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10b75536f951c64e.jpg)
看到周春梅老师的书香《一间辽阔的教室》的封面的时候,我立刻在脑海里打出了两个沉重的问号。第一个问号前面的文字是,明明是三间教室,怎么连一间半都看不到呢?这是什么眼神儿!第二个问号前面的文字是,我听说过辽阔的草原,却从没有听说过辽阔的教室。“辽阔”这个“大才子”用在这个小地方,不是屈才吗?这是什么心态!直到看到吴非老师倾情为其作的序言《在辽阔的教室》以后,这两个问号才如释重负,并且逐渐地抬头挺胸,成长为扬眉吐气的感叹号。
“光能照进来,风能吹进来,我在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是周春梅老师笔记中的诗行。与其说教室里有园丁的美丽,不如说教室里有花草的芬芳。这美丽,舒活了树木的筋骨。这魅力,温润了教育的眼神。
“从学生的眼光中,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地平线。”吴非老师如是者说。受此启发,我恍惚置身于一间辽阔的教室的深邃意境。那里涌动着诗情,澎湃着画意。
纵然是一间教室,那也是青春的背囊、梦想的锦囊荟萃的地方,更别说是三间教室。一间,以小见大,让我看到了三间,三十间乃至是三百间、三千间的远方。
讲台上面,站着一个有梦想的教师。她的梦想是什么呢?答案肯定就是桃李满天下。讲台下面,坐着几十个有梦想的学生。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也许就是金榜题名吧!也许就是立心天地吧!此情此景,不正是辽阔的教室的最为生动的写照吗?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一间有光的课堂。多年以后,英才回眸的时候,都能够发现记忆的靓影,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都曾经拥有过一间辽阔的教室。
每一节课,只要教师用心去上,就一定能够雕塑出教育的精神高度。这高度,助长着几十位学生的思想海拔。毫无疑问,周春梅老师堪称极“考究”的人。
教室里是有书山的,这些山何其高大!因此,从理论的层面来讲,我们定当发出“连绵不断”和“遮天蔽日”的感慨。但如果是死读书,读死书,这两个短语就只能是味道干瘪的概念。当你于安静的读书中,肯认真思考的时候,你便立刻武装上了一个辽阔的心境。这种心境,简直可以与波澜壮阔的大海相媲美。如此一来,教室的四壁必然消失于无形。教室上方,还有一个灿烂的星空。这星空比太阳还要威武,比月亮还要壮观。你说,能不辽阔吗?
努力读书,流露出时间的长河。独立思考,营造出大我的空间。这课堂影响着的不止是学生们的一朝一夕,还有可能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一世。只有发现生命之美,你才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想之美。把其深情地抒发出来,不失为教育的一种优雅。
在学习中探索,“徜徉于惊奇和思考中”,无异于人生的长跑。既然是长跑,肯定比马拉松还马拉松。这就要求我们不计较起跑线,不畏惧终点。毕竟学校之外还有更大的学校,譬如社会,不就是被称之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吗?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课堂之外,还有更大的课堂;教室之外,还有更大的教室。狭义上的教室是有形的,而广义上的教室则有无形的。作为教育中人,我们要具备化有形为无形的广度、厚度和深度。
星期一的早晨,在语文晨读课前的教室门口,我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我问她有何贵干,她说是来陪读的。正好办公室就在教室的隔壁,我们的谈话声立刻引来了班主任的参与。原来她和班主任说好了的,20年前这里是她的母校,20年后她要重返课堂,重温旧梦。她的女儿在班级里读书,像当年的她一样,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此看来,这对母女还有另外一层微妙的关系——一对好姐妹。母亲是师姐,女儿是师妹。这位师姐给教室带来了20年的深情厚意。这位师姐给教室增添了一抹辽阔的色彩。如果换作是别的学生,几年以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当你们都走向“五湖”的时候,是否会像她一样,把目光都聚集在“四海”之内呢?
一间辽阔的教室,这种幸福感是多么的辉煌!一间辽阔的教室,这种成就感是多么的豪迈!因此我敢说,教室之光,可以远射四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1c350ffcb4df4d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