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随着你的孩子逐渐长大,走进校园,你是否留心观察过他们的课堂?比较他们今天的教室和你曾经成长学习的教室存在哪些不同?
仔细对比后,你大概会发现……变化远远少于你本以为的。
科技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人类已经从“互联网+”,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如今的机器人不仅下围棋可以打败世界冠军,甚至连写出的古诗都可以与文学家媲美,用“日新月异”形容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再恰当不过。
教育承载着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是我们努力适应变化、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世界在变,教育也必须作出改变。
然而实际上,今天的学校仍然建立在教学设施与教师的匮乏之上,教学内容仍然与社会需求脱轨,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始终存在着巨大偏差。
教育变化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我们在消费市场上所看到的其他事物。例如,手机和汽车的创新就比图书馆和学校要多得多。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很疯狂,但其自有逻辑:依赖消费者习惯的“领域”更容易遭受瓦解,导致快速地更新换代。而教育毕竟长期由政府主导,公众能参与作相关决策的机会偏少,所以更倾向于抵制改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出版的力作《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到,“目前的学校教育还是为了满足一个多世纪之前的生产需求而设计出来的。学习的模式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来源改变了,我们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改变了。然而正规教育系统变化缓慢,目前的状态与其过去二百多年间的情况依然非常相似。”
显然,在人工智能将全面替代体力劳动工作,律师、翻译等知识性工作也将被大量取代的社会变革之下,我们不能再重复地复制以前的课堂,只教孩子学习识字和算数,让将进入未来的孩子,今天还停留于过去的课堂里!
由此,我们迫切地呼唤着新的教育形式,企盼能培养孩子获得今日和明日社会、经济所需要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BYOD逐渐流行的今天,如果让你为自己的孩子设计一间课堂,你认为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物件?还会有课桌和讲台吗?还会有教科书和考试吗?
二
科技与科技思维是变革的催化剂,变化的发生一定是双向的,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因此我们收集了一份“减法”清单,上面列出了未来12年最有可能从课堂上消失的“东西”。12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生肖轮回,并不是很长,但是变化的速度不是线性的,未来12年的变化可能会远胜于过去12年的变化。
1.全课堂教学
站在60个人面前“教”什么内容有意义?他们都在学习同样的知识吗?他们都准备好以相同的方式接受相同的内容了吗?他们的天赋是会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闪耀光芒,还是仅仅以最简单的方式复述一些课堂内容?
未来的主流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全课堂教学是个性化学习的敌人,目前已经在芬兰等教育先进的国家慢慢消失了,这甚至不需要技术来驱动。
2.字母评分
在最近所有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去除字母评分似乎是最不费力,也最容易成功的。去掉字母评分的好处非常明显:通过去掉一杆子打死的等级划分,有机会改变校园的整个学习氛围。道理很简单,每个孩子在学习不同知识的节奏是不同的,有些会多花时间,有些会少花时间,但他们最终都能学会。
与此同时,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考虑用游戏的积分制替代字母评分,这是时下新流行的一种趋势。
3.测验
正如我们所知,如今的测验手段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消失。
这并不是说教育不需要评估了。传统的正规教育总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导,而成绩是评估的结果。在未来12年里,这一点几乎不会改变。
但是,能够(而且可能会)改变的是标准化考试的当前形式、结构和持续时间。还记得我们衡量理解力的54个方法吗?测试形式的改变方向或许就在其中。
衡量理解力的54个方法
4.笔和文具盒
笔是最古老的课堂用品了,打开学生们的文具盒,铅笔、钢笔、尺子、橡皮……五花八门,样样都有,仿佛都必不可少。
但随着课堂电子化,所有的教学流程都将在线上完成,在不远的未来,很难说笔和文具盒等用品不会成为一种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
5.传统的课表
传统的课表就像全课堂教学一样僵硬固化,统一安排所有孩子在X时上Y课。
新的互动形式带来新的思考,个性化的教学一定伴随着个性化的课表。
6.机房
20年后,机房可能会被创客实验室取代,教室将变得更像谷歌课堂/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装满电脑的机房正逐渐被可移动的笔记本电脑小推车和谷歌的Chromebook所取代。
7.区分学生身份的基本原则
很明显,千禧一代和Z一代对性别的看法就与婴儿潮一代和X一代不同了,但是在社会变革、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等背景之下,他们开始组建家庭、更换工作和进行交易时,这种变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就不那么清楚了。
现在说性别标签将完全消失,或者人们看待种族将变得“色盲”,可能还为时过早,但似乎有些变化正在发生。
8.统一的教学标准
知识和信息正日益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有机搜索、社交推荐(微信公众号就是典型)、博客、电子杂志、各类应用程序(如知乎、今日头条)等正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常态。
到目前为止,书籍似乎仍然是传递思想的标准化方式,但即使我们通常认为的“书”也发生了变化。
巨量公开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渠道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教学将变得去标准化、多样化和个性化,老师的一本式教案将遭到淘汰。
9.老师的讲台
只要老师站在讲台上作为教学的中心,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沦为次要,学生也只是课堂的配角。
技术将逐渐允许学生直接与“过滤的”(例如,教科书和精选的文章以及图书馆精选的图画书)和“未过滤的”内容(如百度搜索等)、社交网络、同龄人群体、他们自己工作的数字档案、社区专家、导师等进行交流互动。
10.学生们的课桌
随着学生们的日常互动对象从老师和“邻桌伙伴”,转移到整个公开的信息化世界,成排的桌子可能不再起作用。
11.文件柜
在纸质化材料逐渐被电子设备取代的今天,这些可能已经在有些学校消失了。
这或许带来一些携带或保管上的便利,但有时人们会禁不住怀念,在文件柜里找东西是不是比在电子设备上更容易。
12.教科书
教科书并不像人们吐槽得那般又重又累赘,好像一无是处似的。它们是学生需要的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汇编。
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学校追求的是技能和基础知识,而一成不变的书本——就像全课堂教学一样——与学生成长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学习环境背道而驰。
除了这12条,你还能想到哪些将消失于课堂的事物呢?留言告诉我们吧,我们将把你的想法传递给更多人。
—完—
亲爱的朋友:
去年5月,朱永新老师在一次分享中,介绍了他眼中的未来教育。那些观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朱老师说,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取代之的,将是Learning center。
今天的文章,某种意义上呼应了朱老师去年的观点。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思。
祝安!
智能观 灵米
2018-12-6 于北京中关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5877922/bc595d70e395b5a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