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于十年前的文章,当时我还是鲁中网论坛“书香悦读”版主。当时因为世界观的认识不同,和一些网友来了一次跨度长达近半个月的辩论。每天都有文章出世,各自论证自己的观点。当时这篇文章,是其中一篇。为什么找到它呢?因为今天在医院看到了当时的辩友,从当时的愤怒女文青变成了和自己相近的快年过半百的妇人了,虽然看上去很年轻。这次见面,她又提起了当时的笔墨之争,唏嘘不已,共同感叹岁月流失。
历史中的爱情
三十年代:电影《十字街头》。失恋,失业,彷徨。片子生动地刻画了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中国青年苦闷颓废、觉醒、向往、和斗争的心理。沉沦,自杀,斗争,不同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的命运。片子开始的一个镜头久久不能忘怀:青年学生向以为妇人乞讨:行行好吧,太太!对不起,太太,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来要一口饭吃的。以前我也是念过书的!
四十年代: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三个多小时的影片了,泪水基本模糊了我的双眼。看到了真挚爱情在时间和地位金钱面前的无奈弱小和演变;看到了一个从大好青年到出卖灵魂的人变“鬼”的过程;看到了资本家们呼风唤雨的气势(好像与现在好相似);看到了交际花们的左右逢宠。但更看到了,广大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们,一个个在奉养父母,抚养孩子,任劳任怨的广大的贫困的劳动妇女。等待她们的结局,也不过是走进了黄浦江。她们的支柱,她们的希望是什么?“以后,在每当月圆的晚上,在这个时候,我一定想念你们。”男主人公的临别话语,是千千万万个时代女性的希望啊。
八十年代:电影《逆光》。八十年代长大的一代,谁又不是迷惘的一代?新旧意识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影响,努力向上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国文明在改革发展中的疑问,深深地刺痛着年轻人的心。为了爱情,总编的女儿勇敢的下嫁棚户区的理想青年钳工;为了金钱,美丽的女子抛弃恋爱多年的朋友,嫁给有海外关系的男子;为了多年相连的女子一直未婚的青年,却听到的是遗忘。片尾以一首诗结尾,我把它记了下来,放在了我的心里。
朋友啊,朋友,你可不要忧愁。你说生活像沙漠,因为你心上没有绿洲。先做一个绿色的梦吧,才会有一个金色的秋。
朋友啊,朋友,你可千万不要忧愁。你说地上有阴影,因为你总是低着头。挺起胸来,迎着太阳走,把黑色的影子永远抛在你的身后。
纵观三个跨越多个时代的影片,都共同歌颂了一个伟大的主题:爱情。坚贞不渝的爱情才是我们所歌唱的。任何爱情的背叛,都是要受到 唾弃的。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又能给社会和后代展现什么呢?作为论坛,我们给社会又展现的什么的?我想应该是正义,正直,公正的东西。一个人可以没有是非观,可以不知道是非的概念,但是,一个论坛,一个媒体,一个社会,是不能缺少的。自我感觉到有些帖子严重混淆了是非的概念,不知道尊老爱幼,不知道宽容,竟然认同者不少,实在是社会的悲哀。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后代,多年以后,会怎么看呢?他们会自豪的说:“我家从祖上也曾什么什么过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