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中的“变”与“不变” ——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

《故乡》中的“变”与“不变” ——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

作者: 若水微澜0219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17:39 被阅读0次

          《故乡》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家乡环境的变化,家乡人的变化,家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为此《故乡》一课的教学,我以“变”为突破口,在学生通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留意这些变化。

    一、 环境之变                                                  文章第二段着重写眼前的故乡,她缺少生机和活气,满目萧索荒凉,面对此景,“我”的心悲凉起来,不免“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的“?”值得品味,是还是不是,作者的叙事视角在儿童与成人间不断转换,下文中“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的多了。”这是儿童的视角,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是满满的童趣色彩,“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这里是成人的视角,是知识分子的反思,体察旧中国农村的面貌,依旧是落后。而当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时,“我”思绪的闸门被打开,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很温暖,很诗意,很惬意,因为这是童年的无忧无虑,似乎苦难与“我”无关,儿时精神的愉快远远超越了贫瘠的生活,可以说这是儿童视角。“我”记忆的小河缓缓地流淌,雪地捕鸟、月下刺猹、海边讲稀奇故事┄┄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让“我”这个高墙里呆惯的城市孩子,拓宽了视野,所以“我”似乎看到了“美丽的故乡了”,这美丽的故乡完全是儿童视角下的小浪漫,小童趣世界。         

    二、家乡人的变                                            《故乡》的出场人物不算多,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刻画,主要是杨二嫂和闰土这两个人物形象。杨二嫂这一人物的出场,是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这个人物是“我”故乡遇到的一个难忘的形象, “我”极尽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将其尖酸、自私、冷血、毫无同情心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一细节完全是成人的视角观察的,对这一举动完全是否定的,是鄙夷的,杨二嫂已把自己的脸面丢碎了一地,把尊严已经置之度外,而这样的举动也正是成年后的“我”在反观这个农村现状,是什么?不断的叩问其实早已在“我”内心翻腾。对于成年闰土的出现,“我”一直是兴奋激动,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来,可由于成年人的身份,又吐不出口去。有时岁月、年龄,真的是横亘在成年人之间的一堵墙,然而一句“老爷!┄┄”却把我将“我”隔成孤身,简单无关紧要的闲聊,让“我”心疼起苦得像木偶人的闰土,尤其是回想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害怕起来,觉得闰土求神拜佛,很茫远,而“我”的愿望也不过是空想罢了。于是成人视角的“我”希望水生和宏儿都不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是觉醒,是团结,是改革,是每个人争取来的。成人视角的“我”有责任带领他们觉醒。

            总之,在小说中,“我”的形象在童年和成人间转换,最终落脚点是成人的视角,以成人之眼,成人之心观故乡,小说中的故乡没有变,依旧贫穷落后,小说中的杨二嫂和闰土的容颜虽然已被岁月刻上了痕迹,但生活依旧辛苦,作者的儿童视角回忆故乡,也是为后面批驳封建旧观念和旧秩序做铺垫。小说“我"的叙事视角,它关乎参与和体验,让人物命运更真实,让反思呐喊更真切,更有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中的“变”与“不变” ——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dg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