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校那些事:系《一站到底》名校争霸赛

名校那些事:系《一站到底》名校争霸赛

作者: 苏凉浔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21:38 被阅读0次

看了最近一期《一站到底》的世界名校争霸赛,几乎是汇聚了十几所最好的大学: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牛津、北大、清华、新加坡联校、澳洲联校。比赛分初赛、半决赛、总决赛,共8期,参赛选手共40人。

我本来只是想随意看一期调剂时间,谁想一看竟一发不可收拾起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觉着周身的沸点都着了。

这大概就是名校风采带来的巨大震撼力吧。他们是天子骄子,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世界的先驱主力。周身所散发的自信、质地、气场都强大到不容置喙。还都长得挺好看的(为了节目上镜,专挑了好看的人来,我怀疑…),真的是长得比你好比你厉害比你优秀的人还都比你努力百倍。你囿于一方天地,可这世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当然,每一种选择的生活都值得被尊重)。

那些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名校学子,你以为他们只是会读书的学霸吗?那你错了,他们是在读好书甩了别人一大截的同时又十八般武艺样样嗨。玩音乐的不必说了,作曲弹吉他吹双簧管跳拉丁舞…另有赛艇的击剑的射气枪的唱京戏的作诗的打辩论的…大概应证了那句话,越是会玩的孩子人生越是精彩。

北大郭文韬,吉他弹奏《贝加尔湖畔》 清华魏全明,双簧管吹奏《我爱你中国》 新加坡联校张一清,独立音乐人,现场演奏原创作品 新加坡联校祝诗婷,现场搭档主持人跳拉丁舞 哈佛郭元池,现场作诗,即将出版个人诗集

那有人会说了,这些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顶尖学府,考进这样院校里的学子究竟是天赋异禀还是天道酬勤。两者皆有吧。不可否认,这世上是有天才的存在。耶鲁大学作曲系硕士周天歌,耳朵过人灵敏,听过几秒的曲子便能立即了然于心,现场更是默了极高难度的交响乐谱;耶鲁大学周喆吾,小学起就拿到奥林匹克数学第一名,14岁参加高考,现在是摩拜单车的技术总监;建筑系的两个天才,清华赵海湉和耶鲁闵嘉剑;斯坦福的韩文,精通五国语言,大学修了五个专业(主修数学、经济、西班牙语;副修法语和国际关系)。就读于MBA工商管理硕士(全球录取率最低的商学院项目),曾在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工作过(布里奇沃特基金),成为该投资部门的第一个中国人;最逆天的大概是麻省理工的李凌志,高中时代就曾制造过C4和HMTD两种高爆炸药,研究过液态火箭并发射成功,大学里做过太阳能汽车,参赛并拿到了第一;专业数学,数学领域拿到了国际高中数模大赛特等奖、美国数模竞赛一等奖、英国精算协会金融认证证书。最令人发指的是其学习效率之高,8000页的复习资料6天就可以全部看完并考出…重点是他今年才21岁。

李凌志 耶鲁闵嘉剑为《一站到底》设计

你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实是有天才的存在,世界也允许和需要有少数这样的人存在。绝对是少数。参赛的40位选手里,尽管每一位都异常优秀,都有些可说的骄人成绩,当年高考都是哪个省哪个市的状元第一名,但绝大部分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上来的。十年寒窗磨一剑,你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报。更有生来劣势的,需要付出常人不可想的更多上百倍的努力。斯坦福的刘心可,初中(15岁)起没有了听力,语后失聪,左耳是完全没有听力。当年她托福听力只得了11分,所以她说她只能努力把作文和阅读考到满分,弥补口语和听力的不足(其中难度,可想而知)。但心可本人非常的乐观和阳光,2015年和2017年她分别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人工耳蜗植入,现场她非常调皮的说,‘所以我每天是要充电的’,你难以想象,在此之前,她都是要读唇语的。

刘心可

中国现下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是到了全民皆兵的境地,家长全副武装,付诸全部心血,小孩子亦拼劲全力,只为上好一点更好一点再好一点的学府。上985、211 究竟有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直都是热议命题,尤其在近几年。正辩一方说,当然重要了。上了985、211的你们等于享有了最好的资源,你身边的同学(日后的人脉)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名校提高了你的身价,你日后总不会混得太差的。反辩一方:我管你什么985、211,我一个煎饼摊的大妈都月入3万!(打脸啦…打得不可谓不重)正方又说了,个例而已。从大数据到大概率来看,名校学子经济收入水平远甩了后面一众人…这话反方可不依了,说那谁谁谁还不照旧是大学没念,现在还不照旧事业如日中天。你们名校出来的,也不都是好的呀(最近新闻:清华11位研究生被处分),正所谓高智商的人甩起流氓来才可怕…

各执一词,似各占半边天。仅说说我自己的的观点看法:正如大数据大概率而言,名校出来的人确实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确实更为优秀。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如果有就读名校的机会,我想都是不会拒绝的。名校作为一个更上一层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更加精进自己的机会。而它作为一个平台、媒介、渠道,它本身是不带任何属性的,既是如此,我们又怎能一概而论的去抨击或一股脑的盲认推崇名校里的人就是怎样怎样。中国有句话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你若只是图考一个名校从此万事大吉,那这一辈子都只恐难有所作为。一个人说到底,凭靠的都只有自身。我们去看那些真正厉害出众的人,撇开名不名校不说,都是不断学习突破完善自我的过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除此之外,我们前面说到‘高智商的人甩起流氓来才最可怕’,这里牵涉到品行的问题。品行不端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皆有之,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我觉得是很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因。你的人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此之前,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很重要。文章开篇我就说,看得我周身沸点都着了。那些人很厉害很优秀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最重要得是,自身的情怀。家国情怀,对这片土地的情怀。正如耶鲁的周天歌所说,走得再远,风筝的线在这呢。

你觉得他们是高不可攀的人吗?其实也没有,反之,我觉得他们可能才是最接地气的。他们都是有血有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种最最生活最最平凡最最有温度的烟火气。

他们身上有最朴素的活着的气息,用自己的双手挣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凭靠着自己的意愿过活。

北大战队的吴沂,她说她九年前在北大以法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然后去开了家小烘焙馆。小烘焙馆啊,好像没那么厉害。北大人干出这个‘匪夷所思’的事还蛮多的,符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她说她作为一个对生活美有品质追求的女生,教人做做烘焙、插插花,她喜欢做这样的事。转眼一想,这样的小日子,挺叫人羡慕的。没什么不好,没什么匪夷所思。

哈佛的丰莉婷大概是名校争霸赛里最最耀眼的答题女王了。她答题的气势,看过《一站到底》的人应该都感受到了,那是相当的‘嚣张’(初赛以一打四,横扫麻省理工)。可就是这样一个很强势的人,心底里也有很柔软的一面。受家庭影响,11岁开始尝试做社会公益。17岁到国外去帮助流浪孩子。

丰莉婷

同为哈佛战队的于智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了一个关于自身‘坚持’的故事。他说他坚持健身,坚持写日记,从16岁开始,到今天,每日不差(贵在坚持)。

他说对于我自己唯一的最主要一个坚持就是,我一定要做一个百分之一百的中国人(The only persistence of mine is , I insist on being a 100 percent Chinese)。我在美国留学加工作一共15年,有过六次,获得绿卡的机会。很多人说于智博你傻啊,你赶快拿个绿卡,走流程,无所谓啦。那只是宣个誓走个流程。但是对于我来讲,我很难想象,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美国的国旗,举起我的拳头,向他的国旗、向他的国徽宣誓。那是誓言,一个男人对着一面旗帜的宣誓。你怎么能够轻而易举地就让它当一个谎言一样过去。出了你的嘴就一定要做到。哪怕那件事情在很多人眼里不是明智的,不是最聪明的。但那是你心里最坚信的,那我相信,我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人,内心有自己的信仰,不轻易动摇,不轻易被他人左右,知道什么于己而言是最重要的)。

于智博说‘坚持’

新加坡南洋理工博一的关心子,就读专业增材制造,即传说中的3D打印。她所在的3D打印中心,资金规模均为世界第一。3D技术可以用于房屋打印,将来可能可以运用到灾后重建。而关心子之所以下苦了功夫一路精进学业,是因为她曾亲眼见过战争,亲自到战后灾区去看过。

萨拉热窝的血色玫瑰:在地上留下了很多的弹坑。这是油漆,代表着这个弹坑周围曾经有一条以上鲜活的生命逝去。 巴尔干战争:这是巴尔干战争结束最近的一个地方,叫做科索沃。这个爸爸和这个儿子,他们很开心的玩水。在这种非常破败的环境里,他们那些居民的脸上,依然洋溢着非常美的笑容。战后还未涅槃的国家,他们且行且惜。

清华大二学生魏全明在现场用双簧管吹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现场也放了之前令无数人动容的平均年龄逾72岁清华老人合唱的《我爱你,中国》。

我们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得是隐姓埋名的人。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

放这个视频的时候我一直注意对面(当时是耶鲁周天歌与魏全明对战)周天歌的情绪变动,她显然是很激动,还有些泪花在眼里打转。当视频结束时她说,

非常感谢清华的这位对手,更是朋友,带来这首歌。只有在海外的游子,你才明白,背靠着一个强大的母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我们在哪,耶鲁还是其他地方,走得再远,风筝的线在这呢。

周天歌

周天歌说‘背靠着一个强大的母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想到了澳洲联校的另一位参赛选手高松谕。他说,他2002年到墨尔本留学,前后15年。15年的变化非常大,普通话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第三大应用语言。2002年刚去墨尔本踏出机场看到的是日语的‘墨尔本欢迎你’,到了2009年就全部变成了中文。哈佛女学生许吉如作得那篇《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说里面,我印象深刻,里面有这么一段:

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就要回到中国时,他跟我说,他说,我很羡慕你啊。我的国家长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是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是中国公民。

正是由于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看到在海外华人地位的不断上升。而海外学子和国家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少年强则国强。中国这些年的飞速发展,离不了他们的倾力倾情建设。

根据我们中国教育部2016年的一个数据显示,有超过40万的留学生都选择回国工作或是创业。他们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更上到一个平台,顺势就留在那里发展,待在更好的大环境里,我觉得这没什么可说的,这完全就是一种个人选择。谁都想过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机遇和发展(不必上升到爱国的高度)。我表示理解和尊重。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回来了,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和敬佩了。在见识过世界的强大后,回来,选择把母国建设得更好。

先大后小。讲好大情怀,说说小情怀吧。人之常情——爱情。学霸们的爱情,可否有不一样?好像不无一样。

最令人瞩目的一对情侣大概就是剑桥战队的李思易和澳洲联校的褚高超了。一对情侣档来参加节目(都进入半决赛,可惜两人未能对垒)。

李思易一出场就先讲了一个《双城记》的故事。何为‘双城记’,就是褚高超后面说的异地恋。双城指剑桥和墨尔本。

《双城记》里有句话: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 ,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但李思易最喜欢的一句是:我现在所做的都会比我做过的一切都美好,而我将得到的呢,也会比我得到的一切都甜蜜(It is a far , for better thing than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 it is a far , for better rest than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李思易说她觉得这就是她现在的一个生活写照。

这是一个为爱走天涯的故事。因为李思易的男朋友褚高超他是在墨尔本的医生,然后在他大学最后一年去伦敦的时候机缘巧合做了李思易的房客。所以这也是一个房客跟房东的故事。

关于‘为爱走天涯’这一段,褚高超说租住过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开始一段人生最漫长也最独特的一段经历——坐火车从苏州到伦敦(苏州坐火车到北京,从北京转火车到乌巴托,一路向西再到莫斯科的圣彼得堡,最后到芬兰的赫尔辛基),前后27天。他们约着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碰面,在这段旅程里确认了关系。然后,他们明年就要结婚了。

27天路线

澳洲战队对战哈佛战队的时候,褚高超答题之前李思易突然出现,全场都惊着了。褚高超本是墨尔本的医生,后来也考取了英国的医生执照。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好的爱情就是,相互成长,相互砥砺。

讲一对校园爱情。有点梦幻色彩。

在斯坦福这个全世界最美的校园里,我也邂逅了一段我觉得对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感情,那就是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先生。

我经常就是比喻自己说,自己有点像梦想派,然后很喜欢做梦。但他就是我生活中像一个哆啦A梦的角色。他总会把我的梦想,一一变成现实。

他是做航空航天专业的。有一天在家里,我们就随便聊天。我说其实很想飞到天上去拍一些很美的照片。然后一个月后我们家就多了一台自己打造出来的无人机…(全场哗然)

录制现场她先生徐睿的出现让她泪崩现场。他给了她一个非常坚实的拥抱然后站在了她身侧。主持人问听到他太太那些话都在想什么?

——非常感谢太太。太太在舞台上都在说我的好。其实在生活中,她给我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是无价的(好的感情里就是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吧)。

丹青回之:我真的是觉得在有生之年两个人可以碰到,然后又在这么早的时间遇到他,我觉得就是老天对我的眷顾。我们一定会好好的,always live an awesome life together.

再来一个女博士,一个嫁给爱情的女博士。

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女博士刘芃子,可能很多人会有印象,也是一位很有质地很有自己气场的女生。出乎意料得是,她的先生是玩摇滚的。——很多人都说女孩子学不好物理,可我偏偏就读到了博士;——很多人都女博士嫁不出去,可我结婚了…

8期看完啊我发现,那些人场上自我介绍时有感情线的一定会先讲感情线,其次再是个人成就。可能大家直观的感受就是,当这个人取得极高的成就时,你会感叹一句,好厉害!但若是好的爱情,就是羡煞旁人,好羡慕。果然爱情才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线。

撒完狗粮,再兜转回到最原始的问题。那些出众的人何以出众,天子骄子是否生来就是天子骄子?

哈佛战队的队长孙玉红也许给出了答案:

很多人会问我们说怎么能考上哈佛?有人特别幸运,像丰莉婷,她可以18岁进哈佛,于智博是25岁进哈佛,而我是32岁去的哈佛。当时我已经工作了差不多十年。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想到中国将要走出世界,我还没有机会到国外去读个书。如果我现在不决定不努力呢,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其实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一个时区。好哥(李好)说他已经在主持界干了13年才有机会遇到《一站到底》这样的节目,而他的搭档蔺清瑜,他刚进入到主持的第二年就能参加《一站到底》的录制。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时区。

25岁进入哈佛的于智博除了那一个‘坚持’的故事,他还讲了一个‘和父亲人生赛跑的故事’。父亲在48岁的时候辞掉了国内的铁饭碗,只身拎着一个皮箱去了香港。一句广东话也不会,一个亲人也没有。后来我父亲每天做三份工,白天搬运工帮人家扛家具,下了班以后去学校帮人做清洁工,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省房租,睡在工棚里。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保持当时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经济支持。今天我的父亲,通过他的努力,他现在是香港大学的正式讲师。

体谅父亲、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同时亦是一种优秀的传承和无言的约定。

再说说18岁就进入哈佛的丰莉婷。

她是生来强势、生来优越、生来就天赋过于常人吗?不是的。

在来此次的名校争霸赛前丰莉婷就已来参加过《一站到底》,并,一站到底。当时的节目播出后,微博上有很多人私信她,绝大多数的私信都被问及了‘自信心’‘自卑’这样的问题。她说刚开始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后来她想到了她小时候。

从小我其实是一个挺没自信,甚至可以说,或是有点自卑的这么一个女生。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十二岁的时候。妈妈当时是做着一份邮递员的工作。加州的太阳非常晒,然后她要在外面开着车,一封一封信的送到每个家庭。有一天她回来,我妈妈是个非常乐观开朗的人。她回来是半开玩笑说,宝宝,你来看看妈妈的头皮。我就凑过去看了,当时就看到妈妈的头皮起皱了(丰莉婷几度哽咽)。印象很深刻,是我亲手把那一层头皮撕下来的。当时我看到那一幕…真的是,一夜长大了。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努力拼命学习了。七年级,来美国第三年,英语老师念了全班优秀作文,同学从那时认识我的,不再是那个只会摇头、点头的哑巴中国人。(丰莉婷是拿到了哈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那些生活没有击败我们的,的的确确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That what didn’t kill us has indeed made us stronger.

但是强大如丰莉婷,也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女人强大强势会给人一种可怕感,丰莉婷居然以一敌四,对方可全是麻省理工的天才(与麻省理工的那一场,其实都是激战险胜,麻省理工的人也都很厉害。一方面丰莉婷确实有这个实力,再一方面麻省理工的人可能更偏向于理工科),她好像不败的女王,高耸云端,她一出战其他人都不需要出战了。所以当哈佛对战澳洲联校半决赛时,澳洲战队的褚高超第一次把丰莉婷PK下去时,几乎所以人都是欢呼雀跃(北大战队的林品例外,他上前给了她一个友好鼓励的拥抱),好像终是为他们出了口气。丰莉婷对战褚高超正好是褚高超未婚妻李思易突访的那一场,我有注意到丰莉婷一脸惊羡,送以祝福的同时说,其实自己是感性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般尽早邂逅属于自己的爱情。这里就像一个剧情大反转。决赛当场,提及此事,丰莉婷说: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一次和褚高超对战是我第一次答错。当时我在听褚高超介绍他未婚妻,然后他的未婚妻从大屏后面出来走到他身边。当时我就觉得天啊,就突然整个人一下子没有战斗力了。我没有谈过恋爱,但是我很渴望,可是我又很害怕受伤,很害怕别人看到我的内心,很不自信、很软弱的一面,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给自己戴着盔甲,想让别人看到我最好的一面。可能大家觉得我那一场是输给了褚高超,但对于我而言,我输给了爱情,输给了我自己。

最后来说下北大战队的高冷男神王照宇,时任北大辨认会主席,带领北大队伍拿下了北京市辩论赛的第一名。190cm的个子,一看就是很睿智的人。冷静、自持、淡定。据他自己说还很毒舌,但其实是相当有温度的一个人(只是不轻易表露)。先来看一下他辩论时的风采。

辩题:妈妈和女朋友掉进水里先救谁?(烂到不能烂俗到不能俗的亘古难辨题)

王照宇听到这命题当时的表情也很有意思(我猜他当时在想他女朋友才不会这么问呢),他大概是间隔了两秒钟吧,然后他这样说:

不说观点,说下这道题,这道题无法辩。当女朋友问出这个问题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做得不好,她感觉你忽略她了。可能是一直在录节目,或者是打王者荣耀打得太多了,没有照顾到女朋友。女朋友问你这个问题,别当一个辩题去答,直接跪下认错,没有别的办法(听到这,也是给跪下了)。

后期微博上有人问,打王者荣耀时,女朋友突然打电话来怎么办?

王照宇怎么答的?带耳机,听电话。手上操作继续,不能坑队友(这情商给满分)…

可就是你感觉这么无懈可击的一个人,他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症。他说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在这里录制,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每天生活在一起,待得越久,羁绊就越深。相处越热情分离就越痛苦。大家都说我和冷静,我不是冷静,我是,很害怕这种分开。而他的这种分离焦虑症源自他与父亲的相处。他父亲在他小的时候离开他北上求学,只能每周五晚或周六早上回来,再急匆匆的赶周日的火车回去。而他经历了七年这样的日子。我觉得他身上很多性格的养成皆来自这里,反正或多或少不无关系吧。大家可能会觉得好像也没什么,但有多少孩子身上的缺失感皆来自于原生家庭,且日后不管你变得如何出众皆难以摆脱。一个正常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如果你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那孩子就会自带阳光,什么都不怕。

准备收尾吧。在这个《一站到底》的舞台上,答得是题目,看到的是鲜活的生活,感受更多的撼动人心的力量。各个名校学子之间惺惺相惜、相互成全、相互锻造的情谊也很让人动容。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就生在罗马。但那又怎样。不管何时何处,身在怎样的社会位置,每个人所要历经的好的不好的事、开心与不开心、软肋与盔甲都是一样的。你以为别人一无所惧、刀枪不入,那也只是你以为而已。所以无所谓妄自菲薄,亦无所谓怨天载道。希望那些人的故事和经历对你我都能有一些启发、鼓励和慰藉吧。愿你在见识过这个世界后,依然对其投以热爱;愿你感恩时下,知足常乐同时又不止步于前;愿你出走半生,最后亦能叶落归根,不忘初心。

���G��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校那些事:系《一站到底》名校争霸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t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