾阳虚”这个词经常会与“肾虚”和“男人功能障碍”画上等号,只要觉得男人功能上力不从心了,肾虚了,多会求助于 “肾气丸”。肾气丸妙在用少量附子、桂枝,温五脏之阳,宣通十二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故肾气丸其实是补肾气的,真正面对的是衰老导致的各种问题。那些冬天坐在墙边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怕冷、行动迟缓、 体态臃肿,一趟一趟地上厕所,鼻涕、哈喇子总也擦不完……“肾气丸”最适合治疗这种症状。
其实最早的这个肾气丸才是最最经典的,建议吞服时配上黄酒一起吞,会更好,也是不会上火的。这个肾气丸也是最初的金匮肾气丸。
接下来看桂附地黄丸,实际上是六味地黄加上肉桂、附子。前面讲的是桂枝,现在改成了肉桂,其温性更大了,其中的生地变熟地,温性也大了。肉桂与熟地这二味药,是极其讲究品质的,好的肉桂是引火归元,差的可能成了促火上炎了。熟地更甚,古人说九蒸九晒,蒸晒要按节气走,历时需半年至一年,制成后真的和古书写的黑亮如漆,硬如铁,断面如镜。目前的熟地黄九蒸九晒的怕是少之又少。
古书写的原肾气丸是以火增阴化为气,现在的这个整个方向偏到了补阳,当然这个补阳还是炼精化气。因为桂附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加附子与肉桂,而六味地黄丸可以补精补阴,故可以说炼精化气或炼阴化气,而且其补阳力算不上特别强。桂附地黄丸把生地改成了熟地,生地可通可补,熟地纯补无泻。把生地改为熟地后,方子更温热了,把通补兼施变成纯补无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吃了就更容易上火。
桂附地黄丸的好处是阴阳并补,补了阳,又补了阴,还可以把这个阴蒸腾上去。它是阴阳并补,但以补阳为主。这个桂附地黄丸是宋版的金匮肾气丸,来自于《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也就是为什么多年前同事说就是桂附地黄丸的原因。
接着讲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就是是桂附地黄丸上加了牛膝与车前子。桂附地黄丸补阳,偏于温热,容易上火,那用个牛膝,可引火下行,就不易上火了。车前子利湿。牛膝、车前子主要目的就是引血水下行,把下焦多余的血水排出来。肾阳虚的人,容易腿脚浮肿,是因为肾阳不能汽化蒸腾,导致水湿停留下肢。这种情况下,用济生肾气丸就很好。很多人把目前所用的金匮肾气丸当作是济生肾气丸,其实不是。
现在市售的金匮肾气丸,是原肾气丸加了牛膝、车前子,也就是把济生肾气丸中的熟地又改回了生地,肉桂改回了桂枝。生地偏凉,可通可补,桂枝发散全身阳气,而肉桂是一个引火归元的药。针对下部有明显积水的,如腿脚水肿的,建议还是选市售的金匮肾气丸。
把这些方子改来改去的,真心是有点混乱,四个版本的金匮肾气丸,因其组方不同还是有所区别的。
前文讲过滋补肾阴肾精的六味地黄丸加强版“左归丸”,今既已说到了补肾阳肾精,那就再来个金匮肾气丸的加强版“右归丸”。
左归丸是六味地黄丸干掉了三泻。右归丸是桂附地黄丸干掉了三泻,再加上枸杞子、莬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菟丝子枸杞子是阴阳并补。为什么要阴阳并补?阴中求阳!右归丸是补阳药,得以补阳为主,加点补阴药,阴中求阳,逻辑就是补阳。类似于补功能,补阴类似于补物质,在补功能的时候略加补物质的药物,使功能化生有来源,叫做阴中求阳。
记住了求什么就是补什么。阴中求阳的重心是补阳。当归其实也是阴中求阳的意思。鹿角胶与杜仲是补肾阳的,杜仲这个药材,折断后有像筋一样的白色的丝状物,形似筋,故强腰的。既然左归丸能补精,右归丸当然也能补精,所以右归丸是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主治真阳肾精不足症。
右归丸与左归丸都是治疗肾虚的常用中成药,只是二者主治证候不同。因此,选药时千万不要以为男左女右,而“男服左归丸,女服右归丸”。记住右归丸适用于肾阳虚,左归丸适用于肾阴虚,但在使用时最好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