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2日,九江大堤堵口成功。
地点:
九江
类别:
灾难
图源:纪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网上摄影展览
1998 年 8 月 7 日 13 时 50 分,长江九江大堤发生决口,洪水冲开 10 米左右的决口,江水迅即下泄城西区。
8 月 8 日 22 时 50 分,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技术分队 220 名官兵紧急空运到九江。
8 月 9 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乘飞机再次到九江,并在决口现场指导抢险,慰问抢险军民。
8 月 12 日 16 时 25 分,经过 3000 名官兵 120 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九江城防堤 4 - 5 号闸口的堵口获得成功。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1998 九江洪水事件,在本系列中共有三篇,分别是《大溃堤》、《堵口成功》和《钢铁长城》。其中《大溃堤》是灾难篇,除了对事件的简略介绍,主要展现灾难发生时的情况。本篇则讲述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突击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与《大溃堤》相同,本篇仍以图片为主,文字量较少。基于篇幅,只展示九江城防堤 4 - 5 号闸口的堵口抢险纪实。
1998 年 8 月 7 日下午 13 时 12 分,有群众在九江长江大堤 4 - 5 号闸口之间发现冒出 3 个泡泉,还没有来得及采取措施,不到 1 米距离内的泡泉突然涌成一条直径1米的水柱。
数分钟后,驻守在大堤上的战士和九江水泥造船厂职工陆续到达险情现场,10 多名职工与战士一起跳入长江,手拉手探摸已经成为无底洞的泡泉口子,战士们拿来的 40 床棉被和地方职工送来的 10 床棉絮全部填进去了,仍没有效果。
13 时 50 分,九江军分区炮团官兵赶到现场。此时,泡泉正在扩大,逐步形成管涌,人力已无法堵口。
堵口抢险 图源:百度号
13 时 58 分左右,堤坝外侧进水口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投入的沙石袋迅即被激流卷入堤外,瞬间,大堤中央突然下沉,出现了一个直径 1.5 米左右的大洞,洪水从洞口向外喷涌。长江大堤混凝土防洪墙轰然断裂,形成一个 5 米左右的口子。
8月7日下午,决口扩大后的情景 图源:纪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网上摄影展览
洪水从断口处涌入,10 分钟后就形成了 30 米宽的决口。
8 月 7 日下午,长江大堤决口处的情况 图源:雪花新闻
不到 40 分钟,开发区已经是一片汪洋,市民们蹚水往浔阳区奔逃。但还有一群人,他们穿着迷彩服,逆着人流和洪水,朝着决堤的大坝冲了过去。
解放军官兵赶来抢险 图源:腾讯网
为了堵住决口,当天下午抢险人员共沉船 9 艘、汽车 2 辆,沙袋无数,被沉船只和汽车的主人无一人有异议。然而,这些沉船和装满石块的卡车很快就消失在洪流中,被冲到数百米开外。
所幸,在决口不远处有一艘75米长,装载 1600 吨煤炭的大驳船。抢险指挥部征用该船,将其拖到决口处凿沉。
沉船堵口 图源:腾讯网
沉船堵口 摄影:贺延光
驳船沉入后,决口被堵住大半,涌入城区的水量减少。此后战士们如法炮制,分别将七艘驳船沉在这艘大驳船身后。虽然沉船挡住了湍急的大水流,但是从船缝中涌出的水流更加急促。由于水压过大,投入石头、沙袋等都无法将其堵住。
沉船后的堵口情况 图源:百度号
8 月 8 日,南京军区紧急派来正在当地进行光缆施工的两个师,又从第 1 集团军第 1 师调红军团 2000人,乘坐火车赶往九江。同时派出 5000 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奔赴到现场。当天晚上,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技术分队 220 名官兵被紧急空运到九江,他们带来了全新的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技术。
打桩筑坝 图源:雪花新闻
钢筋铁笼 图源:雪花新闻
这套封堵技术,先在水中打桩,构成阻挡。然后将焊接好的方形钢筋铁笼中装上沙袋,丢入水处,依靠重量沉底。再将石块、沙袋等抛入缝隙处。此外,还要在决口外围修筑围堰,以减缓水流冲击。
抛填物料堵塞外围堰渗漏 图源:雪花新闻
8 月 11 日中午 12 时,钢木土石组合坝绝大部分露出水面,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堤决口至此被全部封堵。
8 月 12 日 16 时 25 分,经过 3000 名官兵 120 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九江城防堤 4 - 5 号闸口的堵口获得成功。
8 月 11 日洪水基本被拦住 图源:搜狐网
从 8 月 15 日开始,紧急投入抢险的 6500 名官兵又连夜突击填料 3 万立方米,终于在第六次洪峰到来之前筑起了一道长 453 米的第三道围堰。至此,九江大堤堵口取得彻底胜利。
许多水利专家评价,九江堵口成功不仅创造了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防洪史上的奇迹。
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完成了九江堵口,称之为可歌可泣并不为过。了解这段历史一定记得九江抗洪抢险后很多感染的画面,本文因是讲述堵口过程,并未引用。有关战士们舍身忘死地拼搏,以及九江人民与解放军鱼水情的故事,将在下个月初《钢铁长城》一文中讲述,敬请期待。
堵口胜利在望 图源:雪花新闻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