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作者: 师父曰 | 来源:发表于2020-02-18 16:17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喜欢和舒服的人交往、共事。

因为他们能自如地把握分寸感,达到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相看不厌,相处不累。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得体,做事留有余地,让人感到亲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却又并不疏远。

1

 分寸感,是说话得体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说话办事,最考验一个人的分寸感。

梁元帝曾说: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克制、恰到好处的话,总能深入人心。 

《红楼梦》中,在一次宴会上,黛玉在行酒令时说了两句当时禁书里的话,被宝钗发觉。隔天众人散去,宝钗把黛玉叫来自己住处,私下劝谏。 

宝钗先是含蓄地问:“昨儿行酒令儿,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

黛玉聪慧,想起昨天说的那两句,羞得满脸飞红。于是她立刻认错,表示再不说这种句子了。

宝钗见她已明确知错,便不再往下追问。 

怕她面上过不去,宝钗款款说道,自己小时淘气,也与姐妹背着大人偷偷看过这类书。 

最后,宝钗以这样的话劝告:你我大家闺秀,需注意言行礼数,免得被有心之人抓住话柄。 

一席话既照顾了黛玉的颜面,又作善意提醒。自此,黛玉打消对宝钗的猜疑,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事实上,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会去体会对方的难处。 

他们说话得体,不让对方尴尬,不步步紧逼,而是懂得退让。这样,既给别人留有体面,又让彼此相处起来舒服。 

培根曾说: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

恭维的话失于谗媚,直辩的话则难被接纳,都不如说话得体好。 

有分寸的人是高情商的人,他们心中有度,说话懂得斟酌,既传达了自己的好意,又不会让他人陷入难堪的境地。 

2

 分寸感,是做事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是中国人自古所崇尚的人生哲学。

《中庸》有言: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实践中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凡是能够有余裕的地方,不做到尽绝。 

一次,楚庄王赐宴群臣,大家从白天喝到了天黑。 

这时候,灯烛突然熄灭,有位官员醉眼朦胧没看清,不小心手碰到王妃的袖子,王妃顺势扯去他的帽带。他顿时吓得酒醒了一大半,被追究成调戏王妃可是死罪啊。 

王妃将此事禀告楚庄王,让他上灯严查,楚庄王想了想:灯火熄灭,室内难以看清,那人许是一时酒醉失态,不如留些余地。 

于是他下令让大殿的人都把帽带扯下来,这样喝酒才算尽兴,之后才派人把灯点上,不再追究。 

过了三年,楚与晋交战,楚庄王被晋军困住,有位将军骁勇异常,多次冲入敌人阵中,舍生忘死地将楚庄王救了出来。 

楚庄王问及原因,这位将军答道,“我是被扯去帽带的犯上之人,当年大王能放我一条生路,我一直想找机会报答。”

凡事留有余地,看似当下吃亏,实则赢了长远。 

如《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与人尝。 

分寸感,就是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拿捏好尺度,做事给人留有余地。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唯有留有余地,方能进退自如,不至身处绝境,这是一个人情商高的体现。

3

 懂分寸,是最高级的情商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每个人都会有不愿被他人涉足的隐私和生活圈子,比如一些挫折、磨难和情感经历。 

分寸感,是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把握,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他人善意的保护。 

在《朗读者》节目上,一篇文章让徐静蕾想起了她的奶奶,直言“唯一不能让我掌控的,可能还是家人的”。 

奶奶过世后,她伤心不已,连弟弟的婚礼都没有参加,就跑到国外逃避伤痛。 

徐静蕾情绪有些难过,董卿对她进行安慰:“地上如果有一个人死了,天上就会多一颗星,因为它要给活着的人照亮。” 

然后,董卿才接着问道,“有什么特殊的时间,你能感受到奶奶吗?” 

谈到这里,徐静蕾想起记忆里奶奶的画面,在现场失控落泪。

此时,如果主持人趁机追问,让徐静蕾说出更多感人的故事,收视率肯定能非常高。 

但董卿没有这样做,她不再谈这个话题,而是静候一旁,待徐静蕾恢复平静后,温柔地说没关系,并巧妙地转入下一环节。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就是懂得用心里的尺子,去猜出旁人心中到底需要什么,并不露痕迹地配合。 

的确如此,有分寸感,是最高级的情商。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办事顾及他人感受,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他给人留出适当的空间,不越界,不探他人私隐;

他懂得将心比心,与人交往知进知退。

这样的人,不会给人太大压力,让人感到特别踏实,那么他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远。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关系好,然后随意调侃,做事也不知轻重,甚至干涉对方的私事,彼此慢慢就疏远了。

再好的关系,没有了分寸感,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产生更大的隔阂。

留有适当的空隙,把握好分寸感,才是感情长久的保鲜剂。

说话有尺,做事有准,为人有则,是为分寸之道。

相关文章

  •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这样:感情再深,也要保持距离,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走得太近,容易矛盾,离得太远,会有...

  •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每个人都喜欢和舒服的人交往、共事。 因为他们能自如地把握分寸感,达到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 和这样的人在一...

  •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渴望自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是被过度干涉和贬损。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三个字

    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最好的关系,就是相处不累。 说话做事,点到为止, 相伴相依,不会窒息。 话,说到点就好...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只要是因为你开的玩笑,导致别人生气了,你就应该反省道歉,而不是质疑别人为什么这么敏感。 刚刚好,其实才是最难把握的...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有个界限。分寸拿捏得当,是一种懂得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 末那最近在想...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我以前认识一个男生, 同事,然后有时我加班,他事情做完了,办公室还有其他同事在,他也加班, 我走,他也走, 后来,...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文 |末那大叔· 主播 | 放公子 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因为性格?因为喜好? 可能的...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因为性格?因为喜好? 可能的东西太多,但是有些人一开始跟自己性格...

  •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感

    古话有云:“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简单来理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分寸,不要超越界限。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gg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