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仔细回想,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受:
一、注重小数乘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同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同,教学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为什么乘纯小数之后,积会小数第一个因数的疑惑。通过让学生估算5.48×0.8的积,确定积比5.48小,慢慢迁移到一个数乘小于1的一位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是多少?接着出示5.48乘0.25表示什么?5.48乘0.003表示什么……,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纯小数的含义。5.48乘1.3表示什么。对比之后是学生明白一个数乘大于1的带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我转变理念,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尝试计算5.48×0.8的多少?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小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交流——理解算理
以前教学本节课,我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并把一定量的时间放在记忆计算法则上,从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小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两个因数的末一位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 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较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