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阿静“咚咚咚”敲门,门开了,却是不认识的一个女人,心想,是否走错了,还是进去了,嫂子和母亲都在家里,原来是一个嫂子的朋友开得门。
阿静赶紧礼貌地打招呼,知道了对方的大概,原来是嫂子的朋友来串门。
嫂子叫阿灿,因为有灿烂的笑容,不过这笑容是对少数人的专利,对婆婆和小姑子就没这样的待遇了。
阿灿说:“今早晨咱妈朝着我说,你把我的衣服拿出来吧,我特别气人,就这家,那你找吧!”
阿静说:“咱妈八十五岁了,是否糊涂了?”
阿灿说:“可清楚着呢。”不留一点情面。
阿静的心里想,因为有外人在,不能把矛盾扩大化,只能强调一下:“前一段时间,明明是阿静看妈妈来了,可是,妈妈说,妹妹来了。我就知道她有点糊涂了。有什么语言不合适的地方,见谅吧!”
阿静妈妈说:“是我记错了。”
阿静认为这事情肯定没过去,只能背后坐下来好好谈谈。
吃了午饭后,阿静和母亲躺在一个家里,阿静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母亲答:“前些日子,准备去吃席,于前一日就从平房里拿回来一条裤子,放在离厨房近的卧室枕头上,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穿裤子就没了。”
阿静说:“你一个人回家拿得?”
母亲说:“你哥哥带我回家拿得。”
阿静说:“为啥要把错误拦在自己身上呢?是什么就是什么?”
母亲说:“不想把这事闹大,让外人看笑话。”
唉!人老了,就该忍气吞声活吗?
说到底,一辈子那怕是八十五岁的人生之路就是一直在忍气吞声,怕别人笑话成了自己活着的软肋。
问题摆在阿静面前又该如何处理呢?
阿静心想:首先,应该承认衣服丢了这件事实。其次,家里只有三个人,都排除的话,那么有第四个看不见的人在干这件事情。告诉这第四个人,以后这样的事情还能干吗?
应该说,现代社会不应该为吃穿而发愁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鸣自己心中的不平吗?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行吗?是对对方充满了恨意吗?为什么住在我家老不走,我就背后下刀子吗?看你们高兴的样子而自己痛苦不堪吗?泄愤吗?
阿灿的心又怎么想呢?说一句话可清楚了,怎么能糊涂呢?只能说明这事情确实发生了,而且阿灿是知情人。
日子就这样迷迷糊糊过了一天又一天,又一个月过去了,一根深深的刺扎在阿静妈妈的心里。因为阿静妈妈已经自己承担了责任,只能等待机会了,下一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又将怎样?
这里忽略了阿灿的丈夫阿生,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阿生就愿意这样迷迷糊糊活着吗?一边是自己妈妈,一边是自己妻子,他的态度至关重要,只是他也嫌丢人现眼啊,不想把事情处理,当面教娃,背后教妻,这样的古训在他这里不起作用。因为已经三十多年的夫妻了,这样的错误不是发生在现在,早就发生了,家里有自己的写字台上锁,柜子上锁,而妻子当着他的面向别人嘲笑他,而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婆婆和公公把每间房子上锁,就是在招架东西神不知鬼不觉就没了。从来没有人直面解决问题。原因就是害怕吵架让街坊邻居笑话。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三十多年被欺负,一直欺负到如今了。真她妈的操蛋,谁给了你这样的底气?是对方的无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