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棺记

作者: 石山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10:56 被阅读0次
    买棺记

    从没想过,第一次开车载着父亲,是陪着他去选购棺木。我曾经设想,自己有了时间,有了闲钱,带着他出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岁月流逝如斯,心中的念念竟被现实扭曲到如此无情。

    父亲今年76岁,身体的老态已经很明显了,背驼得厉害,走路慢多了,颈椎也有些情况,但精神一直还好,种了一块小菜地,播了一些芝麻和花生,没事时还可以钓很多鱼,贪食的鱼儿快住满半个冰箱了。我的印象里,这种时光,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年……

    端午假期,我和弟弟相约回家,计划多陪他几天,然而弟弟只在家住了一宿,便匆匆赶回宁波去了。临行,他说他有项母亲交办的任务没有完成,因我近期经济压力大,便没跟我提及。原来,父亲心心念念要买一副棺木,给自己准备身后归宿,没有跟我们子女讲过,却对母亲唠叨了很久。

    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怎么跟父亲开口。一日,小车的车胎爆了,在镇上一家修车铺换胎,

    “师傅,你知道附近哪里有卖寿记的吗?”

    我佯装无意问起,正在修车的中年男人诧异地抬起头,

    “什么?”

    “寿记,就是万年楼,人去世后用的棺木。”

    “噢,这东西现在多得很!”

    他抬手一指,“那边红色的小尖顶便是一家,你可以去问问。”

    来到这家名为“张记”的店铺,打眼一看,就有些毛骨悚然,七八个已经成型的棺木,整整齐齐摆放成一片,有的已经上好桐油,漆成猩红,甚是瘆人。

    我与老板简单交流,原来做棺木也有很多讲究和区分,就最基本的木材来说,有柏树,杉树,松树,还有其他的如檀树,槐树,泡桐等,每种价格都不一样。他主要做前三种木材,原料好找,柏树最贵,杉树次之,松树最廉。

    问明了大致情况,我分别给弟弟和母亲打了电话,征询意见怎么办,直接问这种事情父亲会不会多想?正在深圳姐姐家的母亲说,没事,这是你爸主动要求的事。

    当晚,门前纳凉,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

    “爸,我妈说您想买个寿记?”

    父亲一愣,旋即说:

    “你妈跟你说了?买得了,买得了,我今年已经七十七了。”

    “噢,我今天在街上看了一家。”接着把了解的情况跟他说了说。

    “要不”,我犹豫再三,“我明天带你去看一看吧。”

    “好!”

    那一刻,父亲竟然开心地笑了起来。

    买棺记

    次日下午,我载着父亲到镇上,进到店里,那个一瘸一拐的六十多岁的老板,却一个健步握住了父亲的手,连叫“老伙计,老伙计,原来是你啊!”原来,他们八十年代一起共过事,倒运过木材,如今已多年未见。

    我的父亲,一位为自己挑选棺木的老人,与一个卖棺木的老板,喝茶聊天,谈笑风生,我在旁边深受刺激,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这么害怕,这么慌张,这么难受,为什么父亲他不怕,不慌,如此从容淡定呢?

    他围着店里的几个棺木转了转,摸一摸,在一个又厚又宽的旁边停住,显然有些心动了,问我怎么样,

    “您相中就行。”我慌不迭应着。

    “好,那就这个!”

    父亲满意地笑了起来。

    老板在一边吆喝,老伙计你眼光不错,这是里面质量最好的了,柏树的,云南运来的木材什么的。

    父亲显然很受用这一套,搞得我也不好意思还价,便直接订了下来。约定上好油漆,三天后送到家里。

    这时,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如今的农村奇缺壮劳力,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七八百斤的棺木到了门前,怎么抬下车,怎么抬进屋,我正在发愁,心想要不要叫县城的几个同学过来帮忙。

    我要求老板多带几个人过来,村里确实没壮年劳力了,父亲却连忙拒绝,表示这个不是问题,他能找来人。

    约定当天的上午,吃罢早饭,父亲把草帽往头上一扣,便出了门,上村下村隔壁村,不一会儿找了十几个中年大汉。

    中午时分,机动三轮车驮着猩红的棺木,上面还覆着红色的棺罩子,突突突晃到了我家门口。看到门前的人群,那个店主颇有些吃惊,原来他去很多村庄里,都有找不着足够的人帮忙的情况。

    我和一群人,七手八脚把棺木抬进了庭院的偏房,架在两条板凳上,盖上盖子和罩子,一群人便都骑着车散去了。

    当初因为担心棺木比门宽,抬不进屋内,众人建议停在院里的走廊上,用东西遮起来,说也是一样。

    我坚决不赞成,一是占地方,容易飘雨和潮湿,二是抬头见棺,家里的女辈和小辈可能害怕,不敢在家里单独待了。

    好在门比棺木宽,顺顺利利进屋了。

    买棺记

    中午吃过饭,村里关系比较好的几位叔叔婶婶就来串门,都要瞧一瞧父亲新盖的“大楼”(棺木在我们当地又称万年楼)。每个人都用“多好”“漂亮”“排场”之类的词,来恭喜祝贺父亲,仿佛买回来的只是大件的家具而已,十分怪异荒诞。

    一群人在院里闲聊,我搬来凳子,端来西瓜茶水,在一旁静听他们的话匣子。原来,他们认为生前要盖楼,死后也要盖楼,生前盖楼为家人,死后盖楼为自己。

    他们很害怕突然去世却没有安顿好身后事,讲了很多故事,谁谁五十多岁突然去世,因为没有准备棺材,在地上躺了好几天;谁谁去世时准备的棺木质量不好,后来托梦给儿孙,说自己在下面住得不舒服。

    老人们认为,人死后埋于土中,是灵魂得以安息的最好办法,而我们有时很难理解他们对入土为安的感情和信念。村里哪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儿女不为其准备棺木,就是不孝顺的表现,周围人尤其是老年人就会讲闲话。

    突然发现,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山区,几乎每个人到年岁,都会为自己准备后事,有的棺木已经买了十几年,一直放在家里备着。老人们对谁谁去世时用的什么棺木如数家珍,上到他们的爷爷太太,下到左邻右舍的同龄人。

    现在的农村以老年人为主,每年都有老人们熟悉的认识的人去世,有的村落甚至一年离开七八位老人。这些人的离世,成为老人闲聊的话题,不带什么伤感伤怀,“这有什么,谁都有这么一遭!”

    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坦然态度让我大吃一惊,作为子女,我们总想着让父母再多活些年岁,多陪伴我们些时光,不愿意谈及他们可能的离去,一旦真的发生,又总会难免伤心欲绝,而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坦荡自然许多。

    村里有一个老人有些害怕别人提及其身后事,反而沦为人们的笑柄,经常被村里人开他玩笑,作为笑话四处讲。

    可能他们这一辈经历的苦难太多,他们经常说,七八十岁了,死得了,死得了。一位叔叔八十多岁,医院检查说患有直肠癌,老婶婶拉着我的手说,不要惦记,八十多岁了,也到时候了。我唯有沉默以对。

    晚上,我和父亲倚在床上聊起往事,他叹息,一辈子过的什么日子,年轻的时候没赶上好时候,等到好时候来了,自己却老的不能动了。

    父亲这辈子,应该不应该经历的辛酸往事,都一一尝尽。我只好安慰他,咱们不能总是往后看,后面都是深渊,咱们要多往前看,前面的日子不是越来越好嘛。

    父亲沉默良久。

    我陪着默不作声。

    我忽然有些明白,上了年纪的人,为什么如此从容面对离去,又如此紧迫准备后事,他们每个人都像夜地里的一盏孤灯,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起风下雨,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风雨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如此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买棺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wwfctx.html