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封楼第六天,我在室内平静地写着日记,耳旁传来沙沙声,不是写字的声音,我只用键盘敲打生活,而生活同样用无形的键盘敲打着我,那是窗外刮着凉爽的风,树叶摩挲,正要秋高气爽,我穿着白衬衫,留着长发,抽着烟,就像形象照片上那样,是啊,有好久心中没有沙沙作响了,在人间活得越久,也就离心灵越近,我仍然在写不是歌的那种诗,偶尔自娱自乐。
疫情让人又回到了集体生活中,个人——小区——社区。社区是组织,小区是单位,个人是目的,习惯了每日核酸,早睡早起,在一间屋子里走来走去,世界熙熙攘攘,大部分事情已经与我没有关系,叔本华说,“人群聚集的地方无非三个话题:拐弯抹角炫耀自己,添油加醋贬低别人, 相互窥探的搬弄是非。”我对集体生活从来很抗拒,对中国人的圈子社交也尽可能回避,诗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选择,唯有孤独,才能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客观与内心的滚烫,以及思想的深度与人格上的独立。
当下我们不是这样,集体生活是因为疫情,所有居民在一个社区群里,时间长就形成了微信居委会的形式,有领导,有管理员,有居民,超市也成立了购物群,每天准时上微信,打开群,查看一些通知,回复一些礼貌性用语,盼着管控早日结束,恢复工作,也回去与父母相聚。
也不知道是不是疫情日记发表在网络微博上,贴了昆明疫情标签,被相关领导看到,从前天晚上开始,社区突然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不再有讲话刻薄的同志,而是每日向居民送蔬菜,一开始是社区送,第一天送了白菜,黄瓜,苦菜,小瓜,第二天送了辣椒,青菜,胡萝卜,小瓜,西兰花,大葱。第三天又是一大袋苦菜与青菜,一栋楼近二十层,今天是大白挨家挨户敲门送到家中,搞得写下默默生死的我有点内疚,挺不好意思。这一篇中,还是得实事求是,向社区,物业以及防疫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希望所有因疫情而封控的小区都能受到政府这样的关心,也希望昆明疫情防控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版样。
其实,并没有中国人不爱脚下的土地,尤其我这样的诗人,爷爷是革命军人,抗击过侵华日军,与美国人也打过仗,在朝鲜战场染上肺病,早早去世,父亲也在基层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先人们都为这个国家与社会做出过贡献,到我这一辈,我承认自己没有出息,因热爱文艺,喜欢自由滚烫的生活,选择了体制外的辛苦,也因此,我了解体制外生活的艰难,也理解底层民众的贫瘠与愤怒,甚至造成这社会戾气的根源,爱写文学批评,不识时务,我也承认自己有些尖锐,嫉恶如仇,甚至偏激与狭隘,但愿一个强大的中国能让你我每个中国人有归属感,有安全感,能够安居乐业,对生活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人民高喊爱国,国家也要爱我们。其次,中国人也要爱中国人。
其实,小民不在乎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民众更关心生活有依靠,活得有尊严,有追求幸福实践自我价值的权利,民族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的传承,那样的民族,将是爱人的民族,世界的民族,不可阻挡,必然会复兴。
直到前天,我还是非常焦虑,微信上有位诗人朋友,她是东北某地社区主任,她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封控一个月,再半封控两个月,在他们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一看日期,那时候世界杯都结束了,整栋楼的人都将失业,破产,成为社会救济对象,昨天居委会通知目前为静默管理,从一开始的管控通知,算是下降了一个风险等级,虽然还是每日核酸,但总算是看到一点解封的希望,随着国庆长假结束,复工的心情也会愈发强烈,作家马尔克斯说,现实就在眼前,并非纸上之物,每日左右着无数人的生死。
疫情影响下,经济必然不景气,昆明在全国疫情中,目前情况比较乐观,但在全云南省,还属于一个新增确诊与管控的重点区域,也许于坚前辈的观点是对的,世界太快,生活节奏也太快了,病毒就像一个刹车,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老昆明生活,如同讲武堂墙壁上那种橘黄色的阳光,下午的翠湖,鲤鱼跃出水面,懒洋洋的,一切都是慢镜头,一切都是剥开的橘子,那时候人民也不富裕,但有精神追求,有文艺生活,人与人之间很包容,很热心,有人情味,心里也很踏实。而现在一听到疫情,人们都躲开你,似乎连手机也会传染病毒,正像我在《昆明很少下雪》一诗中所写,成为了一座“缺乏帆布与悲悯心的城市”。每个人都开始自顾不暇,每个人也都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见利忘义,像是孤立的西山,从滇池上了岸的鱼,科学的发展,如果不重视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同步递进,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那将是灾难性的,人才是发展的目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早睡早起,每日核酸,祝愿读友们身体健康,假期生活愉快。
20221006 诗人琉璃姬哒哒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