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宋八大家,我得扒拉手指头一个一个数,唐代柳宗元、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很容易就数漏了,至于初高中阶段背诵的那些名篇,也全都忘光了,只记得考试填空题中的只言片语,对八大家的文人风骨更是知之甚少。
何其有幸,由《国家人文历史》编著的这本《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正好可以给自己补上这缺失的一课。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 民 日报 社主管和主办的集时事与人文于一体的资讯类半月刊杂志,2010年创刊,主要讲述名人不凡命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飞速变革、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为提升文化自信创造推力。
这本《唐宋八大家文学课》基于八大家的名篇佳作,着眼于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让读者看到这些作品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价值。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作者的出身、家庭、成长经历、为官、交友、读书、游历等方方面面,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真实、有悲有喜的八大家形象,既有功成名就,也有人生低谷。尤其是他们遭遇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文人风骨,让人尊敬和感动。
也许学生时代我们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是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成年后看到的却是思想、精神和文化。
本书开篇讲述的是八大家之首韩愈。他幼时便丧失双亲,由寡嫂抚养长大,兄弟几个都是英年早逝,以至于他小小年纪便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将家族复兴视为己任,一门心思地渴望能通过读书登第为官。难怪他写下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隐约记得自己小学时就背过这两句话,却并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和道理。原来这个"不复与群儿戏,常默默独处",“不力学问自立,不名为人”的志气少年要忍受那么多的孤单和痛苦,才达到了日后的巅峰。
更难能可贵的是,韩愈的理想不光局限于个人命运和家族复兴,更为拯救世风,重新找到中国人的精神归宿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唐代学风比较重道和释,而轻儒,道、释二家追求心灵自由,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韩愈发现这个症结,并发起了古文运动,复兴儒学,主张重新建立儒家道统。为了劝谏宪宗皇帝不要信佛,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论佛骨表》并惨遭贬官。他的胆量和气魄体现了一个人文人的责任和担当,以文言志,并启迪了之后的宋代学风。
这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颗璀璨的文学巨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瑰宝,走进他们的人生,品读他们的作品,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