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才认识我的朋友听到我说毕业之前都是个内向的孩子都摆出一副被不得了的事情惊恐到的表情,仿佛我开了一个脱离了地球的玩笑。在他们眼里,我完全是个活宝,笑点极低,表情丰富,甚至都没什么烦恼,卖的了萌,撒得了娇,说的了段子,hold住全场。算了,承认吧,前面那句顺口的赞美不过是优化了下她们的评价。更多的是玩笑式的挑眉一笑:“你脸皮那么厚,内向离你太遥远了”。有时候我都怀疑,脸皮厚能是对女生的赞美吗?能够如此,我觉得得益于我比以前更容易感觉到幸福。大学的时候觉得堵心的事情,现在看来就如平常的夜幕降临,第二天仍然好天气。“人生之苦十有八九”。困难和烦恼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但是看待烦恼和困难的方式以及对待它们的态度倒是因为长了年纪而多了途径。有一些小烦恼可以通过内部消化和过滤让它不再烦恼自己。
可能正因为我曾经十几年都是个内向的、不会说话的、喜欢脸红的孩子,所以《温柔的叹息》这本书让我触动很深。
有时候内向并不是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不知道如何走进别人的世界。不懂得沟通。害怕起了一个谈话的头,头却成了尾。害怕无话可谈之后那如坐针垫的沉默与尴尬。害怕自己的这种无助被脸红出卖,害怕成为焦点。于是乎,拒绝能拒绝的聚会,实在必须参加,挑一个角落,安静的隐藏在人堆里,将自己和外界隔出一个无形的薄膜来,守住这短暂的安全感。比起问别人问题更愿意回答别人的问题。即使答不上来,诚实的回答“不知道”,都比在脑子里想无数遍问题,考虑问这个会不会触犯别人的隐私,这个问题会不会唐突,这个问题会不会无趣,经过深思熟虑憋出的问题,竟然得到了一个尴尬的“哦、恩、是呀”的答案要容易。这种感觉其实很煎熬,内心想要融入大家,却因为软弱而退却在自己的安全壳里。
书中的女主“江藤圆”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而敏感的女生。每天的午餐都自己吃,拒绝所有公司的聚餐,不和同事交谈。直到她那一直外向的亲弟弟“江 藤风太”借宿她家,每天睡前问她“一天做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并记录下来。等她翻看弟弟记下的那几行草草的文字,她才意识到“这就是我的一天。前半部分还是我瞎编的,只有剩下的那部分是我的一天,我的每一天就是这几行字的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如此延续下去的。”(圆觉得让讨人喜欢、善于与人沟通的弟弟知道自己在公司老是独自一人而没面子,所以前半部分编了一些和同事其乐融融的画面)。
因为想要丰富这几行文字,圆开始试图改变,试图去认识接受新的恋人绿。并且因为绿,她觉得充满了勇气,一切变得美好:开始试着参加聚会,开始试着和同事交流,夸奖别人的衣服。风太记录的属于她的日常,虽然还是几行字,但每一个字都是她的真实人生,没有她的捏造,却更加丰富。结局并不是玛丽苏式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或者平凡姑娘逆袭式的圆满结尾。恋人绿无法承受有女朋友之后沉重的责任感选择放弃。圆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尝试和改变的意义,想要退回自己的壳。故事最后并没有说明圆是否走出来了,但是通过最后她坐在浴缸里,感受身体由凉变热,我似乎听到了圆释怀并想要继续改变的叹息。
正是由于弟弟风太揭开了圆的世界的一角,让圆了解到,原来只要走出自己的世界便离走进别人世界更近一步。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通过不同的思维碰撞出来的。这个世界上,除了隐士和科学家(科学家有时候也需要时常了解世界动态,掌握市场行情。耿直的狄拉克比泡利晚5天公布关于矩阵力学和氢分子实验相吻合的研究成果可能也有一些不善交际的原因吧。)我们绝大部分人类都需要与同类打交道。尤其现如今分工越细,单个人越难以独自生存。而且,科学家也研究发现:“朋友多的人更幸福快乐”。
内向而敏感,可能可以是“淑女”和“温柔”的附加词,但也会不幸落为“无趣”的风险。温柔是一种态度,落落大方和咯咯一笑也可以是温柔的体现。无趣却是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说了。
我很欣赏真的愿意安静做个淑女,不喜喧闹的女子,这种女子我不定义为内向,我觉得她们更知性而温柔。而且,温柔而知性的女子仍然可以很好的和外界沟通,有时候甚至因为她们的高情商,让对方在和她们谈话中感受到舒服和温暖。然而,我大学时的内向是属于想要融入群体却因为没胆量出错而迟步不前的内向。如果你的内心像以前的我一样因为自己的内向懊恼而挣扎,那么请试着大方走入人群,听听身边的人都在谈什么,偶尔表示下自己的观点真的很简单。没准还能发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