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临床肿瘤学摘抄
第十一章 癌痛治疗及临终关怀

第十一章 癌痛治疗及临终关怀

作者: 晨翕 | 来源:发表于2021-04-29 08:41 被阅读0次

    癌痛的分类

    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

    生理机制:伤害感受性疼痛(躯体性痛、内脏性痛)和神经性痛

    发生原因:

    1.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如肿瘤浸润、神经系统及脏器受累等

    2.与癌症相关的疼痛,如作为癌症非特异性表现的骨关节的疼痛等

    3.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如术后和化疗后所致的各种疼痛综合征及放疗后溃疡或纤维化引起的疼痛等

    4.与癌症无关的疼痛,如患者原来就有的痛风和关节炎等


    躯体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的区别

    伤害感受性疼痛:由于皮肤、肌肉、结缔组织及内脏结构的损伤并最终激活伤害感受器而引起,包括躯体性疼痛和内脏性疼痛

    躯体性疼痛能准确定位,常为刀割样、搏动性和压迫样疼痛,可发生于手术或肿瘤骨转移的患者。

    内脏性疼痛范围较为弥散,通常表现为钝痛、酸痛和痉挛性痛,常发生于胸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挤压、侵犯或牵拉后。


    神经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遭受伤害所致,此种类型的疼痛可表现为烧灼样痛和电击样痛,或作为化疗或放疗的不良反应。


    癌痛的治疗:

    1.抗肿瘤的治疗:放疗、化疗、手术

    2.癌痛的药物治疗


    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法

    第一阶梯用药:非阿片类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辅助药

    第二阶段用药: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

    第三阶梯用药:腔阿片类药物(吗啡)±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

    癌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按阶梯给药

    2.按时给药

    3.无创给药:口服给药是慢性疼痛治疗的首选途径,透皮贴剂给药

    4.个体化给药

    5.注意具体细节:对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目的是要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而不良反应却最小


    疼痛缓解四级法

    1.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

    2.部分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3.轻度缓解(MR):疼痛有些减轻,但仍感有明显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扰

    4.无效(NR):疼痛无减轻

    天花板效应/封顶效应

    即当药物增加到一定剂量后,疼痛仍不能控制时,再增加剂量也不会提高疗效而只能增加不良反应。

    阿片类止痛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何减少不良反应

    阿片类止痛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便秘(最常见)、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等

    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不宜过高,剂量增加不宜太快,剂量调整(滴定)以25%~50%幅度逐渐增加

    阿片类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从而减少发生精神依赖的危险

    生理依赖性的特征

    生理依赖性的特征是当治疗突然停止时会出现寒战、出汗、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和腹泻等戒断反应。

    耐受性的特征

    耐受性的特征:随药物的重复利用,药效降低,只有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来的止痛效果

    精神依赖的特征

    精神依赖是一种行为表现,其特征是渴望用药及不顾一切的用药欲望


    使用辅助用药的目的

    1.增强止痛药物效果,治疗特殊类型的疼痛

    2.减轻癌症患者伴发的其他症状

    3.治疗止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突发性疼痛的特点

    1.中至重度疼痛

    2.发作迅速

    3.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4.发作频率为每天1~4次

    突发性疼痛的治疗

    控制突发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是在按时用止痛药的同时,在突发性疼痛发作时给予速效或短效止痛药;对于突发性疼痛频繁发作的患者,应根据疼痛病情调整止痛药的用药剂量,增加按时给药的剂量及每日用药总剂量


    终末期的定义

    终末期:癌症患者已无法治愈,将要面临死亡的时期。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达到维持其机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诸方面处于最理想状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生活得更充实些,而疾病的发展使患者在上述诸方面受到限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 癌痛治疗及临终关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yi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