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通知 | 2018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启动啦!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以下简称:科艺基金)成立于2013年,旨在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弘扬科学和艺术之精神。科艺基金每年举办一次科艺作品大奖赛,鼓励以科学主题为基础创作艺术作品,并通过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评审的形式,遴选优秀科艺结合作品,并举办专题展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科艺作品大奖赛与作品展。
2018年第五届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主题为:时间反演。在完成作品征集和评审之后,拟定于2018年11月举办“2018时间反演国际科学研讨会暨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活动期间,将重点围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创新等问题,举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为科学家与艺术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互动交流平台。
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
上海科技馆
2.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李政道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3.评审组织: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
时间
节点
征集周期
2018.05.21-2018.09.16
初选周期
2018.09.17-2018.09.30
复评周期
2018.10.08-2018.10.31
展出周期
2018.11.24-2018.12.25
展览地址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奖项设置
本次科艺作品大奖赛设特、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并分别以奖金或者奖品的形式给予奖励。其中:
特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6万元;
一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3万元;
二等奖8名,奖金人民币1万元;
三等奖16名,奖金人民币5千元;
优秀奖24名,颁发作品证书及纪念奖品。
同时,获奖作品将在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中展出。
作品归属
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作品归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所有,作为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大奖赛获奖作品永久收藏。
参展要求
作品主题:紧扣“时间反演”科学主题(扫描二维码查看主题解释),并以适当的艺术形式进行呈现和演绎。
作品类别:中国画、油画、雕塑、综合画种(版画、水彩、粉画、漆画、插图、连环画),也可以是其它体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美术、艺术设计作品。参展者请注明作品类别。
初选要求:
1.提交作品应当是符合“时间反演”科学主题的、未参加过市级以上展览的各种艺术作品。
2.每位作者提交作品不得超过2件。
3.参展作品尺寸要求(含画框):平面作品:不小于50×50cm,不大于200(高)×不大于120(宽)cm;立体与空间作品:不大于200(高)×200(宽)cm,重量不大于150公斤。
4.以email方式提交jpg格式的作品照片或扫描件,或者avi、rm、mov格式的作品视频文件,或者多媒体、软件类作品的电子文档(建议文件不超过10MB)。同时,请将作品文件(命名方式:2018-MM-DD-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与报名表(扫描二维码下载报名表)一同打包发送至邮箱:lzdkeyi@lib.sjtu.edu.cn。
5.作品电子稿提交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16日。初选入围者接到电话通知后邮寄作品原作,未入围作者恕不另行通知,照片不退。
复评要求:
1.将作品原件于 10月8日前寄达: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李政道图书馆307办公室。联系电话:021-34206460-33308。邮编:200240。
2.平面作品须自行装裱配框,雕塑或装置类立体作品须自行解决运输及安装调试等问题。立体作品须与组委会协商展台事宜。
3.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写明:作者姓名(以身份证为准)、作品名称、尺寸、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信息。
责任、权利和义务
1.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的权利。
2.优秀奖及未获奖作品在展览结束3个月内,最迟于2019年3月25日前,由参赛者本人、或由同一法定代理人、或由参赛者自费委托的运输代理,于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提取作品复运返回。法定节假日及上海交通大学寒假期间不办理相关手续。
3.优秀奖及未获奖作品复运返回期限结束后,仍未被提走的作品将归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所有。
4.凡涉嫌抄袭、侵权、高仿、模仿他人作品者一律取消入选资格,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作者承担。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委员会
2018年5月21日
附件1
时间反演(简介)
人们常说时间如箭,而箭射出去不会自己飞回来。这实际上表明了时间的一种特性:方向性。我们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改变它们了。而对于未来,是可以找到办法来影响的。如果把一部电影倒转过来看,你会看到一栋倒塌的大楼自己又立了起来,一堆灰烬又恢复成为完整的木材,它会显得不真实,甚至于可笑。。
在人类的日常经验当中,过去和未来属于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性质,相互不能交换。但是在物理学中,对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自从17世纪现代物理学诞生直到20世纪,基本物理规律对于过去和未来都表现不出差别。尽管一部反着播放的电影看上去是荒谬的,但如果盯着其中的粒子看,却发现它们是高度符合物理定律的。如果我们对一个近乎于无摩擦环境下的一个盒子里四处乱飞的小球拍摄录像,该录像正着放、反着放都看不出区别。也就是说,对于基本物理定律,时间是正着走,还是反着走都没有区别。这被称为时间反演对称性,经常用字母T表示。
与时间对称性紧密相关的是空间的对称性,称为空间反演对称性,常又称为宇称,用字母P来表示。宇称这种对称性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你通过一个镜子观察世界的话,所看到的物理规律和镜子外看到的真实世界是一样的。空间反演是通过一面镜子将左和右进行交换,而时间反演是将一部电影正着放变为反着放。
在1956年之前,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都符合空间反演对称性。但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在1956年从理论上提出,如果弱相互作用不遵守空间反演对称性,那么当时在其理论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就可以得到解决。弱相互作用是已知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它可以使得一种粒子变成另外一种,比如将中子变为质子。吴健雄女士及其他的一些人不久就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证明了这一想法。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宇称不守恒(即空间反演对称性失效)的研究使得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极大加深了人们对于弱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受到宇称不守恒的影响,物理学家对于时间反演对称性进行了细致的验证。他们开展了很多灵敏的实验,寻找是否存在时间反演不变性的破坏。最终在1964年James Cronin 和 Val Fitch发现在高能加速器上产生的某些不稳定粒子的表现行为中,表现出了时间反演对称性微弱的破坏。James Cronin 和 Val Fitch因此获得了1980年的诺贝尔奖。
对于时间反演对称性破坏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成果。Makoto Kobayashi和Toshihide Maskawa由此提出存在着一系列的新粒子,并且这些新粒子都相继被观察到了。他们因此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奖。
今天,在物理学的前沿,人们依然在进行着对于时间反演对称性破坏的研究。为什么时间反演对称性看上去如此的无可厚非?在Roberto Peccei 和Helen Quinn的工作基础上,Frank Wilczek和Steven Weinberg提出一种被称为轴子的新粒子,它可以保持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平衡。在预言中,轴子与普通物质之间只有非常微弱的相互作用,因此很难在实验中被发现。目前轴子依然只是个假设,全世界有很多的实验团队非常努力地在寻找轴子。天文学家在观测引力场时发现质量有所缺失,他们把缺失的物质称为暗物质,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认为暗物质就是由轴子组成的。
我们在时间之河中飘荡,河水带着我们不可逆转地向前流动。但在想象的空间中,我们可以令时间之河倒流。那种景象是神奇和美丽无比的,可以让我们深入洞察世界之妙。让艺术家们也拥有这样的机会吧。
作者简介:Frank Wilczek,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
译者简介:李晟,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