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到积极主动的习惯时,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一个故事。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原因是我不喜欢当时的老师。我讨厌她的坏脾气,也讨厌她的古板严肃,更讨厌她那种无聊的讲课方式。
当我把我对老师的抱怨告诉妈妈后,她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上小学的时候,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很多人因为家里困难没法上学,而且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有时候遇到的老师也只是小学毕业的水平。
她四年级遇到的老师是一个年纪大,脾气火爆又没多少文化的老师,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惩罚学生。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的人因为受不了他的惩罚辍学回家,更多的同学都是私下偷偷抱怨。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李涛,他不害怕老师。
有一次体育课,同学们正在做操,老师默默走到李涛身后,抬腿打算从后面给他一脚。可是这一脚却被李涛躲过去了,老师一脚踢空摔了一跤,又不好发作,只得起身拍拍屁股走开了。
那件事以后,李涛依旧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最后离开贫穷的山村,留在了县城工作。
讲完故事,妈妈问我:要是李涛也因为不喜欢老师就不好好学习,他能通过读书离开山村吗?
我摇了摇头。
妈妈接着说,“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多你不喜欢的老师,你无法改变他们,但是你不能因此就放弃学习,学习是你的事,不是老师的事。”
从那以后,我努力克制对老师的不喜欢,专心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的课业。
妈妈虽然没有说出“积极主动”这个词,可是她给我讲的却是相同的道理。
很多人对积极主动有些误解,他们理解的积极主动只停留在表面,是“凡事要从好的方面”想这样的表现,或者是类似于小朋友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一样的简单动作。
实际上,积极主动是一个充满内涵的习惯。
真正的积极主动有两个核心,一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二是要采取行动,二者缺一不可。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意味着在生活中遭遇难题时,不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做出改变。
“同事缺乏责任心,害得我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
“今天真的倒霉透了,遇到一个完全不讲道理的客人。”
“我的老板总是提些无用又紧急的要求,每次我都不得不因此而加班。”
以上这些情境,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情况,通常情况我们也是这样抱怨的。作者认为,这些都是消极的表达,归根结底是在逃避,不仅是逃避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更是逃避想办法让情况好转的责任。
切换到积极主动的状态,遇到这些情况,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应该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怎样才能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作者指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终将获得积极的能量。
作者还提出了“积极主动”30天的试验,通过详细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并循序渐进加以改正。
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并不容易,就像读懂这一章的内容一样,多次重复,不断尝试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