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迷一枚。几乎只看日本电影。私以为日本电影代表了亚洲电影的最高水平。说几部印象比较深,也可以说是最喜欢的几部日本电影吧。
《纸之月》吉田大八导演,宫泽理惠主演。奇怪,这么好的电影,我没有见过任何网文推介。所以一定要把它放在第一位来说。
这是一个犯罪电影。讲的是在银行兼职的家庭妇女梨花,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这当中她结识了一个客户的孙子,与他陷入不伦之恋,并为他一次次地挪用公款,最后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讲的不是一个蓄意犯罪的故事。女主角梨花单纯善良,从小助人为乐。她之助人,是不吝金钱,不顾一切的,犹如飞蛾扑火般在所不惜。这也是她日后悲剧的伏笔。所以当事情败露,谁也没有想到是天使一般圣洁正直的梨花。性格与结果的巨大反差统一在她平静的外表下。她一边享受挥霍金钱时虚幻的幸福,一边害怕事情暴露而气急败坏,她到最后仍在试图抓一根救命稻草,那种绝望和无助很让观者心痛、无奈。
不得不说宫泽理惠演得太好了。我还看过同名的电视剧,原田知世主演,相比电影版差了很多,不但是演员的表演,还有剧情,可以说电影就是精华的展现。
宫泽理惠另外一个好看的电影,顺便提一下,《滚烫的爱》,讲一个身患绝症的母亲,用坚强和爱编织残缺的家庭。
《入殓师》,一部高口碑的电影,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我觉得这个电影的好在于,他展现的视角很独特,通过死人看活人,讲述爱与生命这个永恒的主题,以及入殓师这个特殊的职业。
《百元之恋》一部屌丝逆袭的励志片。就在我们都为主人公卯着劲,以为她一定赢了,千万不能辜负她的一番努力啊,但是没有,没有出现期待的结果,连她自己也说, “好想好想赢啊,哪怕一次。”
日本电影好像没有我们习惯的大团圆结尾,他们特别擅长把现实的残酷活生生地剥給你看。安藤樱那略带萎琐的长相特别适合这种丧的角色。最心疼她的一个地方是她生病了,渣男给她做吃的,偏偏硬得怎么啃都啃不动,她无奈地哭了。
励志又没有鸡汤味,loser的失败才显得这么动人。在努力跟命运死磕的一刻,安藤你丑得好美。
《东京奏鸣曲》也是一个获奖电影。展现了经济危机下,一个四口之家的生存境遇。前半部分还比较正常,叙事有序,后半部分戏剧冲突过于密集,尤其是妈妈被小偷绑架这条线缺乏说服力,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最后,各自历经磨难的三个人又回到家里,坐在一起面无表情地吃着饭,一句话不说,似乎一切都从没发生过。日本电影最爱表现这种残酷的冷漠,难道也是这个民族的共性吗
《东京家族》山田洋次作品,中国观众对他很熟悉啦,《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寅次郎的故事》都出自他手。《东京家族》翻拍自50年代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讲的是住在海滨小城的七十岁老夫妻离开故乡去探望他们住在东京的子女,各自成家的儿女们忙于生计,无暇招待。
个人觉得《东京家族》更好看。小津的电影就是慢,慢慢的讲述,淡淡的忧桑,镜头四平八稳。他似乎不怕单调,他拍的就是单调,一个镜头一成不变几分钟,演员也是一成不变那几个人。山田洋次也效仿致敬前辈,拍了一系列家庭电影《家族之苦》1,2,3, 当然都是喜剧,当然都比不上他的《东京家族》。
说到这里。再不提大名鼎鼎的是枝裕和说不过去。他的电影已经成为品牌,以家庭题材见长,关注底层生活。《比海更深》《步履不停》《无人知晓》《小偷家族》《如父如子》,都是表面平静,实则风暴潜伏的激情之作。本来充满复杂、愤怒和悲凉的情绪,电影中却被轻松、无视、甚至麻木带过去了,人们只见温情,不见残酷。与其说是他的电影风格,不如说是这个民族的性格,一切做减法,浅浅淡淡,没有极致的渲染,分不清悲喜。
还有一个大导演北野武,看过他的《菊次郎的夏天》《阿基里斯与龟》。前者有点无厘头搞笑风格。后者简直就是大导演的个人画展,他的画就像他的另一个电影名《坏孩子的天空》,又狂野又天真。
《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主人公市子从都市回到故乡的小山村,在大自然中耕种劳作,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影片清新质朴,不但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更有令人垂涎的日式料理。喜欢主演桥本爱,乖乖女的模样。
其他好看的还有很多,比如《海街日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是因为看了太久情节忘记,故不作论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