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总是听到‘阶级固化’这个词,也曾一度认为这是时代及社会发现的必然趋势,可仔细探究思考之后,我发现不能这样笼统含糊的归结于社会发展,紧接着,又出现‘全民富二代’的说法,如若此,恐怕阶级固化将加剧……但是!我们应该认清事实,应该从教育,家长,及学校的一刀切上寻找自己之原因,且必须力图解决。
长久的生活在勉强可称之为三线的小城市,人的思维眼界是很容易受限的,在我们这里仍然有许多相对落后的地方,当然,我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相反这些古老的村落朴素,自然,平和~~~但在大环境的笼罩推动下却也迅速进入了萧条和破败,偶尔一住尚可,超过三天便觉有落后的恐惧……
话题转回,六年多前,我身患重病,于医院用了大量的激素,直接造成皮肤上脸上全是豆大的脓水血疙瘩,当时年少轻狂爱脸面,所以毅然决定到位于这个村的亲戚家调整,闭门不出,静心修养,拒见亲友!开始了我认为是此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叙述略长,由于当时刚从内蒙古大学毕业,我还会画画书法讲故事,身边快速聚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孩子,跟他们一起的时间快乐而短暂,我也愿意倾我所学悉心传授,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尤其初中以上的孩子,几乎个个浮夸而虚荣,女孩更甚,他们的家境并不好,父母都在用古老的汗水浇灌着岁月的黄土,唉,也许正因如此,他们越觉得不能让孩子受苦,更不能比别的孩子缺啥,不能亏欠孩子,凡是城里娃有的,我们也必须得有,更严重的是,几乎一致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只求你考出好成绩!
天啊,问题好严重,严重的好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养大的孩子只会向父母一味地伸手索取,生活懒惰,极度虚荣,更会抱怨家庭出身不好,也缺乏最本质的感恩,视父母的辛勤付出乃天经地义,这正因为如此,他们也许自卑而又饱含过剩的自尊,还得使劲的在穿着上表现出装腔作势的底气……这,怨得了谁,谁之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也许存在于过往了,也许那时的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穷,你要多担当,多付出,撑起一片天!可现在呢,家乡的补偿心理全然不觉的占了上风,这也难怪,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生活在了一个需要靠不停的比较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世界里,必须通过比较才能产生自信,才能体现出何为优势,却总是忘记自己也是可以和自己比的,也是可以和自己较劲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如若没有,冲出阶级,谈何容易,因为,你总得凭点什么~~~
孩子无辜呀,家长和老师正在用着多少年前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遥远的时空里画了一张张大大的饼,而我认为按照这种模式他也许永远也享受不到那个遥远的他认为的幸福,你们会怎么想?而这时候,城市的新产阶级正在努力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彬彬有礼(篇幅所限,暂不举例)。更加要命的是正在浪费珍贵的年华,付给脱离实际的考试成绩,这对孩子是一种摧残,既没有发现自己,也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恍恍惚惚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管上了什么大学,也要迷茫好久,从这点上说,也许最终会回到这是命啊运啊,四积阴德五读书啊一类的话,于此种种因,也许从一开始等待他们的就没有多少机会,突破阶级,几无可能!
优秀是一种习惯,阶级也是一种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1392/1b9de28707eefb04.jpg)
阶级差异,贫富差异,本质上也许是教育的差异,我们也都初为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时时的感觉到是上帝送他们来身边带着我们成长的,所以我我觉得好的状态是不要有太过于高的期望,不能把所有的想象放在孩子身上,更不能想象着让他们变成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是普通人(我们还没有完全突破自己的阶级呢),要紧的还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并在成长中体验生命本身的美丽,完善他们的德行和心性,不断突破自己~更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当保持平常心,减少比较和评判,也需要在反思修正自己之言行的过程中,仔细摸索教育的方法,认真前行,共同成长!
阶级,这个古老的名词,只有通过教育去创造和催化出自身的机缘,强大的毅力,持续的智慧,也许可能有所突破,不被固化!
因为我相信,那些高阶层的人,也都是真正苦过的人,他们也是通过突破自己,层层蜕变,步步递进……
无法突破自我,绝无可能突破阶级!
马帅
丁酉冬月初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