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是我的爱好,也一直是我的宿命,只是我好像永远止步在二维片段前。有时候又好像在一个孤岛上被大海包围,不知如何继续旅程。我特别喜欢曾经自己写过的一个男生,他给女生送了红豆冰沙,盘子底上有着“此物最相思”,这个画面我用文字记录下来,每次想到我都会憧憬好久,我想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但未果。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年,这中间我结婚生子换工作又生孩子,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没有变化的是自己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保留写东西的心及依旧找不到来路的彷徨黑暗——直到上了久世一老师的写作课程。每次课我都听的非常仔细,仔细到一句60秒的话我会反复听好几遍,确保把每个字记录下来。在此之前,写东西都是孤芳自赏的过程,我默默觉得自己写的挺好的。其实我也默默知道自己应该不再这么写下去。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用来揭露现实的,只是用来发生冲突的。”这节课后,我在微博上写到,我对他很不好,这么多年,我永远只记得他的红豆冰山,却从来没想过给他冲突,冲突,没有了冲突,他永远只是一个会说会动的背景,我到今天才懂。有一种,其实我没有好好爱过你的怅然若失的忧伤。
“写小说的人应该用小说来迷惑读者,你作为一个作者,却被小说迷惑。”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我在电脑前码字,想架构一个世界,其实我一直只是他们中的一个元素。我发觉其实我一直被迷的五迷三道。而这一切其实是有方法破解的,老师谈到从后面往前搭建小说的结构——可能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人就会更理性的思考,否则总被感性牵着鼻子走吧。
“如果你想到一个特别有趣的点子,但由于小说结构的问题没办法展开,硬去写变成只有故事设定,最后设定讲完了,小说也完了。”从来没有支撑起自己的故事来。甚至我发现,连我自己都不愿意去读自己写过的东西。所以那些片段就一直放在那里。这也是我虽然喜欢写东西,但觉得可读性很差的原因吧。
“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穷尽一生了解自己都费劲,也无法完全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这是最后一课老师讲的。当时我听到这里,咬定我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肯定已经从我这个片段故事里逃跑了——他们也许经营着一家冷饮店,招牌就是红豆冰山,买的人络绎不绝还养了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同时也许还有一家火锅店,花椒水和麻酱,小料特别香——只是一切已与我无关。那天我无比的坚信《苏菲的世界》里主人公最后逃出了书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只是一切已与我无关。
这几点是我在这段课程中对我触动非常大的点。如果说曾经是因为自己从未触及到这块内容,那么未来就应该是我强迫修炼的过程了。我从未试过起承转合的搭建,是个菜鸟水平,虽然笔记本上有心法,但面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还是怯生生的。他们张牙舞爪,我亦诚惶诚恐。我觉得该是一个人默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了。摆脱被迷惑,开启撕逼模式——是我下一阶段对自己的目标吧。
最后想说来到这个课程因缘际遇,好像是看到朋友圈转发,觉得还挺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吧——其实每次看到类似的都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试一试——然后听了觉得幸运之至,感激之至。希望老师未来可以精耕细作,在学员实践的基础上,讲解更多写作中的问题,写作技巧。小班精致,给真正可以坚持的人们希望。期盼可以收获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