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今天一大早,我老婆跟我说,让我骑电瓶车上班,我说想让她开车送我上班,我老婆说是不是我开车久了,心态飘了,觉得骑电瓶车掉档次了吗?说要不还是让我开车算了。
昨天晚上,我儿子与我进行了一场沟通,与其说是沟通,不如说是儿子对我的质问,质问我以往对他的道德评价。
前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我的上级开口就是批评我工作思维有问题,而我只是依据往年的惯例行事而已。
当然,我与属下员工沟通的口头禅之一就是“你脑袋有问题”。
可见,道德评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如影随形。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认为自己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事实却是,凡是评价必属主观,而且也必定不是客观公正的。不说普通人,就拿专业的法官来说,法官的天职就是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应该算是相当客观的职业人了。但是,面对同样的案件,很多法官的判决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法官认为可以无罪释放,另一个法官认为应该重判。法官判案不是主观认定,必须要有法律条文的支持,说明即使判决结果是不一样的,但双方都是有依据的。可见,凡是评价必定主观,即使是有各种规范、条文支持,要知道,法律也好,各种规则也好,都是主观的人制定出来的,代表的只是制定者的主观认识。
道德评价带来的最大的沟通问题就是带来了敌意,一旦被道德评价,双方沟通的重点就变了,一个是为了反击对方的道德评价,证明自己不属于对方道德评价的范围。另一个人则是捍卫自己的道德评价,坚持认为自己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认为对方就是这样的人。然后,双方完全忘记了最初的沟通目的与沟通内容,不仅沟通没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得罪了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