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日 周三 曲靖 多云晴
![](https://img.haomeiwen.com/i3254712/58e23b270b098a78.jpg)
旱情继续,室外很热,我们还是幸福的人,无须露天的工作。
一个“五一”黄金周,除了到省城逛了二天,其余时间都蜗居曲靖,不访客,不玩牌,不喝酒,也就是站桩、练字及睡觉。
不算努力,不够精进,但还坚持。若说站桩能练就精气神,到一定程度能打通周天,进入气动态是大家普遍的认知白话,说练习毛笔书法,功夫精进,亦有“气”,大家一定会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因为书法“气”与气功之“气”是不同的。
何为气呢?气这一概念自古就有。古今中外对其理解不尽相同。
国外论述“气”,多以古代贤哲从哲学层面进行论证。他们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物质。这种物质无处不在,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它构成。
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理解“气”,更多是在艺术层面,一般是指一种气运,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风格体现。比如高层次的“文人气”“金石气”,次之的,“柔美之气”“阳刚之气”,最不可取的就是“匠气”“匪气”“俗气”。
学写毛笔字,要被称为书法,必须有“气”的加成,当然这个“气”的加成,不能是匠气,匪气,俗气加成。
“匠气”还好说,也许初期是不可避免,练得多了,也就会好得多。不能有匪气,这有损书法的文化内涵。不能落入俗套,沾染“俗气”,变成街头杂耍,那就无可救药,书法界有一个说法“唯俗不可医”。
至于何谓书法“俗”与“不俗”,只能在练习中去体悟。拜对明师,跟师学,与传统书法名帖名碑学,领会其精神实质,勤练习勤揣摩,想俗也俗不了。
每次看刘老师写字,总觉气在纸笔间流动,看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会堂气运绵绵,我想这也是书法反馈人体,让人健康长寿的原因。
字有“气”叫活,无“气”则死。练字要出“气”而不能除“气”。我现在不敢说自己在学书法,而是学写毛笔字,因为“气”的东西只敢想而已。
以上为我练字近一年的一点感想,为书法“气”而努力吧!下午4时20分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