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妻子打电话告诉我,爷爷摔了一跤,好像是摔到腿了。当时我正在外面出差,早上才出去,准备过两天回家。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吃中饭,准备回去。
打电话给爸爸,爸爸说我妹妹刚好有空,开车接爷爷去医院。我也是要回去的,因为爸爸需要陪着爷爷去医院。家里养了猪、牛,需要每天都喂食,换我妈妈回去。我妈妈平时在我出差的时候就会来城里替我照看小孩。
老家只有爸爸和爷爷在家,今天早上爸爸做好早餐,一早就出去了。平时爷爷会自己起床,然后吃早餐。今天爸爸忙完回来,发现爷爷依然没有起床,到房间一问,才知道昨晚上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腿很疼,一直没起床。
等我开车回到城里的家,妈妈已经回老家去了。爸爸和妹妹则带着爷爷去了市里的医院。
再次打电话过去问,说是股骨骨折,初步判断是要做手术。可是爷爷今年87岁了,有高血压,肺气肿,头脑时而会不清醒。说到动手术,不免令人感到担心。
晚上查了一下,网上说风险挺大的,很多人说像老人即便做了手术也很难愈合。总之,做与不做,各有利弊各有风险。
目前需要等医生进一步做评估。
对于爷爷摔跤的担心一直都有,这几年他腿脚退化了很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说给拿一根棍子拄着,他怎么都不要。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以前就很固执,年纪大了,更是不听劝。
加上爷爷有前列腺炎,小便非常频繁,这就加重了他去厕所的频率。晚上为了方便,直接拿了一个便桶放在房间,虽然气味有点重,但减少了上厕所的距离。他房间的灯也是常年亮着的,怕他摔倒。
这两年由于我妈经常来城里帮我带小孩,爸爸做养殖又挺忙,所以不能时时刻刻的照看他。
去年我就想让他到城里来和我们一起住,这样方便照顾,主要是家里24小时都有人。可爷爷怎么都不想来。拗不过他他,加上他还可以自理,觉得在老家熟悉自在,没有一再的劝说。
这一次,不论是做不做手术,肯定对他以后的行动有很大影响,也需要更多的照顾。所以我想等出院之后,一定把他接到我这里来。这里其实也很方便,在一楼,又有院子,主要是有人方便照顾。
我和妻子提了这个事,她说支持我,毕竟谁都有老去的这一天。
由于工作关系,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的,可以多出点力。
这件事也跟我爸提了一嘴,他的意思是他有能力照顾爷爷,不需要过来麻烦我。也没有过多的争论,毕竟眼下最重要的是看爷爷要不要做手术的事。那事情等出院了看情况再来定。
我觉得照顾老人是会挺麻烦的,尤其是像爷爷这种股骨骨折,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大小便,洗澡,都需要辅助。
但我觉得做这件事情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值得。
首先对我爷爷来说,来我这里比较便利,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
另外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为人子女就需要挺身而出。何况我现在还有余力,可以帮上。就当是我实习了。毕竟为人子女,父母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最后的日子,床前尽孝,理所应当。
现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实习,毕竟最直接的责任还是在爸妈身上,这种压力我还不能完全体验,等到我需要独自承担的时候,相信会变得更加从容。
另外,我觉得照顾老人其实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
以前那种三世同堂的家庭,并不是每一个人,尤其是现代的人,能够适应的。这样的家庭结构,也有它的优点。
其中的一点,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等他们长大,尤其是组建家庭之后,对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都不会陌生,也不会恐惧,更不会妖魔化。
现在的社会价值观,非常注重个人的自由,以及价值的实现。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我只是觉得,传统社会里的那种互帮互助,父慈子孝,也很有意义。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这种思想比较老朽,但我真的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新旧的两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谁比谁更好,各有利弊罢了。
我甚至觉得,那些打定主意不结婚不生子的人,境界会很高。
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好的时候,自然会毫无顾忌。但是花无百日红,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总是比如意的时候会更多。选择无论好歹,一个人走过这一生,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
我觉得我是达不到的,我需要通过家庭,建立一种紧密的关系,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情感上,去寻求依托和慰藉。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生下来就有父母,姐妹,爷爷奶奶。
这种氛围里,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家人与家人之间,是相互惦记的,相互为对方着想的。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家而努力。照顾小的,照看老的,抚慰正当年的。
这个家让我明白,索取会得到满足,但付出会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
尤其是长大之后,看过各种各样破碎的家庭,让我觉得一个和谐的,稳定的家庭是多么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