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最好的告别

读书:最好的告别

作者: 刘闯老师Kevin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0:37 被阅读0次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来源:豆瓣读书)

          书中阿图医生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记述了人们如何一步步衰老。它试图告诉我们,不管多么积极向上,不论喝掉多少心灵鸡汤,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正大步流星地走在衰老的路上,这条路有一个很明确的终点,你迟早会走到那里。这是一个漫长而普适的过程:从三十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逐年下降,人们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都赶不上过去;四十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五十岁开始,骨头以每年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七十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差不多2.5厘米空间,所以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之后,会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八十岁时,我们会丢失25%-50%的肌肉;大脑的处理速度在四十岁之前就开始降低,到八十五岁,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痴呆。皮肤细胞内部清洁废物的机制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慢慢失效,残渣聚集,成为黄棕色的老年斑,眼睛的晶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弹性会逐渐降低。一个六十岁的健康人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仅为一个二十岁年轻人的三分之一。

          人之衰老如同入冬,漫长持久,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疏难觉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作者阿图.葛文德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外科教授,克林顿、奥巴马两届民主党政府的医改顾问。我看过很多医生写的书,阿图医生的这本更让我一气呵成手不释卷。它不仅仅是关于衰老和死亡的医学知识普及,还充满了哲学之思。医生无数次的目睹着生命和死亡的转换,更容易对于生死引出一些哲学的见地。

           无论社会如何进化,喜生恶死均为人之常情。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对于有准备的,理解了的困境承受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充分的了解预先设定好的自然规律会打消人们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在最高力量面前,平静的安详的放弃。这大概需要我们谦卑的放下身段,意识到自己仅仅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暂时属于我们的身体发肤,如同万物一样从尘埃中长出,飘零于凡世,然后终将寂灭,无声地散布在浓密的森林,肥沃的河床。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要始终注意属人的事物是多么地短暂易逝和没有价值。那么请自然的通过这一小段时间,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他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写下这话的马可.奥勒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还是曾经执政古罗马帝国长达二十年的君主。在他所处的时代,古罗马内忧外患,马可.奥勒留东征西讨,最后病死军中。他在位期间,古罗马遣使汉朝,这是罗马和中国的最早的正式官方往来。利用辛劳当中的闲暇,马可.奥勒留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

           一则为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朋友来看望他,看到庄子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朋友觉得他太无情,庄子答:“当她死时,我也感到绝望,后来我意识到在出生前她并没有身体,我就明白了令她出生的同样的过程也令她死亡。我所失去的她,只是在天地简单的寝室里躺下来去睡一会。她已经安睡于大自然之间,我为什么还要哭泣”。小时候我读这则故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才渐渐明白庄子的生死归一,安时处顺。庄子的时代距我们两千多年,这中间历经风雨飘摇,战火连绵,繁华盛世。但时至今日,这质朴不争的安时处顺,仍给我,也将继续给我的后代以具体,细腻而持久的抚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最好的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a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