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几本书。其一是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读后心有戚戚然。
故事说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女孩巧巧想通过去深圳打工改变命运,中途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历程。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对大量环境的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了遭遇不幸的主人公无助,认命,反抗,沉寂,而后到毁灭的一个过程。
从未出过大山的巧巧早早辍学回家,经人贩子曾娘游说,对流水线女工怀揣美好向往,想挣脱眼前贫苦生活,走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因此轻信曾娘安排,被拐卖到比她生活的地方更偏远的地方。
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被自己掌控,小时候想逃离大山,逃离那个贫困的环境。于是对别人的说辞,非常向往,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走出去闯一闯看一看。但是读书太少,学识太低,对这个是非好坏,分辨能力太差,因此就为她今后悲惨的命运奠定了一个基调。
当他遇到人贩子“陈国栋”,并被他玷污之后,她也认命了,觉得已经成了人家的人,因此反倒对他百般信任,这时候她又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刚刚认识的人贩子。实际上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是在此之前,她从未接触和交往任何一个陌生人,怎么能就随随便便相信对方了呢?当然,这个时候,巧巧还不知道已经上了人贩子的贼船。
而后被陈国栋从宾馆带到大山里,以1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大山的修路工人大宏。大宏花这个价格把巧巧买来,也是他和弟弟二宏共同出的这笔钱。因此大宏觉得巧巧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媳妇儿,他和二宏应该共同来享用这个女人,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伦理不明,是非不清。
曾经一段时间,被陈国栋卖掉之后,巧巧也认命了,但是她所嫁的男人,错误的伦理观念,让他很快对兄弟俩产生了厌恶甚至憎恨的心理。
巧巧再怎么柔弱无知,她对这个是坚决反抗的,因此愤怒绝望之下,举刀挥向了他们兄弟俩。
下篇是说巧巧逃到一个偏远的兵站,在短短的十几天的相处中,她暗恋上了站长金鉴,站长一表人才,知识渊博,深深吸引了巧巧。同时,兵站司务长刘合欢也喜欢上了巧巧,于是对她展开了追求。
就在巧巧准备和司务长结婚的时候,一位小兵看到了巧巧的通缉令。慌乱之下小兵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司务长,司务长经过深思熟虑把通缉令告诉了站长,且决定和站长一同隐瞒下来。
但是这个事情站长和司务长的立场完全不一样,站长决定把这个事情上报。司务长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巧巧的杀人动机是可以理解的,巧巧是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才做出的举动。最后站长在司务长的说服下同意了,不举报不上报。
就在次日清晨5点,司务长和兵站战士决定把巧巧送出去的时候,不曾想站长把此事告发了,警察在四点多布下埋伏,一举将巧巧捕获。最终,巧巧就在所有人的目光和不舍中走向了穷途末路。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巧巧悲惨的一生告一段落。
整个故事当中很多细节的描述和铺垫注定了这个结局的悲惨。
诸如,巧巧跟着曾娘去深圳的火车上,她去厕所的时候,看到了白瓷砖上的一摊血迹,作者对这摊血迹的描述和想象,为后来巧巧的遭遇和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关于这个人贩子和杀人犯的说法人们各执一词。有时候人贩子比杀人犯更可恶,更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巧巧只是被贩卖少女中千千万万中的一员,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被残害被挟持的女孩,不明去向,杳无音信。
从这个故事当中也可以看出,女孩子还是要多读书。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自己的摆渡人。不能把一生的幸福都维系在一个男人身上,听从他人的安排。人的一生非常不易,尤其是一个女人这一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风雨。没有文化,没有见识,就一味的任人摆布,人生的主动权自己不曾掌控,就像一株在风中飘摇的芦苇,很容易被摧毁。
女孩子不能盲目的去相信他人,盲目的迷信爱情。男人的感情很难把控,有重情重义之人也有薄情寡义者。要知道手中没有多少资源和优势的女孩子,谈爱情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奢侈。也许会遇到真爱,那前提是你的命运平坦顺遂,否则爱情很容易如逆风行舟。
自始至终,她想改写命运,却没有挣脱命运的紧箍咒。也曾无数次说服自己,适应眼前的状况,试图过上随遇而安的生活,脚下的路却越走越窄,越走越泥泞。
被认知被命运挟裹着,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洪流中,无法接受无力反抗,终究没有成全自己那点小小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