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想要回答这个疑问。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洋务运动和第二部分明治维新,分别对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整体背景、约束条件、实施过程、障碍挫折和取得成绩等进行侧写;第三部分洋务与维新、革命与改革,对两国改革顶层设计、近代国家建构、军力规划建设进行比较、反思和追问。
第一部分洋务运动,为一至四章。
第一章“大国衰败”。以1813年天理教徒进攻北京紫禁城的“癸酉宫变”为引子,阐述西方势力入侵前清帝国面临的深层次危机,以及统治阶层错失的改革机会。
第二章“大国困境”。围绕“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错综复杂而又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列举当时大清帝国面临的多重战略性挑战。
第三章“大国自强”。恭亲王奕䜣主导的中央政府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大清国运触底反弹。然而,当恭亲王计划将改革向“深水区”延伸时,却遭遇了滑铁卢。
第四章“大国中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成为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他们的努力,集中体现了精英知识分子的认识高度和做出的开创性探索,也揭示了改革的曲折艰辛,以及背后的痛点、难点、盲点。
第二部分明治维新,为第五至八章。
第五章“幕藩二百年”。从日本幕末著名政治事件“樱田门外之变”入手,剖析江户幕府时期国土分封、政治分立、社会分裂和与国际分离的特殊国家形态,诠释武士阶层面临的困境、自救的举措与每况愈下的格局。
第六章“从幕末到明治”。“黑船来航”开启幕末乱世,崩碎了幕藩体制的基石,安政条约、天诛国贼、公武合体等政治运动风起云涌,幕府无力领导日本应对国内外危机,从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第七章“狂飙的改革(1867-1877)”。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的遗产,也全盘接收了幕府的遗留问题。在“维新三杰”主导下,中央政府从一个草台班子起步,开启了未曾有过的狂风骤雨式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政体,初步实现了国家统一。与此同时,为倒幕立下汗马功劳的旧武士阶层痛苦地发现,他们成了改革的受害者。
第八章“明治维新(1878-1891)”。日本在曲折中摸索前行,从盲目模仿西方文明,到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经济产业、军队建设焕然一新,也展现出了强烈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第三部分洋务与维新、革命与改革,为第九至十一章。
第九章“改革的路径选择”。从两次鸦片战争、黑船来袭事件中清日双方的不同应对方式着手,比较双方对待外来侵略的态度、事后的反思与追责,探寻清政府领导层反应迟钝犹疑的底层逻辑。
第十章“陆军与海军”。从两国军队建军理念、军事制度、组织结构着手,比较双方陆军战略转型和海军军备竞赛,揭示清政府在建设近代化军队上所错失的机会、以及为何会错失良机。
第十一章“通往近代国家之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如何救亡图存,如何改革创新、化危为机,如何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寻求均衡态和最优解,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甲午这段历史,写满了国耻,是中国近代史不忍卒读的一页。
我们这代人是如此有幸,生于一个繁荣昌盛、走向复兴的时代,亲眼见证着国势的蒸蒸日上。
我们也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大国没落、山河破碎的历史,不要忘记无数英才志士肩负天下的努力。
他们留下的经验弥足珍贵,犯过的错误更是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依然需要不断发掘、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反思是痛苦的,但越痛苦越需要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