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段时间因为打宋词的擦边球撞上了蒋勋老师的随笔和游记,于是兴致勃勃到图书馆搜罗了一堆老师的著作,其中就有这本达芬奇的密码。有了领航人,才渐渐揭开了神秘的蒙娜丽莎。
天才的诞生
1452年,达芬奇诞生在文艺复兴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六十英里的一个小村落,母亲是平凡的农家女,父亲是律师。达芬奇从小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解剖,对自然有着超越常人的好奇心,在音乐、绘画和数学方面禀赋非凡。那时的时代正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苏醒,被教权钳制的俗世生活制度因新兴商业阶级的推波助澜重现生机,理性与思辨、科学与探索、哲学与思考、法律与公正,知识与理智重返人间。
自然之亲近
一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达芬奇常常对着一朵花一株草来来回回凝神观察,把花瓣细细勾勒在纸上,整齐排列雄蕊与雌蕊的秩序、叶和花的秩序,还原他眼中的自然。他笔下的百合在傲气中吐露芬芳,伯利恒之星(又称虎眼万年青)像一朵朵华冠,让叶片俯首称臣。达芬奇把种子丢在水中,追踪水的速度与力量,他对着漩涡沉思,为人类流体力学掀开了新的篇章。《水流素描图》、《运河水闸与水坝》为后世桥梁、水坝和堤防的建造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参考蓝本。
生命的追问
达芬奇之前文艺复兴的许多画家都练习解剖以此作为研究绘画的基础,而达芬奇的解剖却做到了继承和超越。他试图从解剖了解人体的构造,找寻人体的奥秘,追问生命的起源。他解剖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甚至生殖系统。他相信骨骼和肌肉是一切结构的基础,他发现了胃和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他发现了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的循环关系。一次次的解剖发现了许许多多组织结构的秘密,却始终无法解答灵魂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艺术的殿堂
两名天使悄悄开启了达芬奇的艺术殿堂。这两名天使是达芬奇学徒时代在老师韦罗基奥画作中的点睛之笔,从此演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奇。
蒙娜丽莎露出神秘而忧伤的微笑,哪怕与卢浮宫喧嚣的游人对望,也无法排遣内心的荒凉。据说达芬奇在一边画《蒙娜丽莎》的同时,一边画《自画像》,于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笑容里,却流露出一个老男人的忧伤。《最后的晚餐》超越了宗教的范畴。为了捕捉十三个人物的表情,达芬奇走遍了米兰的大街小巷。画中各异的表情,年轻的、衰老的、善良的、邪恶的、高贵的、卑微的、惊恐的、平静的,全都源于现实生活的惟妙惟肖。一场宗教的仪式转换为生命的仪式,人物表情中的信仰与怀疑、忠诚与背叛、圣洁与邪恶、躁动与平静、死亡与永生打开了生命对话的话匣。
盖棺定论
达芬奇被后世尊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历史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用尽一生在思绪和笔端追寻生命的起源与延绵,树立了科学精神的典范,他深邃的眼神里从不放过科学的蛛丝马迹。即使画作要表达人类的情感世界,也要借助科学的手法,用科学之手法刻画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先求形似,再求达意传神,这大概也是绘画在西方与东方之别吧。达芬奇给自己的盖棺定论:“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悔”,让达芬奇充实无悔的或许就是他冲破中世纪黑暗的那一道科学之光吧,达芬奇将这科学之光变换成一种美学,如同“诗”一般迷人,可以被感悟,却无法论证,而美是不需要论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