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公孙丑上》08:君子的四个进身之阶

《孟子·公孙丑上》08:君子的四个进身之阶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11:37 被阅读0次

    《孟子·公孙丑上》08:君子的四个进身之阶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批评人物,宽和、婉转。孟子批评人物,则直击要害,有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

    在讲了普通人如何涵养自己的仁心使之充满自身后,孟子进一步以几个关键人物为例,阐释君子的进身之阶——如何修养自身逼近圣贤。

    孟子所列君子的进身之阶大抵有四步:

    一、闻过则喜

    孟子列出的典型人物是子路。

    子路作为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人之一,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论语》评价他“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一件事情,子路知道了而未能实践到位,他唯恐再听到新的信息。做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一个不得已打架的人,当对方一拥而上自己双拳难敌四手时,那些真正“会打架”一定会有区别——他们会抓住对手中的一个不及其余往死里下狠手。

    孟子讲“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闻过则喜是君子最基本的修行。一则只有把提升自己德行作为首要任务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二则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才是改过的开始,三则不断改过是一个人强大自身修养的最朴素办法。

    二、见善思齐

    “闻过则喜”清晰指向于自身德行修养的提升,隐隐然其间还有些“如如不动”的成分,也就是被动地等着别人告知自己的过失,然后才能获得德行修养上的提升。子路的被动也恰恰体现在他“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上

    真正的学者一定是主动的,禹就是这样的人——“闻善言则拜”。这个“闻善言则拜”有两层意思,一是见善思齐,不仅仅去心中之恶养心中之善,还要主动见善思齐;二是为自己在精神修养上开辟一个道场——在一个“闻善言则拜”的道场中善言自然纷至沓来。

    三、从善如流

    “大舜有大焉”——舜在德业精进上较之子路和禹更为伟大。孟子对他的具体描述是“善与人同,舍己从人”。舜的母亲早死,舜的父亲瞽叟续弦另外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叫象。象这个人比较孤傲,瞽叟欢喜另娶的妻子以至于宠爱于象,到了时常想到要杀掉舜的程度。舜避逃于父亲的这一恶念,真到了有小的责罚时,则老老实实接受父亲的惩罚。

    传说舜做了帝之后,在原野之中趁着没有人失声痛哭,他不是哭父亲对自己的不公待遇,而是哭天下人都有一个疼爱自己儿子的父亲,自己却没能凭借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父亲像天下人的父亲那样。

    在家庭之中,因为舜的存在,瞽叟一家不至于分崩离析,还能呈现出基本的、表面的和谐。在一个极端不善的家庭之中,尚且能够做到从善如流。

    在原野之中,舜不去思虑自己所忍受的不公,而是去忏悔和思虑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

    正是在原野之中的发心支撑起了在家庭之中的从善如流,乃至于治理天下时,完全弱化和隐没自己的主张,以从善如流来弘扬和放大善政,达到天下和谐的目的。

    四、与人为善

    闻过则喜指向的是自身之善,见善思齐提升的也是自身之善,子路和禹都是在以自身之善引领社会风尚之善。

    舜较之更为伟大。不但从善如流,而且与人为善。二十岁的舜,以孝闻名天下。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之人耕作时彼此让出所耕之田的边界。后来在雷泽周边打渔,雷泽周边的人彼此谦让更适合的居住之处给对方。再后来,舜在河滨烧瓦器,河滨一带出产的瓦器再也没有残次品流入市场。所居之处,一年人与之相聚而居,两年便聚居成一个小城邑,三年便有了一个邦国都城的气象。

    与人为善就是发挥出他人与生俱来的善来,与之一起来实践和成就善。

    孟子概括——“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公孙丑上》08:君子的四个进身之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bz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